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十分刻苦爱读书,为何没能带领中国进入工业革命?

  康熙皇帝,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清朝很重视皇子的教育,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因此清朝皇帝的学识水平都比较高,尤其是康熙皇帝,堪称紫禁城里的“学霸”。

  康熙皇帝从5岁起开始读书认字,8岁时开始学习训诂,后来又攻读《尚书》《易经》和天文星象一类的书籍,读得不亦说乎。他喜欢读书,经常读到深夜都不肯休息,十七八岁时一度因为读书太刻苦而咯血。

image.png

  如此刻苦用心的人,不成为学霸,简直是天理难容啊。

  当然,康熙皇帝能够成为紫禁城里的“学霸”,是因为系统地掌握了医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现代知识;而这一切,得益于他身边的西方传教士——翰林院里那些学富五车的翰林们,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可不懂什么现代数学和天文学啊。

  从明朝以来,西方传教士纷纷来到中国,一边传播基督教,一边传授西方科技知识。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受到明朝皇帝和清朝皇帝的形容,还在朝廷里任职。清朝顺治皇帝在选择继承人时,听取了汤若望的意见,以患过天花的皇三子为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

image.png

  康熙皇帝向身边的传教士虚心学习来自西方的科技知识。

  在医学方面,康熙皇帝因为患过一次疟疾,服用中药无效后,被西方传教士敬献的金鸡纳霜(奎宁)治愈,从此对西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康熙皇帝在传教士的指导下,学习了解剖学,在宫廷里设立了实验室,研制药品。为了预防天花病毒,康熙皇帝亲自在宫廷里推广种痘,还将之推广到蒙古部族,使得成千上万的人免除了对天花病毒的恐惧。

  在数学方面,康熙皇帝的数学老师是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南怀仁回忆:“每日破晓我就进宫,立即被引入康熙的内殿,并经常到午后三四点钟才告退。我单独与皇帝在一起,为他读书和讲解各种问题。”在南怀仁的悉心教导下,康熙皇帝掌握了算术、三角函数、代数和平面几何,达到了现代中学生的数学水平——放在300多年前,康熙皇帝的数学水平在中国属于顶尖之列。康熙皇帝还主持编写了《数理精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18、19世纪中国数学的发展。

image.png

  在天文学方面,康熙皇帝以白晋和张诚为老师。白晋和张诚进献了当时欧洲先进的天文仪器,包括带测高望远镜的四分象限仪、水平仪、天文钟等。白晋和张诚给康熙皇帝讲解这些天文仪器的使用方法时,介绍了天文学知识。康熙皇帝还命令钦天监的人员学习西洋历法。

  在地理学方面,康熙皇帝对地理学十分感兴趣,十分关心本国的地理和西方各国的地理,每次行军、巡游各地时,总要研究当地的地质地貌。康熙皇帝聘请西洋传教士,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经过10年功夫,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在实测基础上绘制的全国地图《康熙皇舆全览图》,代表着当时世界地理学上的最高成就。

  然而,康熙皇帝如此勤奋努力,却没有把中国带入工业革命。这是为什么呢?

  康熙皇帝自己给出了答案。他说:“天文历算,为王朝定鼎制历之所需;西洋铳炮军器,为护卫百年之国祚之所需;钟表器物,则为圣躬赏玩之所需。”

  原来,在康熙皇帝看来,容纳西方传教士在身边,是一种恩赐;自己勤奋学习西方科技知识,只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有的则干脆只是一种业余爱好。除此之外的思想和学术,用康熙皇帝的话来说,就是“禁之可也,免得多事”。

image.png

  事实也是如此,《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迁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这是清朝自康熙皇帝以来,对待西方科学技术的态度。在这种态度下,是不可能将西方科学技术通过全民教育的方式,传递到民间,从而发展本国的现代科学事业。没有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谈何工业革命?

  举一个例子。

  康熙皇帝曾经学习过解剖学,还出版过一本解剖学书籍《钦定格体全录》。但是,康熙皇将这本书藏在皇家藏书楼文渊阁里,绝对不允许在外界公开流传。只有极少数太医,在经过同意后能够进入文渊阁查阅此书,但严禁抄写和带出。

  当康熙皇帝将西方科学技术作为自己的专有之物沾沾自喜时,世界上其它国家的统治者,却建立推广科学技术教育为任务的科学院:1666年,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成立了皇家科学院;1727年,俄国彼得大帝设立了彼得堡科学院;1739年,瑞典设立了皇家科学院……

  因此,当欧洲各国掀起工业革命的浪潮时,中国却在康乾盛世的泡沫里逐渐衰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