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初没有北伐的话 蜀汉还会不会灭国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北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夷陵之战,蜀国七十万军队几乎全军覆没。此战让刘备赔光家底,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至此,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全部退出历史舞台。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接管蜀国军政大权。而此时的蜀国元气大伤,百业疲敝,内忧外困,几乎要到了亡国的地步。诸葛亮所面对的政治环境也非常恶劣,没有了刘关张的蜀国,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派的实力锐减,人才凋敝,而以李严为代表的益州派势力渐渐抬头,蜀国内部矛盾和权力斗争十分尖锐。东吴取得夷陵大战的胜利后,占领了荆州,让蜀国东边的门户大开。而北边的曹魏集团也趁火打劫,频频在汉中一带侵犯蜀国。

image.png

  而云贵边疆地区又时时发生叛乱,搞得蜀国焦头烂额。这内外交困的形势,就恰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形容的那样,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诸葛亮深知,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使蜀国走出困境,最重要的就是振作精神,坚定信心,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所以,他一面与东吴修好,一面出师北伐。他对天下局势的洞察力还是相当准确,他认为东吴夺回荆州后,东吴的目的就达到了,东吴没有实力与曹魏和蜀汉两国同时为敌。因此他极力再次促成孙刘联盟,共拒曹魏。无疑,他的这一步棋是极其正确的,蜀国和东吴都避免了两面树敌、两线作战,为北伐提供了安全稳固的外部条件。

image.png

  同时北伐,也能凝聚蜀国内部的共识,有效压制益州派的权力挑战,牢牢树立诸葛亮在蜀国的绝对权威。所以,诸葛亮全力主张北伐,以攻代守,用北伐这颗棋子来盘活蜀国这盘大棋局。这种以攻代守的方式,放到现代也是各个国家常用的政治手腕,比如美国、俄罗斯、印度、朝鲜等国家,都是以攻代守、矛盾输出的高手。事实上,在诸葛亮当政的十多年里,东吴多次与魏国作战,主动策应诸葛亮北伐,较好地尽到同盟的义务。只要三国鼎立的局面继续维持,蜀国就不会有亡国的风险。所以诸葛亮全力北伐,也实际上也蜀国延长了寿命。说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会问:如果蜀国采用韬光养晦的国策,会不会繁荣发展下去?这是一个天真的想法。

image.png

  刘备死后,如果没有孙刘联盟,曹魏有足够的实力吊打蜀国。要维持孙刘联盟,蜀国就必须对曹魏持续用兵。所以韬光养晦的策略只是异想天开、与虎谋皮,在周围强敌环伺的情况下,谁会让你有韬光养晦的机会呢?所以,在当时的蜀魏吴三国中,唯有蜀国没有资格韬光养晦。大国有大国的优势,小国有小国的无奈。我们再举一个例子,你看委内瑞拉、古巴、朝鲜和美国耗了那么多年,最后谁耗赢了?没有最后的赢家,也没有实际的输家。小国与大国的对抗,靠的是利用周边矛盾来维持局势的均衡。克劳塞维茨有一句名言:“任何战略计划都是政治性的,对一重大战略问题不可能作纯军事的研究判断,也不可能用纯军事计划去求解。

  ”用这句话去理解诸葛亮的北伐,就会有更清晰的理解。而且历史的结果上来看,诸葛亮北伐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因为在长达十二年的北伐过程中,蜀国不曾丧失任何领土,并且保持着出师讨贼的攻势,不仅夺得陇西的土地,还平定了南蛮之乱。我们再简略地看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第一次: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退回汉中。第二次: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第三次: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

  魏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只得二郡。第四次:诸葛亮出兵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李严运粮不继,汉军粮尽退军。张郃追击蜀军至木门,被蜀军射杀,无功而返。第五次:与司马懿相持于五丈原,离长安已是两百余里,蜀汉军队也开始在渭水屯田生产以解决历次北伐的运粮问题,结果因诸葛亮病故而撤退。从北伐最终的结果来看,虽未达到兴复中原的目的,但起到消耗曹魏实力和稳固孙刘联盟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延长蜀汉政权生命的作用。蜀汉在诸葛亮去世三十年后,被司马昭所灭。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是智慧的化身,更是忠烈之臣的典范,他的忠诚、智慧、功绩,为后世树立了不朽丰碑,留下了千古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