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朋友都是哪些人?王阳明交朋友主要看重什么?

  弘治十四年(1501)的“九华问道”使得王阳明深化了对佛、道两教的认识,更刺激了他对出世思想与隐居生活的向往。正是这一隐逸情结,再加之他对自己“以有限精神为无用之虚文”的追悔,促使王阳明决定践行“筑室阳明洞”这一隐逸实践。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据《王阳明年谱》记载,王阳明在践行隐居生活的期间进行了一系列关于佛氏的思考与探索,包括“行导引术”、同王文辕、王琥、许璋等“越中诸友”的切磋论道及进行静坐修行等活动。

image.png

  王文辕,字司舆,钱德洪《王阳明年谱》称王思舆,黄绾《阳明先生行状》称王思裕,徐爱《贤思叙》称黄司舆。其“励志力行,隐居独善”,是一位颇具出世主义的隐士。

  在为学方面,他“少学为古文,级类庄、列,诗逼唐人,读书不牵章句”,著《茹凌稿》《皇极经世》《律吕》等作品。面对成化、弘治年间“此亦一述朱,彼亦一述朱”的朱子独尊局面,他与王阳明一样“不主先入之言”,“独破旧说”,倾心于“专以尊德性为主”的含有佛禅义理的陆九渊学说。

  在性情、为学、思想等方面,王文辕与王阳明颇为“英雄所见略同”,因而“惟阳明与之友,莫逆也”,在王阳明所著《冬夜偶书》《夜坐偶怀故山》等诗作中可见他们深厚的情谊,从侧面映证了王文辕是阳明早年最相契的志同道合者之一。

  作为王阳明早期的交游者之一,王文辕对王阳明的影响散见于他们的交往历程中。在王文辕去世后,王阳明开始倡导良知学说。

  对此,季本(王阳明高第)《王思舆传》记载:“人多非议之,叹曰:‘使黄舆子在,于吾言必相契矣’。”黄宗羲《明儒学案》记载:“时多讪者,叹曰:‘安得起王司舆于九原乎’。”可见,王阳明与王文辕交往甚笃,而正因此,王文辕出世隐逸的性情、“独破旧说”的思想主张势必对王阳明产生重要影响,故有“阳明之学由王司舆发端”的说法。

image.png

  与同王文辕的密切关系相仿,王琥是王阳明在隐居阳明洞时期的交往者之一,亦是王阳明晚年的弟子。其自号“野翁”,被阳明高第徐爱称赞为“贤民”。以诗文见长,著有《亭山》等数篇诗赋。

  据张焕《重建稽山书院记略》记载,正德年间,“刑部尚书王公明仲,楚府长史王公冕与儒生王琥,素怀兴复,唱鸣义举”。这足以证明王琥是一位颇受高官勋贵尊崇的隐儒。

  王琥与王阳明的交往始于阳明隐居阳明洞时期。正德八年(1513),王阳明与王琥、许璋等人在永乐寺“流连信宿,赋诗于此”。正德十二年(1517),王琥与徐爱商定“乘兴来游(赣州)”,目的是在于协助巡抚南、赣等地的王阳明。

  王阳明闻迅后,称“得引手一扶”。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与王琥、邹守益等人游浮峰山。其时正值王阳明之父王华去世,陆深所著《海日公行状》其实是“按王君琥所录行实”。

  可见,王阳明与王琥的交往贯穿阳明三十一岁之后的人生历程,而王琥本人所具有的隐儒本色势必也影响着王阳明的思想与践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