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被一击就溃败?百万农民是摆设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山海关之战的详情,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1

  朱元璋驱除胡虏,恢复中华,自古得国之正者,莫过于明。

  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在很多具有皇汉思想的人看来,大明王朝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文治武功稍逊汉唐,但是在国格(骨气)方面,狂甩历朝历代。

  对一个人而言,有骨气自然值得敬重,对一个国家而言,讲国格也令人敬佩。但是当国格与现实利益严重冲突时,还一味坚持国格,殊为不智。

  政治是一种斗争和妥协的游戏,相应的,政策也应该讲究原则性和灵活性,讲求刚柔相济。所以,作为一个政治家,该硬的时候就得硬,该软就得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

  刘邦与匈奴和亲,李世民向突厥纳贡,两宋交岁币,大清签条约。实力不行的时候,交点钱服软,然后获得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是明智的做法。

  就崇祯皇帝而言,对农民军剿抚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硬什么时候该软,对东虏一味硬顶,不敢妥协,结果两边都摆不平。等到局势无法收拾的时候,又不提前跑路,死守宗庙陵寝,终于自挂歪脖子树,身死国灭,诚为可叹!

  力排众议,南巡(狩猎)一次,做不到吗?

  大唐首都长安至少被攻陷过五次,每次皇帝都毫不犹豫的跑路,最后还不是打回来了?

  宋朝首都汴京沦陷,赵构跑路,拉起一帮人马,不也保住了半壁江山?

  大清首都两次被洋人占领,咸丰慈禧+光绪跑路,大清国不是也挺了过来?

  明末,北方虽然因天灾战乱废了,但是南方基本保存完好:江浙一带依然是帝国最富庶的地方,湖广一带堪称天下粮仓,南京还有留守政府,南中国还有大量军队。

  如果崇祯皇帝早做准备,迁都南京,未来的历史就另一番模样了。

  举个例子,当年蒙古大举攻金,金兵抵挡不住,黄河以北遭蒙古骑兵反复蹂躏,金宣宗被迫跑路,将首都从中都迁往汴京,金军沿潼关-黄河一线抵御蒙古大军南下,即使当时大金国天灾连年,朝政腐败,权臣乱政,期间还作死的进攻南宋,腹背受敌,但大金国又扛了二十年才死。

  崇祯所面临的条件至少不次于金宣宗吧?多尔衮八旗难道比当年的铁木真的蒙古大军更厉害?

  遗憾的是,崇祯没有跑路,刚烈的死了,不仅死了,连儿子也没有送出去,继承人也没有指定。

  对崇祯而言,大明已经亡了,指不指定继承人毫无意义。

  但是,对后来的南明及华夏抗清大业而言,崇祯的这次失职所造成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希特勒自杀之前,还指定邓尼茨为继承人呢。

  大明一次次倒血霉的时候,满清一次次获得神助攻。偶然性耶?必然性耶?

  2

  1642年的松锦大战洪承畴率领的13万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宁锦防线不复存在。

  战后,吴三桂在宁远收罗残兵败将,招募兵勇,整训军队,半年之后,吴三桂便恢复了3万人马,稳住了关宁防线。

  战后第二年,清主皇太极病逝,满清内部权力格局重新洗牌,暂时停止了对明帝国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但是,明帝国的倒霉并没有因满清的暂时消停而结束。

  鞑子不闹了,流贼又猖獗了。

  洪承畴调任蓟辽总督后,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进入河南。

  河南是什么地方?革命之花的温室大棚。

  明末恰处于小冰河期,北方持续多年低温、干旱。

  1637~1643年的崇祯大旱,是一场百年罕见大干旱。河北、山西、陕西、山东连旱5年以上,河南更是连旱7年之久,彼时的河南赤地千里、饥民遍地,人相食的场面处处可见。

image.png

  李自成(剧照)

  李自成进入河南犹如蛟龙入水,闯军一边打土豪斗地主,一边开粮仓赈饥民,饥民如流水一样前来投奔,日夜不绝,李自成很快拥众百万,成为最具实力的农民军首领。而在此之前,李自成无论是从实力还是从名望上来说,都不及“八大王张献忠和“曹操”罗汝才。

  1640年正月,李自成攻占洛阳,杀福王朱常洵,朱常洵之子朱由崧缒城逃脱。朱由崧就是后来南明弘光帝。

  1642年,李自成在三打开封不下的情况下掘开黄河大堤,以滔滔黄河水冲毁了这座城市,之后又在郏县击败了陕西巡抚孙传庭。1643年,李自成南下占领了湖北襄阳,在湖北北部建立了根据地。

  1643年八月,在崇祯的催命下,孙传庭再次出兵潼关进攻河南,李自成率领主力北上迎战孙传庭。第二次郏县之战,孙传庭再次大败。李自成乘胜追击,攻占潼关,斩杀孙传庭,随后占领陕西。

  孙传庭部是明帝国在北方(关内)的最后一支战略野战军,孙传庭败亡后,北方局面彻底失控。所以《明史》称:传庭死而明亡矣!

