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质:三国著名文学家,与魏文帝曹丕关系极好

  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吴质

  在魏文帝曹丕的身边曾有一个小圈子,人称“太子四友”,都是与曹丕关系最铁的人,其有司马懿陈群,与他们二人相比,另一位吴质名气就小多了。

  论才气,吴质恐怕还要胜过司马懿和陈群;论与曹丕的关系,吴质一开始也更受重视。然而性格决定命运,吴质的一生却争议不断,他完全被自己的臭脾气给毁了。

  一、来到曹营应聘

  吴质字季重,兖州刺史部济阴人,出生于177年,比司马懿大2岁,比曹丕大10岁。大概在曹操担任兖州牧时期,曹操对外公开招聘人才,吴质前来应聘,从那时地投身于曹营。

  吴质一开始在曹营地位不高,这可能与他的出身有一定关系。司马懿初到曹营就被任命为文学掾,是主管文化教育的官员,品级虽然只与县令相当,但实权很大,相当于整个“曹统区”的文化教育部部长。曹操看中司马懿的主要是司马氏在北方地区的名望,陈群也是如此,而吴质并非出身名门大族,所以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吴质脾气比较大,与人合不来,经常有意无意得罪人,这也影响到他的前途。

  但吴质的才气却是一流的,也很有智谋。吴质文采很好,他的作品传世不多,只有几篇,全部收录在《昭明文选》中,在文学史上评价很高,人们熟知的“建安七子”其实还有另一个版本,里面就有吴质。

  二、参加“南皮之游”

  吴质的另一个特点是喜欢交结有权势的人,经过努力,他终于引起了曹丕的重视,曹丕将其引为智囊,经常找他出主意。

  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年)底,曹操征袁谭,袁谭撤至渤海郡治所南皮,刚刚娶了袁绍二儿媳甄氏的新郎官曹丕也参加了此次南皮之战,可能是因为与曹丕的关系,吴质也来到南皮。

  “南皮”的意思是“南面的皮革城”,这个名字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齐桓公出兵援燕经过现在的沧州,为了保证军事供应,找了一块地方筑起一座城,专门从事皮革加工,这座城便被称为皮城。由于它北面的章武县有一座“北皮亭”,所以就把这个皮城称为“南皮”,袁绍担任过渤海郡太守,这里是袁氏的老根据地。

  建安十年(205年)初,曹操将南皮攻克,袁谭被杀。曹操下令在南皮进行休整,曹丕、吴质等人也进了城。战事稍停,这帮年轻人就流露出风华正茂的天性,他们在南皮时常聚会一下,放松身心。参加聚会的还包括曹休、曹真等人,在后来曹丕、吴质的私人信件中不止一次提到此次“南皮之游”。

image.png

  其中一次,曹丕写道:每想到当年的南皮之游,实在难以忘怀。当时大家一会儿沉浸在经籍学问里,一会儿又玩玩弹棋游戏,下几盘围棋决胜负,弹奏一曲古筝。或者投身大自然怀抱到城北郊游,或者在城南饭馆里聚餐。甜瓜浸在泉水里随时取用,红红的李子放在冰块里消渴解暑。这样的游乐日以继夜,最后大家坐着车子畅游后园,夜风徐徐,胡笳低昂,怎不令人乐极而哀,怆然伤怀!

  曹丕还写道,此情此景让人激动,他在车上回头对这些年轻的伙伴们说:“斯乐难常!”

