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之下的安全隐患,安史之乱安禄山叛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2019-12-13 10:55:47 史朝义 崔乾佑 安庆绪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安史之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大唐盛世,是中国人心心念的时代,强汉盛唐如历史印记深深刻入中国人内心。

image.png

  (汉唐盛世)

  强和盛是两个词,一为强势,一为盛辉。

  汉朝强势,源自建立之初备受匈奴侵袭的困扰,进而在强大之后形成的历史性格,独汉以强亡的意思就是即便快要死了,也要打到你臣服。

  唐朝盛辉,源自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那包容并蓄的世界观,胡汉杂糅之后的李唐王朝,开放包容,在哪个特殊时代有着勃勃生机。

  西方谚语说:伟大属于希腊,辉煌属于罗马。

  汉唐也有一样气质,第一帝国时代的汉朝与第二帝国时代的唐朝,给了国人民族姓名和自信。

  这气质,和后续宋明清完全不同,我们民族性也从外扬包容渐渐走向内敛深沉。

  这一切气质转变,精神变化,皆源自唐朝时的两件事。

  第一件:牛李党争后,中国彻底从贵族政治进入庶民政治时代。

  第二件:安史之乱及后续武人干政,引发五代十国武人作乱,最后让宋明清武人地位底下。

  这两件事的因果关系,在长期历史沉淀中,形成趋势。

  牛李党争引发的时代变迁不提,今天仅说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军人命运与军人心理。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前的中国,历经“贞观之治”“武周时代”后,到了“开元盛世”。

  按诗人记载,开元时代无疑是国富民富的繁华世界!

  为何会在国富民富鼎盛时候,发生安史之乱?为何身处鼎盛时代的唐朝军人,会引发安史之乱?

  胡人成将算原因,奸相误国算原因,唐明皇安于享乐也算原因。

  但是这都不能算主因,主因必然是,无数大唐士兵有理由造这个盛世的反。

  没有士兵的将军是孤独的,误国的奸相,影响不了无数士兵,安于享乐的皇帝,也影响不了无数士兵。

  只有士兵有动机,胡人将领才有机会,由此可见,这所谓盛世,必有问题。

  无论任何盛世,都不代表所有阶级处于公平完美的时代,这是阶级属性决定的,是人性决定的。

  有阶级必有不公,有不公在矛盾累积后,就会量变引发质变。

  (量变和质变)

  就让我们从唐朝士兵待遇这个点发散,用另一个角度解释安史之乱必然性。

  士兵职责大多数人耳熟能详,如“保家卫国、保境安民、征战四方、外剿内抚”。作为政权的暴力执行机构,国家的辉煌,其实是建立在士兵的累累尸骨之上的。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朝之所以强大,就和士兵三军用命的勇气与一往无前的决心有关。

  初建时候绝灭突厥,征战漠北,西域臣服,天可汗荣光背后,是唐朝士兵的牺牲。

  而牺牲换回的除了荣耀也有社会地位和实在的利益。

  人性告诉我们,驱使人奋斗,甚至死战的从不是虚幻的家国情怀,而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熟悉唐朝军制的朋友应该知道,唐朝前期和中后期军制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

  前期属于府兵制的天下,而后期则属于募兵制的天下,常备军则是中央禁军

  府兵制,就是所有的农户,都有随军出征进军效力的义务,他们在战斗时候,跟随中央禁军,或者军事长官出征。满足唐帝国四方野战,保境安民的军事行动。

  简而言之,在唐初,随太宗高宗横扫四边的野战军,大部分都是大唐各地方州县的民户组成。

  除了自备军械外,还要按时服役,这属于国家义务,也是民众使命。

  (府兵制与大唐)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家给于府兵的回报。

  这回报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国家荣誉,当时军人地位很高。

  第二:晋升之路,参军可以有任官的机会。

  第三:切实利益,打仗有军功,可以获得授田与财帛。

  这三方面,一个精神层面,一个前途层面,一个利益层面,三层效应节节递进后,军人成了当时最好的职业,因此参军的民户,战斗力也是杠杆的,因为有奔头啊。

  有奔头的民户,跟随国家战斗,在不断开疆扩土后,都成了政策受益人,不仅唐朝民户随军出征,就连无数异族,他们为何会跟随唐朝作战,成为仆从军,原因也很简单,有钱分有地拿。

