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万应之神”?钟馗为什么会成为道教神仙中唯一一个“万应之神”?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钟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道教是一个典型的多神信仰的宗教,在道教的神仙体系里既有像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那样的先天尊神,也有八仙、妈祖等后天得道的仙真。通过影视作品或者游览道观,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神仙的造像都是慈悲庄严的形象,然而有些神仙的形象则是比较丑陋恐怖,如北极四圣的天蓬元帅三头六臂,赤发,绯衣,赤甲,跣足;第一护法神王灵官:面目凶恶,红脸膛, 额头上还有一眼,三目圆睁,锯齿獠牙虬须怒张;文运之神魁星神:赤发蓝面、怒目獠牙,右手持朱笔,左手拿墨斗,右脚踩大鳌鱼的头部,左脚向后踢起北斗……

image.png

  在众多神明之中,也有一位面相凶恶却非常受世人尊崇的神仙——钟馗。他被奉为赐福镇宅圣君,具有驱邪除祟的神职,同时还是道教唯一的“万应之神”,既是门神又是冥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老百姓有求必应。

image.png

  根据《唐逸史》及《历代神仙通鉴》等典籍的记载,钟馗是唐朝初年终南山人士,他的长相较为奇特,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正所谓人不可貌相,虽然钟馗相貌奇丑但是却才华出众,且为人刚正不阿。先天元年,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那年,钟馗来到长安考试,由于发挥出色,被考官列为贡士之首。殿试时却因为样貌被奸相卢杞进献谗言,失去了状元之位。性格刚烈的钟馗不甘屈辱,一怒之下撞上大殿柱子上而亡。皇帝感念其性情刚直,赐予他进士绿袍下葬。

image.png

  唐皇李隆基在一次骊山讲武后,偶患脾病,久治不愈,睡梦中见到一只小鬼在宫殿里偷了杨贵妃的香袋和自己心爱的玉笛。李隆基正在惊恐之时,忽然又出现了一只大鬼,这只鬼面目丑陋,头上戴着乌纱帽,脚上穿着官靴,只见他捉住小鬼,三两下把它吃进肚子里。唐玄宗问那大鬼的来历,那鬼声称自己是曾经落榜撞柱而死的钟馗,感激皇帝当初对自己的认同,立下誓愿要除尽天下妖邪。

  李隆基醒来之后不久就病愈了,他命画圣吴道子画了钟馗的画像放在寝宫,并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后人据此有如下描述“昔吴道子画钟馗,衣蓝衫,革敦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 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实绘事之绝格也。”钟馗的事迹流传到民间之后也成为普通百姓争相供奉的门神,他也被赋予了趋疾避凶的神职。

image.png

  “钟馗捉鬼”成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创作的题材,由于钟馗是一位“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的万应之神,因此文人在创作钟馗画像的时候都会使用不同的元素。道教的画像一般是钟馗天师手持青锋七星剑,因为剑身嵌有寓意北斗七星的七颗神钉,故称此名,道教认为北斗七星具有无上法力。同时画像上一般都会出现一只蝙蝠,据传说这只蝙蝠在钟馗降妖除魔的时候会在前方引路,成为钟馗的先锋官。

image.png

  民间将钟馗画成身穿官服,头戴乌纱帽时,他是一位镇宅赐福的门神;当画中钟馗手持元宝时,他又成了财神;手中拿着判官笔时,又成为了文圣;手拿医书时,又成为了药神……尤其是到了传统节日端午节时,人们都争相购买钟馗的画像,用来辟邪避瘟,同时还寄寓了迎福祯祥之意。

  《燕京岁时记》记载:“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师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祟恶。”

  《绩溪县志》有云:“端午日”,户悬蒲艾以辟邪。堂悬朱符,挂钟馗,瓶供榴花,蜀葵之属。

  《曲江县志》:五月,五日为“端午”,包粽子,出菖蒲、艾叶、稔花,洒雄黄酒,以御毒虫。书符,挂钟馗像,以辟邪厉。

image.png

  钟馗作为道教和民间信奉的万应之神,除了有驱鬼辟邪的愿望以外,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