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场十分安静但是环境恶劣,王阳明为什么会在这里突然悟道?

  王阳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所谓“龙场悟道”,是指明朝伟大的哲学家、心学家王阳明,在没有成为大师之前,被贬到贵州龙场驿站时,身处在安静又困难的环境中,每日对自己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终于在某一个月圆之夜,忽然大彻大悟,提出了“心才是感应万物的根本”这一心学命题。

  此后,王阳明先生的全部思想和观点,都是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可见“龙场悟道”在心学发展中的地位。

  在来到龙场之前,王阳明在兵部干到了36岁。由于上书直言,遭宦官陷害,身陷大牢,还受到杖责四十的刑罚。死里逃生后又被贬到龙场驿站做驿丞,其间经历的磨难可想而知。可为何他会在安静但条件恶劣的龙场突然悟道呢?

image.png

  一、社会背景和人生磨难。

  首先,王阳明生活在一个儒家伦理浓厚的家庭中,倍受亲人关爱。他的父亲王华高中状元,尽孝父母,都对王阳明的忠孝之情产生了深厚影响。这种儒家氛围的家庭背景,为王阳明的醒悟埋下了种子。

  另外,当时的社会对成为圣人有着执着的追求,王阳明也不例外。而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读懂朱熹的书。于是王阳明怀着成为圣人的理想,反复研读朱熹的著作。虽然他并没有从书中获得“理”,可为他后来的悟道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当时明朝已经没落,皇帝朱厚照整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玩物丧志不思进取。而以刘瑾为首的奸佞宦官把持朝政,所有的正义之言都被他们截获,大多数官员不再上书。

  从小立志做圣人的王阳明,却展现出大无畏的气概,冒死上书。结果得罪了刘瑾集团,不仅受到杖责,身陷牢狱,还被贬谪到贵州龙场。这些丰富而惨痛的人生经历,恰恰促就了王阳明的开悟体验。

image.png

  二、恶劣的自然环境。

  贵州龙场地处密林,雨量充沛,湿度较大,蛇兽遍地,瘴疠弥漫,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说是贬为驿丞,驿站却没有住房,粮食也极度匮乏。加上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不通,一般人很难适应。但王阳明却没有消沉,反而在这种严酷环境下,静下心来思索人生的生死。从而为他获得“生死一念间”的感悟提供了直接现实的条件。

  由于没有房子,王阳明躺在自己垒的石墩里。这让他能排除杂念,专注于闭眼沉思,体会死亡,渐渐地进入忘我的境界。日积月累,在一个月明的夜晚,当双眼和月亮碰撞的一刹那,他突然感觉自己内心与周围万物融为一体,从而得出“心就是感应万物的本体”之感悟。

image.png

  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体验。

  在上书遭贬之前,王阳明前半生的生活一直顺风顺水,很难产生触动心灵的感悟。但当他正义上书,践行做圣贤之道时,却遭受40杖击的惩罚。要知道,不少人三十杖击即丧命当场,而王阳明虽血肉模糊,人事不省,却最终挺了过来。这是他第一次接近死亡。

  出狱后被贬龙场,半路上又遭刘瑾指使锦衣卫追杀。虽凶险重重,一路艰辛,但终究躲过一劫,这是第二次接近死亡。到了龙场之后,毒虫猛兽,瘴气横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险的生存环境,这是第三次接近死亡。

  反复生与死的体验,让王阳明看淡了一切,也因此获得了神奇的开悟体验。假如没有前两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不会有第三次面对死亡的坦然。所以王阳明正是在生死的轮回转换间,参透了死亡问题,并在龙场悟出一个道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也是王阳明知行合一心学的起源。

  在经历龙场悟道后,他跨越了面对死亡的恐惧,达到释怀生命的精神境界,进入一种圣人精神状态。

  此外,据记载王阳明从小就异于常人,其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到了五岁时还不会说话,直到神僧提示他的父亲,将“云”改为“阳明”,他才开口说话。这一系列的神奇,均预示着王阳明后期悟道的发生。

  圣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天资聪颖,王阳明也不例外。在他11岁时,还没有真正接受正规教育,就能随口赋诗。曾有人怀疑他的才思,当场命题,他也是张口就来,引得在场的众人皆为惊叹。

  等到15岁过后,王阳明还远走居庸三关,学习骑射之术。而文武上的聪颖天资,也成为他龙场悟道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所以说,以当时社会政治背景,和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苦难经历,加上龙场恶劣但安宁的省悟环境,才成就了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