  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年号永昌。此时,李自成占据了湖北北部、河南中南部、陕西全部,声势大振!

image.png

  1644年初的战略态势

  而在西安建政之前,闯军先头部队便进入了山西,并发动了猛烈的宣传攻势:明朝完蛋了,大顺军五十万先锋部队已经打进了山西,我们老大李自成亲率百万大军紧随其后,各府县速速来降,否则玉石俱焚。

  恩威并施。除了军事恐吓之外,闯军也向百姓发出了友好信号: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这个政策一出,山西百姓确实有了箪食壶浆以迎闯军的冲动,明帝国在山西的统治基础开始瓦解。

  正月初三,李自成得到战报:前锋部队进入山西后所向披靡,各地望风而降。李自成当机立断,决定大举东征。

  大顺军倾巢而出,从禹门(山西河津)渡过黄河,到达平阳(今临汾)后,兵分两路:李自成、刘宗敏率主力北上占领太原、大同,然后向东攻取宣府,经居庸关攻取北京;刘芳亮率领另一部穿过太行山进入北直隶,然后北上占领真定、保定诸府,切断明王朝南逃之路,同时阻击南来的勤王之师。

  李自成进军京师路线图

  除了发动咄咄逼人的军事进攻之外,李自成还向崇祯皇帝发起了心理恫吓。正月初九,他派人向明廷送了一份通牒,说三月十日大顺军将抵达京师,到时候决一死战

  崇祯收到李自成的挑战后,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朕非亡国之君,事事乃亡国之象。祖宗栉风沐雨之天下,一朝失之,将何面目见于地下?

  大顺军在山西的进军非常顺利,除了在忻州、宁武关遭到周遇吉部激烈抵抗外,整个山西几乎弹指而定,大同总兵姜瓖不战而降,宣府稍作抵抗后也投降了大顺军。

  三月十五日,大顺军抵达居庸关,守军不战而逃,大顺军占领昌平,兵临京师城下。

  与此同时,刘芳亮率领的大顺军也占领了真定、保定等地,切断了明廷南逃的退路。

image.png

  崇祯皇帝(剧照)

  三月十七日,大顺军东路进至高碑店,西路抵达西直门外,炮轰城墙。十八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顺军攻城,京师当晚陷落,崇祯皇帝自缢,明帝国在北方的统治宣告结束。

  3

  崇祯皇帝死的时候,吴三桂正在勤王的路上。四月二十日,吴三桂在丰润(今唐山境内)听到京师陷落的消息后,便退回了山海关,全军望南恸哭!

  之前,大顺军在山西高歌猛进的时候,崇祯皇帝没有坐以待毙,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号召在京的勋贵及文武大臣输捐(捐款),二是命令各地军队火速进京勤王。

  让大家捐款基本上是自找难堪,这些人不挖国家的墙角已经够仗义了。

  至于勤王,南方的军队太远,指望不上。最近的援军只有宁远的吴三桂、山东的刘泽清、以及昌平的唐通

  然而,进京勤王并不是一句话的事,对于是否命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入关勤王,明廷内部展开了激烈的撕逼。

  李自成占领京师

  崇祯想放弃宁远命吴三桂勤王,但是他不想承担“弃地”的责任,于是命内阁商量决定,内阁也不想替皇上背黑锅,于是大家一起和稀泥:让崇祯召见吴三桂之父吴瓖,商量吴三桂入关勤王的可行性。

  于是,明末最富戏剧性的一段经典对话诞生了。

  吴瓖:祖宗之地,一尺一寸不可放弃。

  崇祯:这是战略抉择,不是弃地,闯贼来势汹汹,你有御敌之策吗?

  吴瓖:闯贼算个屁,只要他敢来犯,我一定生擒他献给陛下!

  崇祯:闯贼有百万之众。

  吴瓖:百万乌合之众,其实也就几万人。闯贼之所以这么猖狂,是因为他没碰到我们边防军,如果之前派我的军队出战,闯贼早就玩完了。

  崇祯:你有多少人马?

