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宏迁都到底用了什么绝招 难怪大臣们都无法反对
2020-06-18 16:09:33 尔朱兆 邢峦 邢邵 赵俊生 阳休之

  你真的了解拓跋宏迁都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想要迁都算是一项最大的政治举措,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有人支持,有人反对,但最终拍板决定的却只要皇帝一人。因此,如何安抚人心,顺利迁都,就成了皇帝首先要考虑的事情,虽然可以强制迁都,但若是大臣们都心不甘情不愿,那后面的工作也就没法顺利的展开。所以,今天小编就给您说一个案例,那就是拓跋宏迁都,他用了一个“绝招”,让大臣们都无法反对。

image.png

  拓跋宏,即北魏孝文帝,鲜卑族人,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杰出政治改革家。拓跋宏在公元471年继位,年仅5岁,所以由他的祖母冯太后掌权。后来,随着拓跋宏逐渐长大,他也开始展露出超凡的政治才华,到公元493年时候,他审时度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迁都。

image.png

  一直以来,北魏都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但此地由于太靠北方,不利于对中原地区进行统治,所以拓跋宏就看上了沃野千里的洛阳。但问题是,北魏是鲜卑血统,而文武百官也大都为鲜卑人,所以他们对这片世代生活的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房子,地产,买卖都在这里,谁都不愿意走)。因此,如果要强制迁都,必然是群臣抗议,搞不好连皇位都做不成了。孝文帝拓跋宏该怎么办呢?下面小编就给您揭秘他的“绝招”。

image.png

  首先,他并未明确的宣布要迁都,而是告示百官和百姓,他准备率军攻打南齐,而南齐的都城在健康(今南京),所以举兵南下就必然会取道洛阳。然后,当年八月(公元493年),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之后,拓跋宏就率军伐齐,而且还把文武百官也都一并带上。最后,30多万的大军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开始南下了。

image.png

  当时正是秋季,所以阴雨绵绵,而且三天两头就来一场暴雨,可以说这一路都没见到过太阳。终于,在一个多月之后,拓跋宏的大军抵达了洛阳,而这一路的艰辛也让大臣和士兵们叫苦不迭,因为很多大臣都没走过这么长的路上,而且又是雨又是泥,一个个的都成了泥人。于是,拓跋宏就下令在洛阳修整5日,然后继续南下,所以这个命令也让大臣和士兵欢喜的不得了,不仅可以痛快的洗个澡,而且还能享受洛阳的美食,欣赏洛阳的美景。

  很快,5天过去了,拓跋宏就开始准备继续南下。而此时,在温柔乡中享受了5天的大臣们,哪里还愿意南下,虽然嘴上不说,但是一个个的都磨蹭的不得了。于是,就有大臣劝谏,让再多修整几日。而拓跋宏听到劝谏之后,不由得内心暗喜,因为他的目的达到了。

  其实,一开始南下伐齐就是个幌子,拓跋宏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迁都。他先让大臣和士兵们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到洛阳之后再让他们休息,并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在舒服了几天之后,人也就没了南下征战的斗志,另外也让大臣们熟悉了洛阳的风土人情

image.png

  所以,在大臣们劝谏的时候,他就迅速的把握机会,顺从他们的意见,提出迁都洛阳一事。而此时对大臣们来说,南下去建康征战是折磨,北上回平城也是折磨,因为北方的天气越来越冷了,所以大臣们也就只好同意迁都——更重要的一点是,洛阳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

image.png

  由此可见,孝文帝拓跋宏确实是具有出色的政治天赋,而且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他锐意改革,实行汉化,让北魏的国力和影响力也更上一层楼。除此之外,这次迁都洛阳,对后来的隋唐两朝,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隋唐盛世中就有一部分的“鲜卑文化”。这个是事实,甚至不承认都不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