公海舰队什么时候出现的?公海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什作用

  公海舰队(德文:Hoch see flotte)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意志帝国海军(德文:Kaiserliche Marine)所属的水面作战舰队。

  德意志帝国海军的一支主力舰队,曾参与过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自1907年2月起由"本土舰队"(Heimatflotte)改名而来。"公海舰队"的缔造者--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海军上将计划将其建设为一支足以挑战英国皇家海军海上霸权的武力。德皇威廉二世亦是舰队的拥护者,将其视作德国取得海外殖民地、晋升为全球强权的工具。提尔皮茨建军的核心思想为"风险理论",德军若将强大的战斗舰队集结于北海将可和海军兵力分散于帝国各处的皇家海军达到均势,使后者将不会与德国海军发生冲突,以免导致其自身海军核心实力的衰落。

blob.png

  19世纪后期,德意志这个古老的民族重新获得了统一。为了攫取海外的利益,久居内陆的德国人开始了他们向海洋扩张的努力。

  "公海舰队"最终在新的一次海军军备扩张法案中被确定为德国海军的名称。这个被认为是有些狂妄的名称显示出了德国人进军海洋坚定的决心。

  威廉二世的雄心

  1888年,带有英国血统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即位,威廉在少年时期便十分热衷于海洋,甚至亲自驾船出游并手绘战列舰草图。他既羡慕英国在海洋上的统治权,又深受马汉制海权思想的影响,相信只有向海外发展才能挤身世界列强行列,于是即位后就将建立强大海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

  推波助澜的执行者就是1892年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提尔比茨,1894年提尔比茨在其著名的《第九号军种备忘录》中指出:"……海军的成功基于制海权的的兴起,木能依赖商业破坏或任何其他手段。交战双方必须摧毁对方才能获得制海权,海战中的战略攻方可自由航行并获得胜利,而战略守方将陷入困难及全无希望的态势,要贯彻战略上的攻势,必须比对方有1/3的装备优势。"基于上述观点,提尔比茨在1897年6月出任海军部长后,说服政府建立一支以英国为假想敌的战列舰队以确保德国的海外利益并提高国际影响力。

  但事实上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提尔比茨发现如果以法俄海军为对手,德国有此能力,但面对以海军为战略重心的英国,则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因此提尔比茨在1900年6月20日颁布第二次《德国海军法案》中提出了"风险理论":"德国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以保护海外贸易和殖民地,但德国海军不可能对任何敌人都具有优势,因此德国海军的实力只需使最强的海军要毁灭它时付出极高代价,代价之高将损害其世界海军地位,于是只要想到这种风险,即已产生成慑作用"。提尔比茨将海军变成一种"风险因素"为德国海外利益提供间接保证。

  早期的远洋实力

  1891年,3艘装有3座炮塔的重型装甲舰下水,此三舰按照旧习惯仍被称为"战列舰"(Linienschiff),它们是德意志海军最初的远洋兵力,分别是:在威廉港皇隶造船厂建造的"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帝"号(Kurf n rst Friedrich Wilhelm)和由福尔康公司承造的"勃兰登堡"号。

  这4艘战列舰被称为勃兰登堡级,排水量10013吨,舰长116米,主机为两部蒸汽机,采用双轴推进,螺旋桨叶直径5米,航速约17节。武备为6门260毫米主炮、6门105毫米速射炮及8门88毫米高射炮,以及6具鱼雷发射管,乘员568人。1900至1901年间中国发生义和团运动时,该级战列舰被编成第一战列舰舰队第一分遣队开赴中国,作为八国联军的海上武力。1901年,"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帝"号及"威森堡"号被售予土耳其,分别更名为"海拉丁·巴巴罗萨"号(Haireddin Barbarossa)和"托尔古德·雷斯"号(Torgud Reis),前者于1915年在达达尼尔海峡被英军潜艇击沉。"勃兰登堡"号及"伏尔特"号1915年改属海岸防卫队,1919年退役,后在但泽市解体。

  从大帝级(Kaiser class,1911年另一大帝级战列舰开始建造,本级遂改称旧大帝级或弗里德里希三世大帝级)开始,一系列由军方主导设计的新战列舰纷纷下水:"弗里德里希三世大帝"号(KaiserFriedrich III)、"威廉二世大帝"号(Kaiser Wilhelm II)、"威廉大帝"号(Kaiser Wilhelm der Grosse)、"卡尔大帝"号(Kaiser Karl der Grosse)及"巴巴罗萨大帝"号(Kaiser Barbarossa)。本级战列舰长125米、排水量11097吨,主为3部蒸汽机,航速约18节,武备为4240毫米主炮、18门150毫米单管炮、1288毫米高射炮、12门37毫米机炮及6鱼雷发射管。1916年退出舰队序列作为巡舰直至1919年退役,后作为废铁出卖。

blob.png

  日德兰海战,证明了德国海军的战斗素质和战斗勇气是极其优秀的,希佩尔舰队在以5艘战列巡洋舰对抗贝蒂舰队的6艘战列巡洋舰时,以己方受损一艘的代价击沉英国两艘战列巡洋舰并重创其旗舰,而英国舰队的战绩都是在兵力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的,德国舰队没有一艘主力舰是被英国主力舰当场击沉的,被击沉的前无畏舰"波默恩"号是在夜晚的混战中被英国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引爆副炮弹药库而沉没,损失的战列巡洋舰"吕佐夫"号是由于受损严重丧失自航能力,弃舰后被己方驱逐舰发射鱼雷击沉。但是纵观整场战役,德国舰队取得的击沉英舰多是因为英式战列巡洋舰自身的设计缺陷,而不能仅仅归结为战术原因。尽管如此,德国海军的战术水平仍然得到了充分表现,其战列巡洋舰舰队也显示出强大的存活力。但是从战略来说,英国舰队也达成了把德国公海舰队困在港中的目的,因为从此战以后,公海舰队再也没有离开过海港。德国打破英国海上封锁的图谋没有成功,此后,英国海军和德国海军再未发生过如此大规模的海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