  吴瓖:说句实话吧,台面上有八万人,实际上有三万人,不吃空饷养不活这么多军队啊,大家都这样,也不是我发明的,皇上你懂的·······

  崇祯:你的三万人生猛吗?

  吴瓖:如果三万人都生猛,建功立业还用等到今天?实话说吧,只有三千人可用。

  崇祯:三千人怎么抵挡闯贼百万之众?

  吴瓖:这三千人不是一般的士兵,他们都是我的儿子,也是三桂的兄弟。我平时只吃粗粮,但是他们顿顿细酒肥羊,我平时穿粗布衣服,他们天天光鲜照人,所以他们打仗老能卖命了。

  崇祯:如果调他们入关,要多少军饷?

  吴瓖:一百万两。

  崇祯:三万人也要不了一百万两吧。

  吴瓖:一百万两还是少的,这三千人在关外都有几百两的田地产业,如果他们舍弃产业入关,应该怎么补偿?朝廷已经拖欠他们十四个月工资了,怎么把拖欠的工资补齐?此外,关外还有600万大明百姓随同入关,朝廷怎么安置他们?一百万其实远远不够。

  崇祯:你很诚实,我也实话告诉你,库内只有7万两,如果收罗金银杂物硬凑,也只能凑个二三十万两。

  吴瓖:真遗憾,臣告退!

  吴瓖的确很坦诚:我吃空饷了,我的三千家丁(亲兵)很能打,但是出场费很贵,皇上你如果给不起出场费,那就当我什么都没说。

  皇帝看似至高无上,但是如果没钱,也是孙子

  吴三桂请不起,刘泽清干脆不来,他的理由很简单:我落马受伤了,请病假。只有昌平总兵唐通率领八千人响应勤王。

  大顺军越来越近,朝廷的撕逼还在继续。三月六日,崇祯一锤定音,严令吴三桂放弃关外,退守山海关,同时率兵保卫京师。

  朝廷养活了你们,你们看着办吧。

  李自成及吴三桂进军路线

  明朝亡了,对吴三桂也没什么好处。再三权衡之后,吴三桂决定服从命令,开始搬家,没错,搬家——几万士兵连带几十万随军家属和百姓,扶老携幼,坛坛罐罐,向关内撤退。

  三月十六日,吴三桂抵达山海关,而此时大顺军已经到达了昌平,两天后京师陷落。

  4

  明帝国轰然倒坍后,天下四分:

  大顺朝,拿下了北方大部,呼声最高,声势最大。

  满清,雄踞关外,控制了整个关外和漠南蒙古,军事、政治实力最强劲。

  残明,坐拥江南最富庶之地,经济实力最强大。

  张献忠,占据四川大部,势力相对较弱。

  除此之外,吴三桂也算一方势力,只是他被夹在大顺和满清之间,战略位置很苦逼。

image.png

  吴三桂(剧照)

  对吴三桂而言,要么倒向大顺,要么倒向满清,要么去死,没有其他出路。

  李自成也意识到了吴三桂的重要性。刚打下京师不久,李自成便向吴三桂伸出了橄榄枝,降将唐通率领八千人马、带着四万两银子和吴瓖的手书来到山海关。

  如果大家对上一篇《松锦大战》还有印象的话,应该记得唐通,此人是当年随洪承畴出关的八大总兵之一,也是吴三桂的老同事。

  唐通告诉吴三桂:老总兵(吴瓖)很好,新主很贤,太子很安全,跟闯王混很有前途。

  吴三桂信以为真,便将山海关防务交给了唐通,亲自率军入关,大军行至沙河驿(今河北卢龙)时,吴三桂收到了来自京师的情报:李自成在京师打土豪,吴家也未能幸免,吴瓖被刑拘,陈圆圆被掳。

  吴三桂大怒,迅速回师山海关,一举全歼了唐通部,随后又击败了李自成派来的白广恩部。紧接着,吴三桂发布了一篇檄文,把李自成及大顺军痛骂了一顿,号召大明遗民团结起来,打倒李自成,恢复大明朝。

  吴三桂虽然愤怒,但却没有失去理智。他明白,单凭自己的几万关宁军,肯定干不过李自成。既然撕破了脸皮,李自成的充满愤怒的歼灭性打击很快就要来了。那么,关宁军出路何在?

  出路就是和满清合作。

  与宿敌满清合作,吴三桂并没有任何不适感,满清早就拉拢过吴三桂,但被吴三桂所拒绝,只是双方都没有把事做绝,留有未来合作的余地。更何况,祖大寿(吴三桂的舅舅)、洪承畴(吴三桂老上级)都在满清阵营,他们稍微活动一下,吴三桂很容易与满清展开友好对话。

  雄踞关外的满清在干什么呢?

