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在权力更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她的死对清朝的局势有多大
2019-11-21 13:56:27 禧妃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慈安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光绪七年三月初十,也就是1881年4月8日,慈安皇太后突然去世。关于慈安的死,至今都是一个谜,众说不一,有人说是被慈禧下毒,也有人说是暴病而死。真相好像已经无法还原,但是,以慈禧的个性和其对权力近乎疯狂的追逐来说,慈安之死和她肯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慈安生平给人的印象就是低调、胆小、优柔寡断,但是,她却在多次权力更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她的死,也对大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image.png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慈安经历的几次权力更迭:

  一: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是不但是大清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整个中华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慈禧、慈安联合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一举铲除了咸丰皇帝留下的“顾命八大臣”,从此,“两宫”和奕䜣共同执政的格局开始产生,并一直持续了4年之久

  咸丰皇帝留下“顾命八大臣”是为了打压奕䜣,但是,为了防止“鳌拜事件”再次发生,他又留下两方大印来制约顾命大臣的权力。他的算盘很明确,就是在小皇帝成年前制衡各方势力,但是,百密一疏,看似完美的计划却为后来的争权夺利埋下了伏笔:顾命大臣不愿受制于“两宫”,而“两宫”又想尽可能多地夺取权力!

  提到“辛酉政变”,很多人都认为是慈禧和奕䜣的联合,往往忽略了慈安,其实,之所以能促成这种“合作”,慈安才是重点。慈安是谁?那可是咸丰皇帝的正统皇后,从咸丰二年成为皇后开始,就成为名义上“母仪天下”之人,她代表的是皇权。而肃顺等人的最大失败,就是除了“先皇遗命”外、无法将自己和皇权联系起来,最终为其他人所不容。如果单凭奕䜣和肃顺去斗,奕䜣连五成胜算都没有,可是加上慈安和慈禧那就不一样了,奕䜣完全可以给肃顺加上“挑战皇权”的罪名。在封建社会,大臣们对皇权的维护有时候看的比生命还重要,所以,如果只是肃顺和奕䜣的矛盾,这些大臣们肯定只会旁观,可一旦升华到“挑战皇权”的高度,那就势必成为众矢之的

  当时能代表皇权的只有小皇帝和慈安,小皇帝年幼,虽有慈禧扶持,但是,慈禧的份量根本无法和慈安相比,所以,慈禧在联合奕䜣之前,在劝说慈安时,也尽量把自己、慈安、皇权结合在一起,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这么一来,有了慈安的号召力,也就事半功倍了。

  “辛酉政变”中,慈禧不仅仅利用了奕䜣,也利用了慈安,当提到这次事件,一定要记住还有个叫做“慈安”的女人

  二:慈禧和奕䜣的权力之争

  从“辛酉政变”到1865年,表面看,这是一个“和平年代”,“两宫”和恭亲王各有分工,共同维持着国家的运转,但在“和谐”背后,已经隐藏着一种危机,其根本,还是对权力的争夺

  起初,“两宫”虽有“听政”之名,但对于朝政事务的陌生使得她们不得不将权力交给“议政王”奕䜣,但是,久而久之,双方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宫”(或者说慈禧)处理政务越来越娴熟;而另一方面,奕䜣虽然也为国家殚心竭虑,但是,也难免会养成“目空一切”的习惯,从而忘记古人“功高盖主”的教训

image.png

  “辛酉政变”之前,奕䜣在赴热河期间与慈禧有过一个时辰之久的密谋,说些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可以推测是关于政变之后权力分配的问题,相比当时给出的条件也足够“诱惑”,所以,奕䜣才不遗余力地投入到这场争斗中去。事后慈禧给奕䜣的封赏也十分大方,可在最高权力的分配上,慈禧却谨慎的很。就像在擢升奕䜣为“议政王”的第二天,慈禧发布上谕,要求各地行政方面的一切事宜都要向两宫太后密奏;诛杀肃顺等人的第二天,又发一道上谕,要求各省军营奏折也必须先交凉宫太后御览。无论是行政、还是军事,都在强调“两宫”的正统性、权威性,而且也向外界表明,奕䜣并没有最终的决定权!