  三、参与夺嫡之争

  在曹丕与曹植展开争夺继承人的斗争中,吴质自然成为曹丕的主要支持者和幕后策划者之一,曹丕对吴质非常依赖,吴质当时大约在曹丕的五官中郎将府任职,具体职务不详。

  正在双方斗争到关键时刻,曹操突然下令把吴质调到朝歌当县长。吴质一向喜欢结交权贵,从不跟乡里百姓往来,在家乡名声不佳,但这也许不是他被调离政治中心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支持曹植的丁氏兄弟和杨修在曹操面前进了谗言,曹操对曹丕及其身边的几个人有了看法,调走吴质算是一次警告。

  在“太子四友”中吴质的鬼点子最多,但曹丕今后再想让他出主意就难了,按照制度,地方官不经允许不得擅离任职所在地,曹丕最重要的党羽就这样被对手尘封了起来。对曹丕而言,陈群和司马懿的智慧适于打“正规战”,玩阴谋、耍诡计还得吴质这样凡事不设底线的人。

  有一次,曹丕写信给吴质,让他悄悄溜回邺县,吴质偷偷离开朝歌问题不大,但要瞒住所有人进入邺县城以及五官中郎将府却很难,曹丕计划把他装在一个竹筐里用车运进来,但这件事让杨修知道了,可见杨修这帮人不仅是智囊,还兼搞情报工作,有自己的特务组织,杨修得到这个情报后就报告给了曹操,但是他没有料到曹丕也会搞情报,曹丕知道杨修在曹操面把他黑了。

  曹丕还不够老辣,一下子被吓住了。此时吴质已经进了五官中郎将府,曹丕问吴质怎么办,吴质略一思索,对曹丕说:“这没什么,明天还用车装上竹筐,里面塞些绵帛来迷惑他,如果查验,与杨修说的不符,他必然获罪。”曹丕照办,第二天果然有人检查,但没发现什么异常,经过这件事,曹操对杨修有了怀疑,曹丕算是扳回了一局。

  四、成为军政大员

  在吴质、司马懿、陈群等人共同辅佐下曹丕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太子,曹操去世后,曹丕通过禅让方式建立曹魏政权。曹丕当皇帝后,不忘吴质立下的功劳,登基不久即派人把吴质从朝歌接回洛阳,任命他为中郎将,由一名县长改任“师长”,还封了侯爵。

  曹丕对军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创立了“督某州诸军事”。当时“曹统区”面积很大,防务极为繁重,东面青、徐、扬、荆各州与孙吴毗邻,西面雍、凉二州和蜀汉交界,北面的幽州、冀州还要防御乌桓、鲜卑,对于各地的军务,除朝廷统一调度指挥外需要派重臣驻守于一州或二州,统辖和指挥本辖区内的各种军队,也就是所谓的“都督”,类似于“大军区司令”。

  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曹丕颁布诏令,任命自己的心腹吴质为“都督河北诸军事”,相当于“北方战区总司令”,这也是第一项“都督诸州军事”的任命。此后,曹仁、曹真、曹休以及张辽等人外出领兵一般都加以“都督某州诸军事”的名号,有的加以“持节”的授权。有这种名号和授权的将军,权力非常之大,可以调兵,也可以惩治辖区内某一级别的官员,好比后世的钦差大臣。

  曹魏的“都督诸州军事”慢慢固定化,吴质担任的“都督河北诸军事”主要职责是防御北部少数民族部落,辖区面积不小,不过一直没打过大仗,重要性稍差。但吴质出身于文官,几乎没有真正上战场撕杀过,之前也不过只当了几年县长,刚刚改任“师长”才一年就直接被任命为“大军区司令”,这种提拔速度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五、脾气越来越差

  曹丕的“太子四友”除陈群、司马懿、吴质外还有一位名叫朱铄,他的情况所知最少,只知道他是曹操的老家沛国人,长得比较瘦,性子比较急,跟曹丕等人关系很好,“南皮之游”里也有朱铄。

  史书里记载了一件事,可以说明曹丕、吴质、曹真以及朱铄等人平时交往多么密切。吴质在外地任职,一次回京城,曹丕让一些官员和将领们到吴质府上聚会,从中可以可以看出吴质在曹丕心目中的分量很重。

