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为什么贬低中国哲学?黑格尔是怎么认知中国哲学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黑格尔对中国哲学的认知,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黑格尔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他构建了全面系统的辩证逻辑体系。在其《哲学史演讲录》中,他较为详细地谈到了东方哲学。在讲到中国哲学时,他说,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虽然在文化方面有很高的名声,但对哲学的认识程度却不怎么高。

image.png

  尤其是在谈到孔子时,他这样说:“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都没有的……为了保持孔子的声誉,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此外,黑格尔还谈到了《易经》:“没有人曾有兴趣把这些东西当作思想观察来看待。这是从最抽象的范畴一下就过渡到最感性的范畴……在《易经》部经书里,这些图形的意义和进一步的发展得到了说明,那是就外在的直观来说的。”

  黑格尔也谈到了道家思想,他比较欣赏老子的一些话,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他认为老子的思想有一定辩证法的意味,但是他主要以引用原文为主,缺乏深入的探讨。

  黑格尔为什么会贬低中国哲学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黑格尔对中国文化缺乏认识。在黑格尔所处的时代,他所掌握的关于中国的资料,基本都来自传教士的评述和翻译,他从没有接触过中国哲学的一手资料,因此,仅凭他掌握的二三手资料来评价中国哲学,难免会产生误读。同时,当时翻译中国著作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尤其是《论语》、《易经》这种语言精练的古文,翻译出来的东西难免失真,有些甚至是望文生义。

  其次,中西哲学思考对象的差异。中国的哲学,尤其是孔子的哲学思想,以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国家治理为对象,完全有别于纯思辨的西方哲学。孔子的哲学思想,重点在“人”,而不在“物”,这与其所处的时代是不可分的。孔子的哲学产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面临着政治上的重大变革,他希望建立以“礼”为核心的政治思想体系,来维护中央集权的制度。孔子的这种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次,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别。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哲学必须是思辨的,这是哲学最基本的特征。实际上,这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西方人擅长使用抽象思维,传统的西方哲学凡事追求“定义”,也就是抽象思维的方式,力图通过一种概念性的、分析的方式,从大量的事实中抓住事物的本质。而中国人不习惯用抽象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而擅长使用直观的形象思维。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与文字有着很大关系。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为形象思维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所以中国人擅长形象思维;而西方的文字是字母形式,是一种纯粹的符号,所以西方人更擅长思辨的抽象思维。

  这种差异在哲学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西方哲学的理论,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表现在语言中,因而是外显的,容易把握;而中国哲学的理论则是模糊的、不容易把握,需要分析思考之后,才能抽象出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本质。

  比如《道德经》中,就使用了归纳、演绎、类比等各种推理方式,高度抽象出了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同时,老子又大量地运用比喻,将抽象的哲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

  科学思维,是一种综合运用抽象思维、形象思维以及其他思维方式的创造性活动。比如数学家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并不只有逻辑推理,同时还要运用各种形象的图形;科学家在研究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的事物时,也要借助形象思维来进行分析。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都与形象思维有关,比如鱼发了人们发明潜艇,鸟启发了人们发明飞机。

image.png

  钱学森说:“人的每个思维活动过程都不会是单纯的一种思维在起作用,往往是两种甚至三种先后交错在一起作用。”

  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式,改进线性思维模式,在各个学科中都是很有必要的。黑格尔似乎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与他的辩证法思想也是自相矛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