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战败之后唐朝的发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影响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东突厥的文章。

  唐高祖李渊一手改变了隋末时期的混乱,建立了大唐。但是在建立初年,唐朝边境一直有两股势力不停在骚扰,那就是地处西部的吐谷浑和北部的突厥。

  早在隋末时期,李渊在太原起兵之时,东突厥的势力就已经非常强大了,当时割据北方的刘武周、李轨都纷纷向突厥称臣,当然为了能够起兵顺利,李渊也顺应大势向东突厥俯首称臣,特别是在占领了关中一带之后,称帝建立唐朝时,依旧还向东突厥进行朝贡,但是突厥可汗却越来越不满足只收朝贡的待遇。

  他们想要的是中原能够依旧保持分裂的状态,毕竟只要中原一天不统一,那他们就可以一直保持着坐收渔翁之力的机会。

image.png

  但是朝代的更迭,不可能一直都在这样的动乱中持续下去,中原不允许,唐朝也不允许。所以在动乱时期中原没有停止互相攻打。唐高祖李渊一边派人向突厥进贡,一边派自己的儿子李世民去攻打刘武周。但突厥就属于两方都支持的状态,在对峙几个月后,突厥在最后收得渔翁之力,借助两方势力对战正激烈之时,竟然起兵向梁州进攻,反倒掳掠去了中原百姓数千名。东突厥征战中原的开端

  中原的混乱,是东突厥可汗非常愿意看见的,他们最初也只是想能在混乱中取得利益就好,但是却万万没想到,即使是在这样的战乱作战中,大唐的整体军事力量还有所提升,整体的中原格局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

  割据一方的群雄薛举、刘武周都被大唐剿灭,他们的手下将领也都因为害怕唐朝的名号纷纷投降。现在对于只剩下割据北方的梁师都,他心中是有着无比的担忧,一方面是开始强大的大唐,另一方面是强大的东突厥,现在如果投靠了唐朝,他的国家就算是彻底结束了,如果投靠东突厥说不定还能保持住最后的国祚。

  于是他便向东突厥上书表示,之前中原地区动乱,被分为了无数个小国家,但是现在大唐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现在中原地区只有我梁师都割据的地方还没有被唐统治,若是可汗有意,可以直接南下攻取中原,只要您愿意,我梁师都家破人亡都在所不惜。此番话语,极大的触动了可汗征伐的心,于是便着手谋划兵分四路,调动军队,大举进攻中原。颉利可汗的野心

  但有时候就是天不遂人愿,东突厥当时执政的可汗是处罗可汗,他在与手下制定好计划准备攻打中原之时,居然暴毙而亡。虽然他的死因历史没有记载,但是他的作战方针被隋朝时期派往突厥和亲的义成公主所留心到,据《隋书》和《资治通鉴》中记载,义成公主虽然是作为和亲对象来到东突厥的,但是她对隋朝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她的一生也基本都是为了恢复隋朝付出心血。这也就不难理解她会对于东突厥制定的攻打中原战略会多加留心了。

  于是她利用突厥的民族风俗和政治手段,怂恿大臣们拥立了更具优势的处罗可汗的弟弟继位新的可汗之位,而她也从依照风俗从处罗可汗的妻子变成了新继位的颉利可汗的妻子。

  颉利可汗继位后,继承了他父亲及兄长所留给他的家业,但是他也是一样,并不满足生活在草原之上,接受这唐朝等附属小国的进贡,于是便借助着强大的势力和强盛夫人兵马为作战力量,开始大举进攻中原。

image.png

  但是此时的关中地区已经被大唐稳定下来,颉利可汗想要在进行攻打却没有那么容易了,多次率领大军骚扰大唐的边境雁门关,都被驻守在那的守将李大亮击败。在多次攻打失败后,他转向攻击唐朝的并州,崞县、原州等多地也都是胜在少数,输在多数。于是突厥便拉拢割据渔阳一带的高开道,借助他的势力。

  一路南下,成功掠夺了定州、恒州、幽州、易州等地。连续拿下多地的颉利可汗一下信心大增,准备一鼓作气拿下雁门,《唐书·地理志》里曾这样描述过"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雁门作为中华第一关之首,哪是那么好拿下的,于是在多次征战中,虽然也有击杀一些唐朝守将,但是至始至终都未成功攻破雁门关。

