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面对军事危机 明朝为什么一点作为都没有

  很多人都不了解南明续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众所周知,古代封建王朝在遇到困难时,特别是国力不济、无法应对军事威胁时,往往会采取“放权”办法,鼓励地方自行解决,这在汉朝就是鼓励豪强镇压黄巾,在唐朝就是藩镇割据,在宋朝就是吴氏孟氏家族世镇巴蜀,在清朝就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湘、淮军。那同样是面对军事危机,明朝有啥作为没有?

image.png

  唐代藩镇

  当然有了,明朝还没灭亡,地方士绅就要急着自治,这不,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还没凉透,南都重臣就推出了“江北四镇”+上游左良玉的方案,力图在南京周围打造一个战略缓冲区,貌似很符合顾炎武理论(参见集权还是分权?明末清初的封建与郡县之争),具体来讲:

  原李自成手下大将高杰实力最强,驻节徐州(欲扬州而未得),处于前线。黄得功的历史清白,忠心耿耿,被安排在滁州一带拱卫上游,名为地处后方,实则针对宁南侯左良玉;刘泽清原驻防山东,清兵南下,退至淮安,仍在前线,但其手下良莠不齐,降清后也表现不佳,可见的确不太能打,烂泥扶不上墙;刘良佐也算是明廷老将,驻防凤阳,为高杰、刘泽清后援。四镇额兵三万,年给军饷银六十万,其余就地解决,实为藩镇。

image.png

  江北四镇

  左良玉的情况比较复杂,他的军功、资历都在江北四镇之上,宁南伯也是崇祯皇帝所亲封,不是弘光加封给江北四镇的水货伯爵,而且经营湖北日久,颇有实力。但他在拥立新君一事上站错了队,如果按照明朝传统,就算立下于少保于谦那样的匡扶社稷之功,估计仍旧难逃一死,所以,不但他自己出工不出力,南明君臣还得派最忠诚的黄得功防着上游,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南明的军事布防根本就不是为了北伐中原,最多是个偏安格局,送死自有降将高杰和不靠谱的左良玉,“忠臣良将”得来拱卫后方、监督这些个“二五仔”。

image.png

  于少保

  除了军事部署偏向防御之外,南明政府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手上没有一支战力可观的中央禁军,这就很尴尬了。我们知道,东汉好歹还有南北军和西园禁军(曹操时任校尉之一),唐朝神策军战斗力也算可以,宋朝得靠对手目标不明,根本就不知道来中原要干嘛,否则也要倒霉,清廷更是命好,禁旅八旗早就不中用了,却赶上“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得到洋鬼子的支持,真是做梦都要笑醒,难怪慈禧太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列国之欢心。”

  南明手上没兵,却也并非毫无办法。弘光元年(1645年),高杰率部北伐,中途遇刺身亡,其麾下数万精兵竟一时群龙无首。高杰夫人、李自成前夫人邢氏不愧是个女中豪杰,她与帐下众将议定,彻底归顺中央,为其子拜史可法为义父,以求成为禁军,化危为机,打他个政治翻身仗,洗去污名。按说这是个合则两利的好事,可史可法不这样想,认为高杰所部乃是闯营余孽,只是命其幼子继任军主,拜监军太监为义父了事。

image.png

  史可法

  乱世之下,让手握重兵的一方诸侯拜个太监当爹,万一天下太平,不得卸磨杀驴?你还能再明显点吗?我很佩服南明君臣的想象力。结果自然不出所料,既然南明不打算拿农民军当人看,那也就没必要非凑上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久之后,清兵南下,高杰旧部纷纷投降,其中出了李成栋和李国英等“名将”,李成栋更是灭南明两帝,论数量都超过吴三桂了,可见明末军队战斗力还相当可以,只是受制于体制和气势,没法发挥。

  总而言之,中央如果没有直辖武力,有了钱袋子又如何?不过就是个提款机罢了。江北诸镇正是看透了这一点,才能如此有恃无恐。不过话说回来,在南明诸将们看来,过去朝廷视武夫如猪狗,现在为啥好吃好喝供着?还不是有兵嘛,那为啥还要打仗呢?万一输了,损失的岂不是自己?

image.png

  李定国

  所以,军队一律不得经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