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28年不上朝,没有外戚专权也没有战争失利吗?

  你真的了解万历皇帝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起万历皇帝相信大部分人心中的第一反应都是杀了老师张居正,28年不上朝,为了立庶子而与大臣斗气等等之类的念头。诚然,明神宗万历确实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真的有长达28年的怠政吗?

image.png

  今天笔者就这话题来跟大家聊一聊,先说说我的观点,那就是万历皇帝并没有怠政,因为尽管他28年不上朝,但明朝一没有宦官外戚专权,二没有对外战争失利,三没有置百姓于不管不顾(赈济灾荒,平定叛乱,发展经济一个都没少)。

  先说第一个,为什么都说万历皇帝怠政?

  根据笔者了解,说万历皇帝怠政的那部分人大概持有六个观点。

  其一,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上朝不理政且长达28年。

  其二,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自参加并祭祀朝廷的宗庙与太庙。

  其三,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自参加并祭拜天地万物。

  其四,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自接见大臣,就连内阁首辅也三年才能见上一面。

  其五,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自批阅大臣奏章,导致朝廷内部几乎停止运作。

  其六,万历皇帝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自参加专门为皇帝设置的讲席(由翰林院学士主讲)。

  相信看到这儿,不懂历史或对历史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已经有了一个关于万历皇帝的形象,一个昏君,庸君的无耻形象。诚然,这个就是现在大部分人所熟知的万历皇帝,但历史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笔者就这六点来逐一解释,也算是为已经仙逝了几百年的万历皇帝平个冤。

  第一,万历皇帝所谓的不上朝不理政是指不在朝堂上接见大臣。而且这块我们要分开理解,那就是不上朝与不理政是两码事。

image.png

  《明史·神宗本纪》记载,从万历十五年(1587年)开始,万历皇帝就已经向大臣们宣布了自己要“静摄”的想法,所谓“静摄”就是指不在朝堂上处理朝政,而是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处理朝政(就是后宫)。另外,万历皇帝“静摄”之后在处理朝政上与“静摄”之前没有任何区别,灾民照救,官员照整(顿),河道照修,外交照旧。

  所以说,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照样办事儿,这个凭什么能当作怠政的理由呢?

  第二和三就更是纯属扯淡,根据《明史》记载:

  万历十五年四月,午,帝步祷于南郊,面谕大学士等曰:“天旱虽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贪婪,剥害小民,以致上干天和,今后宜慎选有司。”

  “万历十七年十一月癸卯,帝祀天于南郊。”

  这块笔者说句公道话,万历皇帝后期确实没有次次都亲自去拜祭,原因是他也有难言之隐。现在很多所谓的“历史学家”都说万历皇帝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但事实上从明定陵(万历皇帝墓)的万历尸骨复原图来看,万历皇帝明显有“长短腿”的痕迹。祭拜天地与祭拜祖宗都是大事情,万历皇帝跛着腿去明显不合适,所以这也是他常年不亲自前往祭拜的主要原因(这个是病,后天导致的)。

  第四,万历皇帝中后期确实很少见大臣,包括内阁首辅,但也有他的难言之隐。首先是“国本之争”,万历皇帝尽管处置了很大一批朝臣,但依然受到了百官反对,哪怕是他放下身段去求百官也依然被反对。其次,万历皇帝不见大臣也是分情况的,他不见的都是些监察御史以及普通朝臣,这些人见他也都是为了些可有可无的事儿,所以不见也罢。但对于那些边关重臣比如说熊廷弼,万历皇帝是每次都会接见,而且对于他提的意见万历皇帝也是当天回复。

  第五,这个就更扯淡了。首先,明朝是内阁制,说句难听话,哪怕没有皇帝,只有太监和内阁明朝的中央枢纽也不会乱(这也是明朝很多皇帝不管事儿的重要原因)。其次,万历皇帝确实将很多奏折都留中(不批示,不下发)了,但这些奏折基本上全部都是言官所写的,内容也全都是大同小异(让他上朝),你说这些奏折万历皇帝看他干嘛,反正对他没影响,对国家也没影响,看了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不看(天知道有没有人趁机辱骂皇帝,毕竟就明朝来说这种事儿也是很正常的)。

  第六,万历皇帝自不上朝开始就已经超过了30岁,而且他的蒙老师是张居正,万历一朝那个文官能比张居正牛,所以万历根本没必要上什么讲席。就算要听军报与情报,万历照样有其他方式可以听。

  综上所述,万历皇帝确实有很多怠政的举动,但从现实来看,这些怠政的举动并没有构成怠政的事实,所以说,万历皇帝怠政只是一种外表,从根本上来说,并不存在(没人专权,没人欺上瞒下,还没打败仗,我就搞不懂怎么能叫怠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