  在这样心理驱使配合下,才有天可汗出现,才有唐朝开疆扩土。

  可是物极必反是常态,一个王朝不可能一直强盛下去,扩张也是有极限的。

  当周边无数地区国家都成了唐朝势力版图之后,当原本的府兵民户在战斗中收获无数利益之后,当唐朝在战斗中遭遇挫折后,一切都变了,变化原因也很简单。

  第一:周边地区都被征服后,扩张方向没了,通过战争获取利益越来越少,目的驱动变小了。

  第二:当原本府兵民户在战斗中,通过军功升迁,收获无数利益后,民户成了军官集团,成了地主阶级,在安逸的生活中,他们对战争的渴望降低了。

  第三:唐朝在对外战争遭遇挫折后,原本跟随唐军战斗的异族,从指望分一杯羹的利益获得者,变成了利益受损者,打败仗要死人,死人意味着部族战斗力降低,进而地位下降。

  三层因素递进后,唐朝扩张势头减缓,慢慢收缩势力,曾经武力横绝天的唐,开始了文治时代。

  (盛极而衰)

  这是历史必然趋势,原因简单,从未有那个民族真的喜欢打仗,即便野蛮如维京海盗,他们打仗的驱动力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占领区需要稳固,人口不断增长,民族需要同化,这都是问题,那么战斗动力还剩多少?

  战斗动力同步减少同时,问题也不断突出和尖锐化,问题的根源,则和经济不断发展,人口快速增长有关。

  人口增加成了问题根源,人越多难免诉求越多,欲望越多,而国家财富的饼子随着战斗的停息领土的收缩,不增反减。那么作为战斗主力军的唐军待遇,必定会下降不少。

  这从官职的任命就可看出,唐代官职系统,有文武两个序列

  文职官员称为:职事官

  从三省六部的官员,到地方县令,到吏员都属于职事官,层级不同待遇不同。

  武职官员称为:卫府官

  卫是十二卫大将军的意思,也就是所谓的中央禁军,而府则是管理府兵的机构,由此可进,唐朝府兵听命于禁军,禁军官职从十二卫大将军到折冲府校尉之类不赘述,这里只强调武官中的“勋官”。

  勋官: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战功累积,获得武官资格进而享有对应田地房产赏赐的府兵民户们。

image.png

  (唐朝大军)

  唐朝军力,从强到弱,进而人心思动关键点,就是“勋官”待遇出现变动。

  初唐和唐朝扩张时,战争不断。

  无数府兵民户通过战功,由民户变成“勋官”,早期府兵“勋官”,因为人口少,可分田地多,还可以维持,可越到后期,越难以维持,按级别“授田”的经济基础,随形势变化成了泡影。

  等待分配田地和官职的“勋官”越来越多,武职公务员队伍也越来越多,最后国家完全无法分配,进而引发上升空间也没有了!

  据令乃与公卿齐班,论实在于胥吏之下,盖以其猥多,又出自兵卒,所以然也。《旧唐书·职官志》

  意思是说,这些“勋官”如果按照级别来看,可以和公卿有一样地位,可做的事却名不副实,几乎与小吏相当,有的甚至地位更低,这样的官员都出自兵卒。

  这还是唐朝初年扩张期快结束时状况,到武则天时代状况进一步恶化。

  府兵制,随着唐朝经济发展,越发无以为继,甚至连虚职都不能保证。

  除了口头表扬,有战功的士兵,几乎收获不到任何实际的赏赐。

  血与火的考验,仅仅一份嘉奖就打发了,三军用命的基础还存在吗?