  为了扳倒奕䜣,慈禧故技重施,又将慈安和自己捆绑在一起,因为连她自己也知道,“贵妃”是根本没法和“皇后”相比的。马虎的奕䜣忽略了这一点,所以,当慈禧和慈安一起质问奕䜣关于蔡寿祺的弹劾时,奕䜣自大的表现让两个女人都心生不满。慈禧再添油加醋地鼓吹一下奕䜣对皇权的藐视,这才使慈安同意了罢免奕䜣“议政王”的决定

  空有治国才能的奕䜣,愣是被慈禧玩弄于股掌之中,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权力开始集中于“两宫”、再直白点说是慈禧的手中

  三:慈禧和慈安的权力之争

  打完肃顺打奕䜣,慈禧就像打了兴奋剂的公鸡,在权力争夺上高歌猛进,而且还屡战屡胜,当所有对手都倒下之后,唯一、也是最大的障碍就是慈安了

  慈禧和慈安的矛盾由来已久,慈禧没有成为贵妃之前,在后宫争宠,慈安就曾打算动用“家法”进行处置,可惜,由于咸丰的介入而作罢;咸丰帝死后,两人在咸丰的灵台前还因为某些细小的“礼节”而发生争执。从这些事情来看,两人心里肯定也有一些芥蒂,但是,面临肃顺等人的咄咄逼人,两人不得不暂时放弃相互间的矛盾,一致对外。这一时期,两人的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直到扳倒奕䜣后,慈禧统揽大权的野心开始暴露,两人的关系就再次出现裂痕

  打击大臣,甚至打击奕䜣这样的皇族王爷,慈禧都会搬出“藐视皇权”的那一套,但是,对付慈安,这一套完全无效,因为慈安本身就代表着皇权,比慈禧更有说服力,而且按照礼制,慈禧的地位始终要屈居在慈安之下,慈禧又怎能容忍呢?与此同时,还发生了几件让双方关系恶化的事件:

  其一:同治皇帝的依赖

  慈禧的强势不仅表现在政治上,连对同治的教育也是如此,在她的震慑下,同治从小就养成唯唯诺诺、胆小怕事的性格,而且同治根本就不喜欢慈禧,他更乐于亲近有着母性关怀的慈安。自己的亲儿子都不愿亲近自己,慈禧没有反思自己,反而认为是慈安在离间她们母子的关系,因此,对慈安就心生厌烦;

  其二:安德海

  这个大家也都知道,安德海依仗着慈禧的宠幸,到处胡作非为,引起众怒。后来,丁宝桢、奕䜣、慈安、同治等人合力,将其就地正法,因为处置安德海的谕旨是经过同治和慈安批准的,而且还“师出有名”,所以,慈禧开始从内心忌恨慈安;

  其二:祭祀闹剧

  光绪六年,两宫太后携带光绪到东陵祭拜,慈安认为咸丰在世时慈禧只是一个妃子,不应该与自己并列拜祭,遂令慈禧退后,这让慈禧大为恼怒,两人为此大吵起来。最终,碍于礼法和陵墓地的气氛,慈禧也只好退后。可能慈安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这种坚持也不能说没有向慈禧“示威”的成分,这是在提醒慈禧,自己才是名正言顺的“后宫之主”;

image.png

  这场闹剧之后,气火攻心的慈禧大病一场,一病就是数月之久,这让本就吃斋念佛、打算“隐退”的慈安又被推到了台面,一人听政。在此期间,慈安听到了朝廷上下对慈禧专政的不满,慈安认为这样下去不仅对政局不利,也会对自己不利,所以,在慈禧大病初愈时,慈安借庆贺之名,委婉地劝说了慈禧,而慈禧

  却认为这是慈安要“复出”的节奏。于是,光绪七年三月,慈禧的病刚好,慈安却突然身亡

  有些野史上记载,这次劝告确实存在,而且慈禧也声泪俱下,表示改过自新,她可真没打算改,她为的是传说中慈安手中的一道谕旨。据说,咸丰在临终时就看出慈禧对权力的觊觎,曾打算将其赐死,但是不忍心小皇帝一人,于是,在去世时就专门给了慈安一道谕旨,只要慈禧敢专权跋扈,就可取出这道旨将其赐死。慈安看到慈禧愿意痛改前非后,当着慈禧的面,将这道旨给烧了,同时,也让自己彻底失去了对慈禧的制约。

  这是个传闻,正史中没有依据可循,但是,根据对慈禧对慈安的一贯态度,这个传闻倒也有几分可信度。

  尾话

image.png

  慈安的死,让大清的最高权力出现咸丰帝去世后的第三次转移,从此,慈禧再也没有任何束缚,成为皇权的唯一代言人,继而登上权力的最高峰,控制了大清的命脉;

  另外,慈安的死也加速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拿奕䜣来说,虽然屡次受到打压,但是,他依然可以掌控军机处,这都是由于慈安的“袒护”,但是,在慈安去世后,慈禧希望组建由自己亲信组成的“领导班子”,所以,不愿再对奕䜣容忍,于是,借着中法战争军机处毫无作为的机会,对整个军机处进行了撤换,完成了权力的交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甲申易枢”,奕䜣沉沦后,再也没有敢于质疑慈禧的人存在

  慈安的死,既是“两宫”时代的终结,也意味着慈禧“唯我独尊”的开始。因为纵观整个后满清时代,慈禧真正顾忌的人也只有慈安太后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