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费尔明节是什么?西班牙奔牛节的历史来源是怎样的?

  圣费尔明节(西班牙语:San Fermín),又名奔牛节。是属于西班牙纳瓦拉自治区首府潘普洛纳市的一项传统庆祝活动,因为欧内斯特·海明威的著作《太阳照常升起》描写过其中的奔牛活动而闻名于世。圣费尔明节日在每年的7月6日至7月14日期间举行。在节日的几天里,每天都有6头凶悍的公牛追逐着数百名壮汉,沿着“奔牛之路”穿城而过,直奔斗牛场,场面极其惊心动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节日起源

  根据记载,在公元1591年时即有奔牛节庆存在。这个中世纪即持续举行的传统庆典,在现代还是备受瞩目。除了惊险刺激的活动内容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受海明威的名著《太阳照常升起》(FIESTA,1928)所吸引。

  圣费尔明节最初源于12世纪,圣费尔明(San Fermín)是西班牙东北部富裕的纳瓦拉省(Navarra)省会潘普洛纳城(Pamplona)的保护神,市民在每年10月10日纪念城市创建者和保护者圣费尔明,这时的圣费尔明节只是个纯粹的宗教节日。

  后来,市民们决定在天气更好的夏天庆祝圣费尔明节,而14世纪以后商人们在夏天将牛从城外赶至城内举行斗牛活动。两项活动逐渐融合在了一起。

  19肘23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首次来到潘普洛纳观看奔牛并写成了著名小说《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年发表),他在作品中详细描述了奔牛节,将刺激的奔牛活动描绘得极为传神,奔牛节因而声名远播,开始由一个地区性节日变为一个世界性节日。

image.png

  17和18世纪中又增加了奔牛活动和杂耍表演,外地游客也开始与潘普洛纳市民一同庆祝。19世纪中出现了露天集市和大头人的游行队伍。

  奔牛节的起源与西班牙斗牛传统有直接关联。当时对潘普洛纳人来说,要将6头高大的公牛从城郊的牛棚赶进城里的斗牛场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16世纪时,某些旁观者突发奇想,斗胆跑到公牛前,将牛激怒,诱使其冲入斗牛场。后来,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奔牛节。从1951年开始,圣费尔明节仅仅持续两天,活动包括演讲、音乐会、竞赛和斗牛。后来又加入了焰火和舞蹈表演。全世界的游客都被吸引到潘普洛纳参与庆祝。

  节日规模

  节日期间的潘普洛纳市会吸人上万人参加活动。在奔牛节开幕当天,会有六只六百公斤的公牛和六只阉公牛被放出牛棚,一路追参与者。在差不多一公里长的路程中,参与者无法临时退出,因为跑道两边都筑有三米多高的围栏。所以,在街道上时不时有人被牛顶翻、受伤,险象繁生。

image.png

  由于奔牛节的危险性,每年大约有200到300人,也就是3%的参与者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奔牛节上,虽然安保措施每年都在加强,仍有人受伤。这就是追求刺激的代价。大多数人是在躲避奔袭而来的公牛时跌倒受伤,也有人因为被公牛踩踏或牛角顶刺而受伤。

  山寨节日

  由于奔牛活动在世界的知名度日益攀升,2014年7月12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西塞罗,也模仿正在西班牙潘普洛纳进行的奔牛节举办了奔牛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