  如果仅如此,战斗力的下降还是渐进式的过程,可是所有问题从不是单独的而是联动的。

  这联动的根源则是上层的腐败,原本和府兵出生一样的军官,在前期收获田宅官职的基础上,慢慢开始享受生活,进而成了吸兵血的蚂蝗。

  他们用士兵战功,换取职位提升,收下少量封赏,成了特权阶级。

  一个特权阶级的形成,往往意味着这个阶级的沉沦,唐朝中层武将就此沉沦与安乐乡中。

  随武将沉沦,士兵无希望跟随而来的就是唐朝版图不断缩减,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

  原本充满荣耀的府兵“勋官”,名声一落千丈,都成了纨绔子弟,备受科举文官耻笑。

  (文官地位越来越高)

  当兵也从唐初人人向往的职业,成了无数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职业。

  诸府士益多不补,折冲府又积岁不得迁,士人皆耻为之-《新唐书·兵志》

  最后府兵的兵源越来越少,而管理府兵的折冲府武官也因声名狼藉,没了升迁可能,府兵制和府兵所属的折冲府,即没有兵源,也没有了前途,更没有了民意基础。

  面对这一切,到唐玄宗时代,也无力改变这尾大不掉的问题,于是选择将卫府武职官彻底从军功授田授爵这样相对公平的制度,变成了一种口头褒奖和政治待遇。

  出战的时候,给于无数府兵一份份委任状,让他们对着委任状勇敢杀敌。

  好吧,一份纸就让我们牺牲,这对于参军的府兵而言不是开玩笑吗?

image.png

  (无人愿当兵)

  这个制度的取缔与消失只是时间问题。

  天宝年间,唐朝终于开始了兵制改革,原本府兵制被募兵制取代,从军再也不是荣誉、仕途、利益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单纯的职业,拿工资的职业。

  军人地位,也因为朝廷无数委任状任职书,变得不值钱,十二位将军府,都有无数的空白任命书,只要打仗,有了点军功,就给你个空白委任状,至于官职如何写,看你和上司关系。要钱没有,要官职大把。

  至于官职大小,胆有多大,官有多大。

  官越多,职位越高,意味着地位越不值钱!

  穿着武官服侍堂而皇之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武人,从此不是荣耀,反而备受歧视。

  于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在这一刻就此开始了。

  文人的清高,也因为武将地位的底下而成了历史定势。

  由此可见,大唐军人的历史地位,从唐初到盛唐,并没有随国家强大,越来越好,反而越来越尴尬,越来越低。

  而唐朝的盛世是谁缔造的?正是这些忠勇的军人!

  当忠勇的军人,不在被当做平等的阶级被对待,掌握军事力的集团,他们的反抗将会非常直接而又致命。

  节度使为何会成为“安史之乱”的爆发点,原因也很简单。

  收人钱财替人卖命而已。

  唐代军事力量,除了“实外虚内”的特色之外,还有个特色就是区别对待,对于异族将领带领北方节度使士兵,他们给的待遇非常低。

  安禄山属下士兵,处于帝国战斗最激烈地区,工资却不到四川“剑南节度使”士兵的三分之一。

  这样区别对待这下,安禄山手下的士兵,当然气愤啊?

image.png

  (安禄山的谋划)

  唐玄宗为何会如此做?

  则唐玄宗的小心思有关,边疆节度使制度,虽然对于国家安全非常重要,但是与经济而言,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地区,如果耗费大量钱财,就是亏本买卖。

  不如委任给安禄山,让他放手施为,用少量的军费,养更多的士兵。

  初衷是经济谋划,可是却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唐朝如果给的工资够高,高过安禄山给的工资,军心还不会失去,可是唐朝给的工资不够,就给了安禄山收买人心的机会,本着谁给钱替谁卖命的人性惯性。

  边镇节度使军队,不可避免的成了私军,在节度使命令下,指哪打哪就成了必然。

  至于家国情怀,在现实利益面前,在无数胡人裹挟下,即便有也不再是心理负担。

  唐朝就这样,因为扩张太快,太过强盛,饼不够大,利不够分,一步步让军人地位从荣耀变成耻辱,进而引发动乱。

  后续的唐末节度使,还有五代十国动乱,应该算是军人阶级的集体反击而已,国家给不了的,我们就靠武力拿,武人横行之下,“城头变化大王旗”成了时代主流,又让统一天下的赵宋患上了“恐武症”,中国历史就此走向了文人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