  中原正处于改朝换代的关键时期,一直密切关注关内动态的满清迅速做出了反应。

  四月四日,满清首席谋臣范文程向摄政王多尔衮建议:发兵入关,直趋燕京,与流寇争天下!

  对于范文程的建议,多尔衮比较纠结。此前,清军曾三次入关围困京师却没有拿下,而李自成则一战而下,可见流贼的战斗力之强大!

  为了打消多尔衮的顾虑,范文程解释道:李自成拥兵百万,横行无忌,但骄兵必败,可一战而破也。

  多尔衮:洪先生的意见呢?

  洪承畴:流寇虽然比明军厉害,但不足以与八旗劲旅匹敌!

  洪承畴当年与农民军及清军都深入交流过,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双方的战力情况,洪承畴说八旗能干趴农民军,那就能干趴。

  干了!

  怎么干,战略计划呢?

  洪承畴:大军绕过山海关,翻越长城,从蓟州、密云直扑京师,精兵在前,辎重在后,轻装简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李自成大军包围在京师,一举歼灭之!

  5

  四月九日,多尔衮率领八旗满洲、蒙古大部和汉军全部,及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三王兵马,从盛京(今沈阳)浩浩荡荡出发了。

  四月十五日,吴三桂派往满清的使者在翁后(今辽宁阜新境内)遇到了清军,并呈上了吴三桂的亲笔信。

  吴三桂信中的意思很简单:希望满清出兵帮助自己讨贼,事成之后,裂地以酬。

  多尔衮:切,裂地以酬?我们不会自己打地盘吗?你最好率众来归(投降),别讲条件!

  谈判没有结果,但是多尔衮获得了宝贵的信息,趁火打劫的机会来了!

  多尔衮立即命令大军改道连山、宁远一线向山海关进发,并传令将留在后方的红衣大炮火速运往前线。为了在李自成大军之前赶到山海关,清军一昼夜疾驰二百余里,狂奔六天六夜,终于在四月二十一日,抵达了山海关外的欢喜岭。

  再说李自成方面。

  吴三桂发布讨贼檄文后,四月七日,李自成命令大将刘宗敏和李过率军攻打吴三桂,刘宗敏和李过变相拒绝了,理由嘛:耽乐已久,殊无斗志。

  臣子不听话,主上只能亲力亲为,李自成决定亲征吴三桂。十三日,李自成、刘宗敏、李过率领步骑兵六万(具体数字无定论)向山海关进发。

image.png

  山海关之战双方进军路线图

  四月二十一日,也就清军抵达欢喜岭的当天,大顺军也抵达了山海关,随即向吴三桂发动了进攻。

  山海关之战的双方都是百战精锐:吴三桂的关宁军自不必说,百战边军,虽然人数少于李自成,但是作为防守方,吴三桂拥有地利优势;李自成的大顺军过长期战争磨炼,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高昂的士气,并且拥有持久作战优势。

  如果没有外力介入,李自成拿下山海关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大顺军拥有广大的地盘,可以源源不断的调集援兵和作战物质。相反,吴三桂困守山海关一隅,经不起长期战争消耗。

  战争,表面打的是战略战术,其实拼的是双方所能动员的全部资源。

  吴三桂当然懂这一点。

  经过四月二十一日一整天的激战,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实力有了客观的认识,同时他也越来越绝望。

  要么当汉奸,要么灭亡,现在到了做最后决定的时候了。

  为了摸清楚部下的意思,吴三桂当晚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委婉的提出了“曲线救国”。

  众部下:我等早有此意!大帅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干。

  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吴三桂带领亲信飞奔清军大营,向多尔衮表示愿意投降,并接受剃发。

  妥了!

  四月二十三日,大顺军和关宁军经过数天的激烈厮杀均已疲惫。

image.png

  山海关之战示意图

  中午,多尔衮见时机差不多了,命令阿济格率领两万骑兵为左翼,多铎率领两万骑兵为右翼,向大顺军发动突袭。

  四万生力军突然杀进战场,万马奔腾不可止,大顺军阵脚大乱,全面溃败,刘宗敏中箭负伤。

  在高地山督战的李自成见败局已定,只得命令部队向永平方向且战且退。

  从后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山海关之战拉开了李自成败亡的序幕,而山海关之战距离李自成进京不过一个月。

image.png

  山海关大战之后战略态势

  一个月时间,一个新兴的农民军政权便迅速走向了下坡路,原因何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