  颉利可汗在多次失败之后,便派来使节表示愿意放弃战争,可以和亲交好。唐高祖在和大臣商议之后,决定采用恩威并施的策略,先和突厥对峙,胜利之后再同意突厥的和亲要求。就是在这种策略的运用,使得突厥与大唐之间安稳了几年。东突厥自身的内乱问题

  东突厥在与唐朝安稳了几年之后,依旧贼心不死,在公元626年,又再次率兵攻打大唐的灵州等地,此时大唐在唐高祖李渊的统治下,已经开始走向稳定,早已不在是那个需要向突厥进贡的国家了,所以他们快速派兵去围攻突厥可汗所带领的军队。就在派兵的那几日,大唐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导致政局有些不稳,颉利可汗抓住机会,直接率领十万骑兵到达了距长安五十里的渭水便桥。刚刚继位的李世民却没有被可汗的气势吓住,直接率兵前往迎战,颉利可汗一看是李世民竟然带兵御驾亲征,不禁心中暗自犹豫,趁着可汗犹豫之时,李世民提出只要突厥人退兵,便可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给突厥,可汗最终多方思量之后,与唐军握手言和,退出渭水。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李世民依靠智慧与气势成功将突厥逼出渭水。

image.png

  在得到一堆宝物之后,突厥可汗满载而归的回到大本营。可是他却万万没想到自己本族的部落发生巨大的内乱问题,由于多年征战,颉利可汗在军事作战中常年任用汉人,同时信任西域胡人,疏远自己本族的臣民,本就招来不少非议。

  有时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本营常年大雪,冻死不少牲畜,使得族人们的生活变得很是拮据,在大灾面前,颉利可汗又不能拿出什么好的救济办法,这一矛盾使得部族内部开始人心涣散,纷纷脱离了颉利可汗的统治,这对颉利可汗来说却是致命的。没有了强大的兵马和充足的粮草及作战人员,他的部落就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于是李世民借助突厥内部纷争不断,导致百姓不能安逸生活,同时还阻挠其他部落与大唐和亲为由,开了平定东突厥之路。出兵稳定东突厥

  突厥的内乱给了李世民平定的机会,公元629年,李世民派出了他精锐的骑兵劲旅,以颉利可汗先前请求和亲,后又派人支持梁师都反唐为理由,出兵攻打突厥。

  颉利可汗没有想到李世民能这么快就开始攻打他的部落,于是开启了猛烈的反抗,但可惜现在的颉利可汗已经是一个墙倒众人推的架势,在唐军采用声东击西和离间计的作用下,颉利可汗在阴山大败。只得带领自己的残余士兵开始深山逃窜。

image.png

  虽然有穷寇莫追的道理,但唐军经过几年的锻炼作战经验确实是越发的强大,再加之颉利可汗所带残兵战力不足,最终在碛口被活捉。

  李世民为了显示自己不同于其他皇权统治的气度,将颉利可汗只幽禁,不处死。同时还将原来颉利可汗所统治的地区进行划分。设立襄都督府。以府管理当地百姓。

  东突厥的战争以首领被幽禁为结局,大唐也算是彻底解决了东突厥不停骚扰边境的隐患,维护西北各族人民安定环境,还同时将阴山及大漠的广大地区全部纳入了唐朝的地理版图,还同时进一步加强了与北方少数民族的的关系。

  这场战争的胜利,还为后期唐朝建立丝绸之路起了积极的作用,也使得其他国家在通过这战争充分的了解到唐朝的真正实力后纷纷归附,这无形当中带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还促进唐人和西域的文明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大融合。

  从战争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出,大唐对于东突厥从最开始的俯首臣称,按时朝贡,到后来用和亲等温和的手段避免直接战争而造成百姓无故遭殃;突厥颉利可汗却是任人唯亲,疏远自己的族人,导致最后的众叛亲离,部落内部人心涣散等等行为都充分说明了,一步步的稳扎稳打是多么的重要,同时帝王还要巩固住自己的民心,树立自己的威望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无论怎么说,最终战争的胜利,都为大唐建立一个开放的国际大都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