  酒宴中,吴质想更尽兴一点,就让艺人上来表演节目。曹真、朱铄都在座,这二位一个生得肥胖,一个生得很瘦,吴质吩咐艺人们“使说肥瘦”,也就是拿人的胖瘦逗乐。曹真以为这是戏弄自己,在酒桌上就跟吴质闹崩了,曹洪、王忠等人上来劝说,曹真怒气未消,甚至拔出刀要杀人。

  吴质也恼了,手按着剑对曹真说:“曹子丹,你不过是案几上的肉罢了,我一口吞了你喉咙都不带动的,嚼碎你都用不着动我的牙,你怎敢如此仗势骄横?”眼看闹到这种地步,朱铄站出来打圆场:“咱们在一块喝酒,只为高兴一下,你怎么这样?”吴质一看,这位劝的是偏架,更不干了,叱责朱铄说:“朱铄,你敢让我扫兴?”大家一看吴质真急眼了,都回到座位上不吱声。朱铄性子急,被吴质无端喝斥一顿,“愈恚,还拔剑斩地”。

  这种描写在正史里恐怕很少看到,吴质、朱铄在后世的名气不是很大,但在当时绝对是炙手可热的人物,他们与曹丕关系很密切。

  六、回洛阳养病

  曹丕去世后吴质有些沉寂,吴质掌管幽、并二州军政大权,但这两个州面对的北方少数民族部落近年来颇多归顺,没有大的战事,故尔也没有机会让吴质一展怀抱,加上吴质性情孤傲,不与乡里、朋友来往,所以在社会上也没有多少声誉。吴质在北方一呆将近10年,魏明帝继位后吴质上疏,说自己身体不好,希望去职养病。魏明帝下诏改任吴质为侍中,让他回洛阳养病。

  吴质回到洛阳,立即受到魏明帝的急切召见,魏明帝与之进行了长谈,谈话重点是对陈群和司马懿二人的看法。原来,负责西线战场的曹真不久前病故,诸葛亮连年北伐,西线战场是曹魏的主战场,必须选一位能力强又可靠的人前去,目前各方面推荐的候选人主要集中在陈群和司马懿二人身上。

image.png

  就吴质而言,这二位过去都是亲密战友,相当知根知底,而他远离朝廷10年,如今身处闲职,与他们二位已没有任何利益关联,魏明帝相信吴质的看法一定会客观公正。

  吴质是出了名的臭脾气,不过这样的人通常也是个直肠子,说话直言快语,不怕得罪人。对于魏明帝的询问,吴质没有耍模棱两可,也没王顾言他,他的观点很鲜明:“大将军司马懿忠智至公,社稷之臣也。陈群是一个从容之士,但非国相之才,处重任而不亲事。”吴质详细分析了陈群、司马懿二人的特长和不足,他更支持司马懿,魏明帝“甚纳之”。吴质的话对魏明帝最终的决定发挥了作用,魏明帝很快下诏由司马懿接替曹真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统率关中、陇右各军,防守曹魏的西线战场。

  七、死后受羞

  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吴质因病去世于洛阳,他事奉曹氏三代人,资历很老,又是前朝的重臣,按例将由朝廷颁赐一个谥号

  吴质的谥号不久由朝廷下达,竟然是“丑侯”,这是一个恶谥,比没有还丢人。吴质不太合群,一生得罪过很多人,估计有人在故意打击报复,比如陈群,魏明帝时他一直“录尚书事”,也就是主持朝廷日常工作,颁赐谥号的事陈群如果说自己不知情根本说不过去,很有可能就是陈群搞的鬼,吴质扬司马懿、贬陈群,陈群倒不在乎去不去西线战场当什么总指挥,但面子肯定下不来,对吴质这个老朋友心生怨气。

  吴质的儿子吴应不服,一再上书申辩,为父亲叫冤,魏明帝不理。直到嘉平六年(254年),也就是吴质去世24年后,朝廷才更改了吴质的谥号,由“丑侯”改为“威侯”。此时陈群也已去世17年,司马懿也不在了,在位的是少帝曹芳,而掌握实权的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