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去世后,真的用了金棺银椁下葬吗?
2019-10-22 10:53:27 孙休 成济 段煨 孙峻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曹操一些趣事,欢迎阅读评论。

  《三国演义》中曾经描写,曹操去世后被后人用金棺银椁下葬,并以72疑冢迷惑后人。但是小编却认为,曹操用金棺下葬,估计不可能,如果您想知道原因究竟是什么?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image.png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专家的一致确认,最终认定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高陵,其墓主人正是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该消息一出,立刻在国内考古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自2008年12月时,河南省相关文物部门开始对曹操墓进行发掘。在发掘过程中,发现曹操墓地占地面积约为740平方米,相比于其尊贵的地位来说,实在有些狭小。不仅如此,在墓中专家们还发现了三具木棺遗骸,分别是曹操与两位女子的盛殓器具。据调查,曹操墓曾被多次盗掘过,其中只余下了200多件器物,多为金、银、玉、陶器等,且都不是太过贵重之物,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在被下葬时,采取的应该是薄葬。

  对于以上的定论,还有不少专家反对,并认为该墓葬可能并非曹操本人的墓葬,而是所谓“72疑冢”中的一个。关于“72疑冢”的说法,其实来自于中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第78章记载:“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又命诸妾多居于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寿六十六岁。”

image.png

  可是小编在仔细阅读后,发现了其中的一个可疑之处。书中写曹操下葬时,除了所谓的“72疑冢”外,居然用的是“金棺银椁”,这可能吗?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了解下金棺的作用。在我们的印象中,能用得起金棺材的人必然是大富大贵的皇族王室,可是您可能不知道,其实历史上著名的金棺只是用来存放佛骨舍利的,如唐代长干寺舍利金棺、大云寺五重舍利金棺等——而这样的金棺也是手掌大小,小得可怜。而王族贵胄们下葬时几乎没人用金棺。此时一个问题来了,为何贵族们都不用金子制成棺材呢?毕竟金子是金属中最不活泼的金属,即使万年也不会腐朽,难道古代的贵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吗?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存在即合理”,既然王公贵重们不用金子做棺材,也自然有其中的道理。首先,金子的密度极大,而王公贵族们棺材的体积也相对较大,若是用纯金打造棺材,其重量之大,几乎没有几个人能抬得动。其次,纯金的棺材也会让盗墓贼侧目觊觎,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自己墓葬被盗的危险后,由于纯金棺材的质量较大,因而其造价相当高,甚至可以称之为天价。我们在此前曾计算过慈禧太后制作金棺的成本,其价值约在1200000两白银左右,堪称天价。

  正因以上三种原因,金棺才未能被统治者们纳入主流殡葬器具。曹操去世时,魏国还属于初始发展阶段,中原战事频发到处需要用银子,如此大操大办,不但有违曹操本心,更是会拖累魏国的长远发展。《三国演义》中还描述了曹操去世前,叮嘱诸位姬妾不可坐吃山空,要多多纺织布匹换钱,其本意也在于传承朴素之风。曹操历来是务实之人,生前尚且不贪富贵,他又怎么会在乎死后虚无缥缈之事呢?故此来看,罗贯中所写的曹操下葬用“金棺银椁”(应该是金色和银色的漆了),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小说终归是小说,其侧重点在于情节的精彩以及对读者的视觉冲击,而真实性却显得稍有不足。如果真的想一探究竟,还需要依据考古事实,才能还原真实的历史。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