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中状元母亲可以封为浩命夫人 那么状元的父亲又会得到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状元,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从隋唐时期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到清朝末年被废除,科举制度在中国存在一千多年,而且越来越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所以考中状元的人就是人中龙凤,会得到方方面面的优待。

image.png

  古人讲究“母以子贵”,儿子一旦考中了状元,自然母亲也会跟着身价百倍,但是要得到朝廷的诰封并不容易,很少有儿子一考上状元,皇帝就对状元的母亲进行诰封的,都是在状元的官位达到一定级别,或者对朝廷做出了重要贡献,才会得到诰封。历朝历代对这个问题的具体规定虽有不同,但是大致的原则是一样的,就是依据官位的级别和贡献大小。

  古代人对家和国的认识是一样的,所以都坚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治国和治家遵循同样的原则。我们看一个因为科举考试改变母亲在家庭中地位的例子。

  这个人曾经担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还当过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他就是谭延闿。他妈妈李氏本来是个丫环,生了谭延闿后,谭钟麟就收她做小老婆。

  但是根据封建社会的礼教,小妾是不能和主人在一起吃饭的,所以李氏每天只能在偏房和下人们一块站着吃饭,谭延闿的父亲和正妻在正房坐着吃饭,面对这样的状况,谭延闿坚持陪着母亲在偏房站着吃饭,而且暗下决心要通过考取功名改变母亲的境遇。

  于是谭延闿刻苦攻读,每三天写一篇文章,除了读书作文,他还要写大字,由于他决心大,而且很勤奋,所以他13岁考中进士,22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就凭着这份功名,他的父亲谭钟麟宣布李氏可以在正房和大家一块坐着吃饭了。这就是清朝末年科举的威力。在家庭内部都是如此,何况对于一个国家而言。

  其实,古代的皇帝除了对状元的母亲进行封赏之外,很少对状元的父亲进行封赏,因为古代讲的孝道是子女对父母的义务,皇帝已经封上了状元的母亲,这是按照“母以子贵”的原则进行的,对于状元的父亲就只能依靠状元本人去孝顺了。

image.png

  这是封建伦理道德的要求,状元不但要文章写得好,还得有良好的德行,要孝顺父母,所以,皇帝很少去封赏状元的父亲。另外,封建社会的官僚都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即使皇帝不封赏状元的父亲,他的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困难,状元飞黄腾达了,状元的家里人自然会跟着走运的。

  封建社会的皇帝,主要是对他宠爱的妃子的家人,进行普遍的封赏,这是皇帝的家务事,但是即使这样也出现了很多外戚专权,扰乱朝纲的事情,所以对状元这样的外人皇帝是要严密防范的,以免封赏过重造成新的官场派系势力。

  即使对状元的母亲的诰封也都是一种荣誉,而没有实权,再就是赏赐一些钱财。对状元的父亲即使要封赏也是给一些虚名,没有实际的权力。

  这其实是很科学的制度设计,状元的父母亲不一定有文化,不一定能胜任一些管理工作,如果随意封官的话必然会贻害苍生,甚至是造成状元家族结党营私,干预朝政,危害政权的稳定,而且也严重的违背了科举考试的初衷。

image.png

  所以对状元的父亲和母亲进行封赏只是一种荣誉和经济上的奖励,褒奖他们在为国育才方面做出的努力罢了,鼓励更多的人培养后代走科举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