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为什么成了典型的负面人物?乾隆为什么那么反感他?

  钱谦益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钱谦益的书斋写着自己的规箴:“永绝仕进之路,进可以收晚节,退可以保全残生。”这句话看似并不难于实现,然而对于钱谦益来说,这句话的最终愿景也如同镜花水月,无法实现。

  尤其是他身后的晚节乃至于后世对其的评价无不陷入激烈的负面,这一点想必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几乎关于所有道德上的批判对他来说似乎都完全合理,就连他的亲外甥也抨击他是“一个文官小花脸,三朝元老大奸臣”。

image.png

  钱谦益的人生本来十分完美。

  作为一个文人,在明末清初的文坛上已经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博学工词章”,“为文博赡,谙悉朝典,诗尤擅其胜……文体日下,谦益起而振之。”这个评价已经相当高,上升到了文坛领袖,成了力挽一个时代文风的关键人物。然而从大明亡国以后,钱谦益的名声越来越差,以至于成了典型的负面人物。

  康熙三年,钱谦益去世,尸骨未寒,同族人就来勒索古玩,他的爱妻柳如是因此投井自杀。对于这种遭遇似乎无人同情,认为钱谦益和柳如是都是死有余辜。

  纵观钱谦益的一生来看,其实他虽然在大明出任官职,前后加起来不足五年,在南明与清朝担任官职还不足一年,基本履行了“永绝仕进之路”的诺言,然而问题是,干了一天,也算是“贰臣”,最终他成了大明的叛贼,清朝的贰臣,某种意义来讲确实未能有许多坚决立场和原则,这些最终造成了钱谦益在历史声名上的无处收留。透过历史来看,钱谦益终究是文人,其身上的懦弱特点相当明显,与史可法相比,他跳河自杀时竟然因为“水太凉”作为借口而偷生,这些无疑都成了他被后世嘲弄的地方。

  学而优则仕,无疑是钱谦益早年的最大成功所在。作为江南读书人家的青年,在很早就受到了较为全面的教育,而他的老师更是位高权重的孙承宗,按照这样的发展逻辑来看,钱谦益的人生充满无限的前景。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钱谦益的接下来的人生相当坎坷;宦海浮沉对于他来说,这种挫折与磨难来的更急更迅猛。

image.png

  据说,原本可以中状元,结果被人走后门暗中更换了名次,从一甲一落了第三名,虽然不久出任翰林院编修,没想到父亲去世,这样他就必须守孝三年。然而这个年轻人似乎一时难以按照世俗的道德标准对自我进行约束,坚持要在翰林这个位子上多干一些事情。因此没能做到“服满起复”,因此遭到弹劾,在传统极其注重孝道的大明,钱谦益的作为显然是属于离经叛道的,于是接下来的十年,他被迫在乡间落寞的度过。

  青灯与笔墨之下,流淌着黯然与无奈。

  直到三十九岁他才回到朝廷,不久出任浙江主考官,然而随即又发生了科场舞弊案,受到牵连。虽然经过调查,钱谦益没有参与任何勾连,但是作为主考官显然“失于察觉”,因此遭到罚款处理。一直很爱护名声的他很难继续下去,于是就以生病为假,回到故乡常熟,这一次出山到回来还不足两年。

  直到四十三岁那年他再度复出,负责编纂《神宗实录》,不久再度因为排挤,理由是他是东林党带头的,魏忠贤将其革职,到这里,他已经经历了三次重大挫折。

  命运仿佛在不断跟他开玩笑,不久崇祯继位,又给东林党平反,而钱谦益名望也愈加高了起来,还被提升为礼部右侍郎,甚至崇祯一度想叫他进入内阁,不料内阁首辅温体仁和周延儒先后对他进行打压,钱谦益落得个“革职听勘”的下场。

  担心优游林下的钱谦益可能东山再起,必欲置之死内阁首辅温人张汉儒诬告钱谦益五十八条罪状。最后虽然查无实据,却不得不

  黯然回到家家乡常熟。这是第五次挫折。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京皇帝朱由检在煤山自杀。

image.png

  五月十五日南明弘光小朝廷在南京成立,钱谦益被起用发礼部尚书,成为他政治生涯的高峰。可惜好景不长,第二年五月,清军攻施南京。在此之前,弘光皇帝、马土英.阮大铖之流抢先逃亡,手下无一兵一卒的留守大臣不得不投降,钱谦益以文班首臣身份迎降、成为政治生涯的一大污点。这是第六次挫折。

  清朝统治者看中他的文才与名望,委任他为礼部右侍郎、出任(明史)副总纂。因此钱谦益不能杀身成仁,受到明朝遗老遗少的非议,也受到自己良心的遗责,担任新朝官职仅仅几个月便借口养病告假,从北京回到常熟。两年后,因为黄毓棋反清案被捕。

  其实在崇祯十四年的时候,钱谦益已经深感厌倦了。

  他曾经谢绝过周延儒的邀请,“不若因仍永锢,长放山林,庶可以上顺天心,下安愚蠢分。”这时候的他确实已经被折腾的累了。

  大明在他看来确实已经气数已尽,南明小朝廷他的感情也相当复杂。南明建立之初,天下散乱如同枯叶,而没有一个人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人物,显然马士英不是,他钱谦益也不是。最终这些人在南明的五月商量了几天还是做出了“纳款于清”的决定。这些曾经很义薄云天的遗老遗少们,当面对真正的死亡威胁时,终于达成了重要共识:“便降志辱身,也说不得了。”

  不久,清军渡江,福王、马士英、阮大钺无不仓皇出逃,钱谦益经历了政治生涯七次大挫折后最终主动投降,前往北京出任礼部侍郎。从客观角度来讲,钱谦益这次投降绝非为了功名富贵 而是求生的本能,在这方面,他一直说软弱的,他没有勇气自杀,也没有能力力挽狂澜,他要做的就是保命,甚至能够躲进江南的烟雨之中,或者红袖添香才是他的人生真谛,在自杀成仁的气度上,他不如柳如是的果敢与决绝。

image.png

  清朝果然放他回到常熟,只不过两年后,他再度卷入黄毓旗案,被清朝逮捕入狱。

  因此,钱谦益在旁人看来,他就是首鼠两端,是大明的屈辱,在清朝来看更是反复无常的小人。直到百年后,乾隆在四十三年的时候,还用严厉而轻蔑的语气对钱谦益毫不客气的进行谴责和鞭笞:“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 在前朝时跻身。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至此,这个最高定调彻底将钱谦益钉到历史的耻辱架上。

  为了进一步对大清官员做出警示,他经常拿钱谦益做负面教材,并且认为钱谦益的这个人与其他贰臣还不一样,因为他“素行不端”,“非复人类”,因此“若与洪承畴同列《贰臣传》,不示差等,又何以昭彰?”于是特意将洪承畴列入乙编,这样就说明了他比洪承畴还叫人感到恶心。

  乾隆对于钱谦益的反感似乎过于偏激,至少钱谦益的历史问题已经是百余年的事情了。钱谦益本质来看,一生七次仕途坎坷,并无多大作为,他更多的是那个时代文人们的标签人物,而造成钱谦益名声狼狈的原因恐怕不仅仅是他的本人,至少这里面隐藏着许多难以定义的争论,或许可以留给历史更多的讨论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