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他的作者到底是谁?

  《三十六计》又叫三十六策,指的是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分为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战法,每套战法又含有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它是根据我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和汉族军事思想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

image.png

  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历来存在一些争议,主要有三个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此书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子写的,不是经常说“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吗?这种说法不究史实,只是凭感觉以讹传讹。孰不知《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两本书。《三十六计》是从孙子兵法等古代兵法中总结出来的,每一计后面有解说,解说后面有按语,大多引用了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第二种说法,也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认为“三十六计”这句话最早是南朝名将檀道济说的。《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这句话后人争相沿用,到了明末清初,有人荟萃群书,编辑成《三十六计》一书,但具体为何人所写,已经难以考证。

image.png

  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

  第三种说法,是根据2003年在山东济宁发现的一件隋朝玉简得来的。据专家考证,玉简是隋代开皇年间之物,首片上就刻有“三十六计”四个字。这一发现把《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向前推了足足一千年。

  而且记录“三十六计”这句话的《南齐书·王敬则传》中的主人公王敬则,就是南朝齐国将领,生于435年,恰好是檀道济死的前1年,时间上吻合。再加上,檀道济“唱筹量沙”的典故就发生在山东济南。据此种种线索,有些专家就断言:《三十六计》是南朝名将檀道济所写。

  现在来看,第二、第三种说法各有市场,还没有形成统一定论。但无论如何,《三十六计》一书把南朝名将檀道济推到了前台,让更多的人想了解他的故事。

  檀道济是南北朝宋朝的著名将领,一生征战沙场,平定叛乱,抗衡北魏,屡立战功。后来因为功高震主,遭到朝廷猜忌,他和儿子们都被冤杀。

  檀道济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唱筹量沙”。公元430年,宋文帝出师北伐,檀道济担任总指挥。因为补给不畅,大军粮草比较吃紧。恰巧此时宋军队伍里有个士兵投降了北魏,告诉了宋军缺粮的消息。北魏的将领一听很高兴,率着大军就追檀道济,想把宋军围困起来。檀道济将计就计,命令军队扎营休息,晚上带着一帮人在营寨里清点粮食,有人拿着竹筹吆喝着计数,有人用斗子量米。

  这时候,北魏那边也不放心,就派出探子来探听虚实。这偷偷一看,宋军的米袋一只只都是满满的,哪有粮荒!探子立即回去报告。北魏的将领一听,又联想起檀道济的老谋深算,就断定前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想骗他们上当,所以立马把投降的宋兵给杀了。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沉甸甸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铺了一层白米而已。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的计策顺利退兵。

  后来,檀道济因为战功赫赫,被封为司空,镇守在寻阳。公元436年,宋文帝刘义隆得了重病,他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这家伙心胸狭隘,猜忌心很重,就写了封假诏书把檀道济召回朝廷。檀道济的妻子觉得有危险,就苦苦劝说他小心。但檀道济觉得“自己从来没有辜负过国家,国家又怎么会辜负我呢?”所以,不听妻子劝告,正气凛然地赶往京城。没想到一到建康,就被朝廷逮捕。被抓时,檀道济把头巾拉下,狠狠地摔到地上,又悲又气地怒喝道:“你们这是在毁坏自己的万里长城呀!”

  最后,檀道济和他的儿子们以及一群心腹将领都被朝廷处死。这消息传到北魏,魏军将领互相击掌庆贺,都说:“这姓檀的一死,南边就再没有人让我们可担心了!”

  纵观檀道济的一生,军旅倥偬,征战无数,有着极为丰富的战争实践经验,而且他极富谋略,善于用计。他能写出《三十六计》这样一本兵学名著,倒也不足为怪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