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到底是一个有野心的篡位者还是无私的统治者?
2020-07-17 10:50:52 史皇后 王莽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王莽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对于具有争议的历代帝王,每个人都有特有的理解。他当了十五年皇帝,却被骂了两千年。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王莽。

  一、少年即有大志向,勤奋谦恭谋出头

  王莽(公元前45年—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邯郸大名县)人。

  王莽十四岁那年,他的姑母王政君成了皇太后, "家凡九候,五大司马"。可是王曼这一支在家族里并没有什么地位,王莽饱受家族冷眼,这种巨大的反差让王莽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从小就会察言观色,为了能出人头地,王莽努力读书,学习四书五经,当王氏子弟在"将军五侯子乘时侈糜,以舆马声色怿相高"的时候,王莽却在熬夜点灯"勤学博身,被服如儒生"。生活的重担,夹杂着人情世故,压在了这个12岁少年的肩上。同时,他承担了这个家族的一切负担, "事母及寡嫂,养孤兄子,行甚敕备。又外交英俊,内事诸父,曲有礼意。"

image.png

  他的伯父大将军王凤得了重病,王莽衣不解带的伺候他,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亲自熬药,端屎接尿,毫无怨言。王莽生活朴素,待人亲和,恭谦有礼,博学多才,孝顺等美誉就成了他的代名词。相比之下,王莽的行为宛如一股清流,不仅诸位叔伯喜欢,名声也传得快。

  二、青年得志遂心愿,位极人臣揽权柄

  王凤临死前,极力向汉成帝推荐王莽,并嘱咐王政君好好照顾王莽。当时的名士,如戴崇、金涉、陈汤等人,也都为王莽请封。戴崇、金涉在今天没什么名气,陈汤就是那个豪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人物。

  公元前22年,汉成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随后又被提升为射声校尉( 掌管善射武士的军官),从此,王莽正式登上了西汉王朝的政治舞台。这一年他刚满24岁。

image.png

  虽然他俸禄不多,却经常资助自己以前的同学。侄子结婚时,一向节俭的他却花了大笔钱为侄子办婚礼。正陪宾客饮酒的他,多次离席,大伙不知道是为什么,一问才知道原来王莽母亲病了,他不放心别人喂服汤药,必须自己亲自把药弄好。在场的人纷纷给他"点赞"。公元16年,叔父王谭、王商联合一些大臣上书汉成帝举荐他。王商还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土地分给王莽,当汉成帝陆续接到那些表扬王莽的信后,终于签发了封王莽为新都候的命令,后来又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大司马王根退休,再次大力举荐,汉成帝又擢升王莽为主管全国军事的大司马。最多时候,王莽曾身兼三职,走进了最高决策层。

  在大司马高位上坐了不到六个月,汉成帝去世,汉成帝无子嗣,他十九岁的侄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傅氏、母亲丁氏掌权,大封外戚。王莽不得不离职,回到封地河南,这对王莽不得不说是一个严重挫折。

  汉哀帝去世后,命运再次眷顾王莽,恢复大司马身份,重掌大权,为了便于约束,王莽将一个9岁的刘衎(kǎn)推上帝位,是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外戚傅、丁衰落。王莽开始笼络人心,扩充太学,修建屋舍。在大灾之年,"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诸大司农,助给灾黎",又将其得到的赏赐封地"以其千万分予九族贫者", 令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此时的王莽虽有称帝的野心,且小动作不断。但他对帝位的觊觎,更多的是希望借助皇权,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王莽当政的第五年,朝臣们提议给他加封"九锡",九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即基本接近至尊的地位。同时举行一次罕见的全民公投,据《汉书》作者班固统计,共收到487,572张赞成票,王莽的支持率竟高达95%以上。

  公元6年,汉平帝死了。据说王莽宣称,与汉平帝的平辈,不能作为继承人,于是立两岁的刘婴为太子。王政君下诏令安汉公暂居皇帝之位,代为管理朝廷,自称"摄皇帝",被人称为"假皇帝"。 公元的八年12月,王莽便逼着太子刘婴"禅位"于他,皇帝前边的字去掉了,实至名归

