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大寿献锦州降满清,为何没有奸臣之名?
2020-11-19 10:17:26 玉嫔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趣历史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祖大寿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祖大寿是辽东人,他的父亲祖承训原本在李成梁手下效力,公元1620年,祖大寿被授予靖东营游击,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此后的二十多年,祖大寿一直在为大明效力,他是继袁崇焕之后,抵御后金军的中坚力量。

  锦州、大小凌河是战争的最前线,也是最残酷的地方,不知多少次,祖大寿都徘徊在生死线上,可谓是身经百战。祖大寿的手上沾满了八旗军兵的鲜血,他是皇太极的头号劲敌,直到崇祯十五年三月,祖大寿再也无力支撑,随即献城投降。

  不同于吴三桂洪承畴,祖大寿并没有遭到太多诟病,虽说他最终投降,但大多是无奈之举,对于祖大寿这种将领,战死沙场或许才是其最好的归宿。“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一、袁崇焕的左膀右臂

  天六年,在宁远之战中,祖大寿见识到了袁崇焕的强大。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竟违抗朝廷命令,并敢于直面强大的努尔哈赤,并最终击破了后金的不败神话。在强者为尊的军队里,祖大寿成为袁崇焕的左膀右臂。

  史料记载“太宗即位,伐明,略宁远,崇焕令大寿将精兵四千人绕出我师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以兵来赴,战宁远城下。”

  天启七年,皇太极率重兵进攻锦州、宁远,围困锦州的同时,分兵进攻宁远。这回明军没有退居城内,而是由祖大寿、尤世禄率军和后金军在城外野战,想来此时的皇太极应该记住了祖大寿的名字。

  宁远城上的炮火呼啸而过,祖大寿的马刀更不是吃素的,以最强骑兵著称的后金军,竟一时敌不过明军,由于伤亡太大,皇太极选择撤军。只此一战,祖大寿的声誉也水涨船高,崇祯即位后,祖大寿任职辽东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

image.png

  二、看到袁崇焕的信,祖大寿回来了

  在平台召见之时,袁崇焕曾保举三人,分别是赵率教、祖大寿、何可纲,他们不仅是袁崇焕的左膀右臂,也是守卫辽东的绝对主力。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从龙井关等地攻入大明腹地。

  袁崇焕即刻率兵前去京城勤王,祖大寿也位列其中,不知是袁崇焕有意为之,还是由于其他原因,关宁军并没有拦住皇太极,直到后金军兵临京城脚下。或许祖大寿也在疑惑袁崇焕的举动,但祖大寿相信袁崇焕不会是叛徒。

  崇祯不同意袁崇焕带兵京城,于是关宁军只能再次和后金军再城外争雄,广渠门外祖大寿再次拿起武器,不论如何他仍要保护好这座城池。战役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果京城被攻陷,明朝将灭亡,而皇太极也不遗余力地发动进攻,随着战事继续,双方都付出了极大代价,皇太极暂时撤军,以待时机。

  袁崇焕的屡次犯错,让崇祯忍无可忍,于是崇祯在大殿之上,直接扒掉了袁崇焕的官服,直接打入大牢。这一切都看在祖大寿眼中,因为他是一同被召见的,袁崇焕和他一起出生入死,为了大明江山付出了所有,难道这就是最后报答?

  此时祖大寿的内心是复杂的,他心寒、他胆怯、他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走出皇宫的那一刻,腿都有些瑟瑟发抖。祖大寿回到军队后,马上调兵回宁远,崇祯让祖大寿掌管辽东部队,可没命令祖大寿回宁远,这罪责可大可小,但祖大寿顾不了这么多了,他怕崇祯对他不利。

  皇太极的部队还在不远处虎视眈眈,关宁军可是主力部队,这祖大寿要是走了,京城可就完了。危机之际,群臣建议让袁崇焕写封书信,劝祖大寿回援,袁崇焕起初是不想写的,但考虑到国家要务、兄弟感情,袁崇焕还是写了。

  祖大寿看完来信,眼泪哗哗往下流,他想起之前的生死之交,一宗宗一幕幕往事出现在眼前,他不能辜负袁督师的委托,于是祖大寿毅然率兵回京勤王。祖大寿并非没有爱国之心,只是他不想像袁崇焕一样死得不明不白,是人都会有畏惧之心,祖大寿也不例外。

  在收回永平四城后,祖大寿不敢逗留,立刻回到锦州,直到最后一战,祖大寿都没有离开过辽东。

image.png

  三、第一次“出降”

  在平定这次危机后,孙承宗命祖大寿修缮大凌河城,想继续用土工推进的方式,蚕食后金领地。皇太极当然不能认命,崇祯四年,皇太极发兵大凌河,这回皇太极干脆放弃攻城,只要面对城墙和大炮,后金骑兵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皇太极选择围城打援,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明军没有放弃祖大寿,先后派出两路人马前来救援大凌河,但都以失败告终,这回祖大寿犯难了。祖大寿的防区是锦州,而修筑大凌河城只是临时任务,所以这支明军只带了几天的口粮。

  很快粮食吃完了,城外的皇太极就是要困死祖大寿,所以不可能撤军。祖大寿也发动几次突围,都无法攻破敌军防线,况且后金在城外修筑了大量壕沟,里无粮草外无救援,大凌河陷入死地。

  粮食吃完了,就吃战马,最终演化成人吃人,三个月后城中变成了人间炼狱,再要突围不了,那就斗得死在城里,祖大寿决定投降。在这之前,皇太极一直在用各种方式劝降,得知祖大寿真的投降了,皇太极喜出望外,不仅隆重接待,还送上厚礼重金。

  为了感谢皇太极的盛情,祖大寿抛出一个计划,那就是放他回锦州,寻找时机里应外合,帮后金攻克锦州。皇太极再三思虑过后,同意了祖大寿的建议,就真的放他回到了锦州。

  所谓放虎归山必要伤人,祖大寿这一放就回不来了,原本祖大寿这一招是诈降,祖大寿回到锦州之后,继续一心一意组织军兵抵御后金。聪明的皇太极就这么,被粗人祖大寿耍弄了一番。

  大明是正朔所在,而且祖大寿也有很深的家国情怀,作为一位军人,且是军人世家,他绝不会对蛮夷称臣。这应是祖大寿当时的大致想法,但祖大寿只是时代漩涡里的一朵小浪花,他无法改变太多,随着战局愈发不利,他的忠贞还能坚持多久?

  四、第二次出降

  从第一次诈降,到崇祯十五年,祖大寿在锦州再度坚持了十年,十年间皇太极屡次招降,祖大寿仍不为所动。从袁崇焕被杀,到明朝灭亡之间,这段时间辽东的抵抗力量也只剩下了祖大寿。皇太极曾经说过:“明所恃者,惟祖大寿之兵。”

  崇祯十五年,锦州城被围,大厦将倾、山河破碎。锦州城被围困超过一年,城中再度出现饥民相食的惨剧,万念俱灰的祖大寿真的投降了。松锦之战后,明廷再无力阻止抵抗,只剩下苟延残喘。

  或许还是有不少人骂祖大寿是叛徒,他是投降满清不假,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殉国而死。杨涟、史可法文天祥他们是真正的勇士,是民族的脊梁和灵魂,为万世敬仰,但这毕竟是少数。

  对比那些直接投降李自成的朝臣,对比那些跪拜在多铎马下的文官,祖大寿做的够多了,祖大寿杀了无数后金军兵,对得起崇祯,出降后他还保住了宗族家人,回首这一切,也算是够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