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海禁”,郑和又是怎么下西洋的呢?

  在历史长河中,朱元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下明朝海禁令的基本内容。我国自古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古时由于船运输业并不发达,再加之古人较为迷信,所以,大部分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对于海洋的需求并不是太大。说句不好听的话,如今的厦门,广东珠海等地在古时,都被称之为蛮荒之地。除了鼎盛时期的王国,需要派遣使节出海扬我国威之外,基本上老祖宗还是靠着一亩三分地来吃饭,因此农业生产是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元朝之前,海上基本上没有贸易往来,虽宋朝多次派遣使船出海,将我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等送往海外。可到了明朝时期,民间走私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海上的海盗武装较为猖獗,我国南方沿海以及其他西洋小国,垄断海上贸易。加之海上气候难测,古时又没有如今的GPS导航技术。因此宋朝之后,海上贸易已是可有可无了。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的第3年,也就是1370年。他下令撤销历朝历代,专门负责海上贸易的码头机构。直到1394年,朱元璋彻底取消海上贸易,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image.png

  不过老朱并没有一杆子打翻所有,他还是允许外国人乘坐本国船只,来到大明朝进行学习和观摩。朱元璋实行海禁,关键还是要维护自己的统治,民间也流传“片板不得下海”,一旦被官差知道有人私自下海,后果将会十分严重。朱元璋实行这个海禁国令,主要还是打击私人海上贸易。古时皇帝怕那些有权有势之人,通过坐船到海外及其它小国,笼络当地势力形成一股不小的武装力量,会容易妨碍自己的统治。说到底还是闭关锁国,以及较为小农意识作祟。可为何朱元璋实行明朝海禁之后,成祖朱棣还能让郑和下西洋呢?

  其实郑和下西洋是个特例,朱元璋时期,明太祖积极与周边藩国递交帮结关系。但是受制于靖难之役的影响,朱元璋通过海上,联络其他小国的愿望被暂时搁浅。朱棣夺得大统之后,他也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郑和下西洋之前,朱棣就于1403年,派遣其他使臣出使诸多南洋小国。等到两年之后,明朝已彻底走向正轨,农业、手工业还有其他方面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朱棣也希望通过大规模的下西洋,与其他小国形成和平外交的模式。同时朱棣也可以通过此举,获得详细的海上路线图。

image.png

  因此郑和下西洋,是有多种方面的好处。第一点,大明朝可以清楚的了解,诸多小国的生活背景,及当地的特产。同时可以得知,我国周边海域的一些具体情况。最后也能通过与其他小国必属盟友关系,使大明朝“进可攻,退可守”。郑和下西洋乃是大明朝最高统治者的意思,自然明朝海禁令,也就无从谈起了。

  其中坊间还传闻,朱棣之所以会让郑和多次下西洋,关键他还是想找到自己侄儿建文帝下落。当然这些都是民间野史,并不能当作正统资料参考。因此朱元璋实行的海禁令,也是有特殊情况出现的。不仅郑和下西洋。到了隆庆时期,大明朝也短暂开放了港口,这些都是根据每个阶段,各个统治者的不同需求,从而对海禁产生了一些松动。毕竟“规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