  三、中年得酬青云志,大刀阔斧推新政

  公元9年,53岁的王莽在朝野广泛的支持下,戴上王冠,即天子位,改国号为"新",自封新始祖,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改年号为"始建国元年",延续了二百多年的西汉王朝结束了。

image.png

  由于称帝前实施的政策很有大成效,称帝后王莽大力推行他的想法和制度。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勒索百姓。增加国库收入。按照《周礼》对官员进行定义,希望官吏们能和百姓同甘共苦,遇到灾荒年景,扣减薪俸。以期实现"市无二贾,官无狱讼,邑无盗贼,野无饥民,道不拾遗,男女异路。"的垂拱而治。

  那些富商大户人家怎么可能愿意让朝廷把土地收回,然后分给这些平民老百姓呢?又因为所选用的官员不得当,没有处理好,而且制度又出现了问题。因此,他的改制也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和百平民的不适应。在对内改革的同时,王莽也不忘与周边四邻建立新型外交关系。将原先册封的小国国王改封为侯,令其大为不满,一时间西北、西南战乱四起。在东北,王莽征服高句丽。对匈奴也一改以往的友好政策,北境由此再无宁日。四面树敌,这让百姓更加不乐意了。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流民遍地,饥荒千里,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而王莽又没有正确应对,最后终于爆发了全国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23年,起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被杀,时年六十八岁,新朝覆灭。

  四、千年盖棺未论定, 众说纷纭存争议

  在古代历史上,无论何朝何代,皇帝可以昏庸,臣子不可不忠,在这样的伦理道德前提下,篡权的臣子必然会被永生永世钉在耻辱架上,留下旷世骂名。作为篡权者的代表人物,王莽,自然成为人们心中最具代表性的乱臣贼子典型。王莽几乎成了"乱臣贼子"和"虚伪奸诈"的代名词。由此王莽最终以"逆子贰臣"的形象走进了历史,成了臭名昭著的"大坏人。"

  后世篡位者也很多,但如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明成祖等,皇帝当得也不赖,所以也不曾像王莽这样受到后人的苛责和批判。如果王莽改制成功了,后人又将怎么说呢?可惜没如果。

  在西汉衰败之际,王莽趁机窃取大权,随后称帝建立新朝,并且推行新政。虽然执政时间不长,但有很多政策给后世带来了很多影响。而王莽的成就基本上也都在这些政策里面。可能王莽的出现会给人一种突兀感,历史上怎么会多出这样一号人物,还让他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呢?又为何在广泛支持下,事事梗阻,最后身死国灭,却被千年辱骂。

  透过泛黄的历史,依旧还能听到当时史学家对他的骂不绝口。但近代一些历史学家从多个宏观角度对其进行解读,由此成了为王莽"翻案"的不同声音。1928年,胡适首次对王莽给予了赞美,"一个空想家和无私的统治者。"历史学家范文澜指出:"由于五均六管打击了商贾和高利贷商人,这些人也反对王莽了。翦伯赞在《秦汉史》中说:"王莽的名字,现在已成了篡窃者的符号。两千年来,在道德的法庭之前,遭受了历史家之残酷的裁判。虽然如此,假如我离开"袒刘"的立场,则王莽仍不失为中国史上最有胆识的一位政治家,这就从他大胆的执行改良政策表现出来。学者谢天佑强烈批判王莽:"王莽改革是一个怪胎,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杂拌",但同时也肯定另一方面"在提倡古文学派和对待奴隶制和土地改革的态度方面,他是改造派。在依赖国家专卖事业稳定价格和推行法律方面,他是时新派。王莽不是革命空想家,而是一个在治理中国时其作为很像在他之前的汉代诸帝的务实主义者。"

  当历史风云席散去,留在史书上的浩叹无涯不禁让后人入了深沉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