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乾隆大兴土木之举?为什么说是造福百姓?
2019-12-04 16:33:06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如何看待乾隆大兴土木之举?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乾隆皇帝被称为是“盛世天子”,他在位期间,不论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都达到了封建时代的巅峰。不过乾隆帝身上同样也有被后人诟病的地方,如自诩十全武功实则穷兵黩武,晚年宠信和珅致使官吏腐败,六下江南花钱如流水。当然还有一点也不得不提,乾隆一朝,大兴土木,花费国帑巨万。

image.png

  奇怪的是,史学界对乾隆大兴土木,建造皇家园林一事并非全是批评,很多学者还持肯定意见。那么,乾隆花费巨资兴建皇家工程,到底该如何看待呢?

  一

  北京作为历史上的故都,其建筑之宏伟、工程之精良、规制之严整,蜚声于全世界。历朝历代都为建设北京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乾隆皇帝对北京的城市建设用力最大、贡献最巨。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别出心裁,精益求精,使得北京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可以这么说,几乎北京城所有的著名建筑上都留下了乾隆帝的印记。如果没有乾隆的努力,那么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许多建筑将不复存在,北京城耀眼的光芒也将黯然失色。

  乾隆营建北京城大部分集中在统治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用力不多。他刚即位三年时,就显示出对宫殿园林的强烈爱好,北京城的建设也是从这个时候大规模展开的。乾隆三年(1738年),服丧刚过的乾隆帝开始扩建圆明园,形成了圆明园40景。

  不久,其他工程相继出台,从乾隆七年以后,大规模修建北海,工程持续了30年之久。乾隆十年以后又营建香山静宜园。十四年,为迎接皇太后60寿诞,新建清漪园,即颐和园。乾隆十八年又修成玉泉山静明园和静寄山庄,此外又修缮了许多庙坛。至乾隆二十年为止,北京郊区的三山五园的格局基本奠定。

  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后,北京的建设开始进入低潮。这时,大规模的园林工程已告竣,而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已开始,军需浩繁故修建工程放慢。但仍有工程在继续进行,如南海的宝月楼、紫光阁、武成殿,北海内的镜清斋,以及北京城墙、街道工程等。

  大约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以后,北京的建设工程又开始升温。这一年,乾隆帝宣布:自己在位60年后,将禅位给儿子。为了配合这一重大的政治决定,他预先构筑自己退位后起居游娱之处,在大内建宁寿宫、乾隆花园,这是自明代建成故宫以后最大的一次扩建、改建工程。在此期间,乾隆帝又大力疏浚郊区的河渠湖泊,修治钓鱼台、南苑。至乾隆四十六年后,北京的建设脚步放慢。

  乾隆皇帝晚年时曾作《知过论》,承认自己一生中的过失是大兴土木,引咎自责。此后,再也没有宫殿园林的扩建,只有一些偏重于市政设施或具有政治、文化意义的建筑,如修治明十三陵、卢沟桥及其他道路、城垣工程。

  二

  乾隆时期,特别是前期和中期,北京的城市建设形成持续高潮,规模之大、时间之久,水平之高,为历朝所不及,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原因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乾隆前中期,国内的秩序相对稳定,国库充盈。

  乾隆帝不像他的皇祖、皇父那样面临着财政拮据的现象。相反由于库藏甚多,乾隆帝不得不考虑消费流通问题。乾隆三十年,他在谕旨中说:“现在军需已罢,各省多报有收,正府库充盈之际,而朕所念者,库中所存者多,则外间所用者少。即当动拨官帑,俾得流通,而城工藉以整齐。”可以说,财力雄厚是进行大规模建设的前提,故乾隆帝兴建大工,往往不惜工本,只求精致坚固。

  其二,乾隆朝版图广大、政治统一,他要炫耀自己的业绩。

  北京是国都,是朝廷的脸面,边疆的少数民族和世界各国使臣,往来络绎。京城的市容是显示社会安定和经济繁荣的标志,乾隆帝对此极为重视。他在《帝都篇》、《皇都篇》中说:“伊古以来,建都之地,无如今之燕京矣。”他在御制诗中形容北京城说:

  右拥太行左沧海,南襟河济北居庸,

  会通带内辽海外,云帆可转东吴秔。

  幅员本朝大无外,丕基式廓建两京,

  我有嘉宾岁来集,无烦控御联欢情。

image.png

  在乾隆心中,北京的地位重要,财富充盈,嘉宾来集,一切建筑设施,自然应该要有宏伟的气魄,表现出泱泱大国该有的风度。他大力营建北京,具有天朝上国抚远怀来、壮肃观瞻的政治作用。

  其三,乾隆帝性喜游乐,又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对建筑艺术颇有见地。

  乾隆帝下江南的时候,命随行画师摹绘江南园林,大量移植道北京。又广泛采用蒙古、西藏以及欧洲的建筑峰风格。乾隆朝的建设荟萃了国内外的多种风格,但非单纯的仿造,他还强调变化创新和自然天成,把自然美和人工美和谐地结合起来。

  其四,乾隆时期,生产力和建筑技术发展到了顶峰。

  早在雍正时期,就总结出了一套设计、建造、装修的经验,工程技能成熟并规范化。一批能工巧匠供奉内廷,如“样式雷”家族,还有外国的工程技术人员等。这一时期的建筑工程,质量精良,得以保存后世。

image.png

  三

  很多人对乾隆大兴土木是持又谴责和批判的态度的,认为这是劳民伤财,供一己享乐而使海内贫穷,甚至指出乾隆晚年的很多动乱皆因此而起。当然,这些指责并非没有道理,但同样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还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问题。

  北京的很多工程建筑是皇帝和皇室的起居、游娱、享乐而建,但这些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没有这一切,北京城自然也不会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尽管乾隆帝当初并不会想到二百多年后这些建筑物所发挥的作用,但他确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更重要的是,乾隆帝在营建这些工程的时候,并非像其他王朝那样,将这些沉重的负担加在百姓身上。乾隆统治的时期,由于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财政十分宽裕。他即位时,国库存银三千余万两,六十年退位时,存银七千余万两,有增无减。

image.png

  可以这么说,乾隆时期,怎么花钱也是当时的一大难题。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乾隆帝不惜花钱,但求质量精良。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待乾隆帝,因为那个时候乾隆也不可能会去投资工商业,开工厂、建铁路,也谈不上近代化的社会福利。

  和治水、救灾、免赋这些国家大政比起来,兴建皇家工程所花的钱财毕竟还是少数。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君主,只知道积攒钱财,像守财奴一样守着成堆的金银,而不思进取,不做任何事业,即使再节俭,也不会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福利。

  我们知道,封建时代都反对帝王大兴土木,甚至被视为是一种苛政。因为,在清代以前,王朝和宫廷大搞建设,都是无偿的榨取,大量的民夫是被拘押来的,建筑所用的物料也是从民间征集来的,这样的大兴土木自然是对人民的掠夺。

  但清代这一点就做的很好,自入关以后一直实行的是雇佣制,工匠计日给报酬,物料也是官府自行采购。尽管大兴土木也会或多或少地骚扰民间,但毕竟不是无偿的劳役与征调。乾隆曾说:

  “力役之征,古所不废,惟本朝则无其事。凡河工、城郭、郊庙、宫殿,偶有修饰工作,皆动正帑、雇夫匠。至于园亭,并不用正帑,率以内府余帑给价……兴修工作等事,以工代赈,俾小民均资利益”

image.png

  乾隆这话虽然有辩解的成分,但也是实情。当时人口增长迅速,耕地有限,时有饥荒发生。有些建筑项目是雇佣灾民进行施工的。这些灾民受雇宫廷借以糊口,而且工价还略高于民间,可谓造福百姓。如此一来,又怎会引起民怨沸腾呢?所以,乾隆大兴土木一事,还是要辩证地去看,既有过也有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