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垂帘听政的文章。
在我国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诞生了数百个政权。这些独立的政权都有后宫干政的情况出现过,而后宫干政者皇太后居多。皇太后,一般是指皇帝的母亲或者嫡母,也就是先皇的皇后。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讨论下,在古代皇太后的干政是皇权的旁落还是维系皇权的无奈。
“忠孝”作为古代维系大一统政权的思想基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结晶。古人们对国要忠、对家要孝这个思想深深的影响了王朝的历史,也深深的影响了每一个人。古代君王们在“忠孝”上,都是以身作则。清朝乾隆对其母亲的“孝”行,在当时乃至现在都传为佳话。
早在先秦时期,史书中就不乏对后宫干政的记载。后世一统的王朝,随着皇帝的强与弱,也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太后干政的局面。离我们最近,也最被我们所熟知的就是慈禧太后了。她执掌近代中国数十年,从“两宫垂帘”到自己亲政,无论是皇帝还是王公大臣,没有任何人能撼动她的地位,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时期最后一位有实际权力的政治女性。
在“忠与孝”的思想的影响下,治国与尽孝被联系在了一起。古人认为不孝的人对国家与皇帝也会不忠,是要被社会所唾弃的。也正是“忠孝”在政治上的延伸运用,才会使得历代皇帝对孝顺皇太后看的格外的重要,也使得皇太后自古就有干涉朝政乃至立废皇帝的传统。
“受忠于国,孝于父母”,古代不止普通百姓要对国尽忠、对父母尽孝,皇帝也一样。在古代,皇帝继位第一件事就是要册封先皇的皇后为皇太后,以向臣民表达皇帝的孝道。
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皇太后专政呢?
通常,皇帝年幼的时候,没有能力治理国家,那么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人来代替皇帝,对内施政、对外代表国家。而大臣们即使再忠心也是外姓,非皇族无法叫人放心,所以大多时候摄政的都是皇族比较有能力和威望的人。然而,皇帝宝座的诱惑力远远大于一个国家是否国泰民安,皇族男性成员们大多时候更对皇位本身更感兴趣,作为小皇帝的支持者们是不愿意一位皇族男性成员来代替皇帝执政的。皇族男性成员不行,那就要选个女性了。作为皇帝的母亲,皇太后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是人就会有对权力的渴望,可是为什么把皇帝的权力暂时交到皇太后的手中大家更放心呢?
首先,“母以子贵”。
皇太后作为皇帝的生母或嫡母,是皇权最为直接的利益关系者。皇帝的生母如果是先皇的皇后,那无疑他的母亲就是皇太后。如果生母不是皇后,那他登基的时候先要册封先皇皇后为皇太后,并认其做嫡母,这样才叫名正言顺。但无论是生母还是嫡母,继任皇帝都是在先皇还在时就安排好的,她们的地位、权力都来自于皇帝,皇帝在,她们的地位就在,皇帝不在,新继任的皇帝可就未必会尊她们为太后了。所以,皇太后是最不希望皇帝换人的,她们当然要尽皆全力替皇帝保住位置。
其次,女人的母性。
为自己儿子倾覆一切而不惜,是女人天然的母性。生母自不必说,嫡母首先要从心里上接受这个皇帝她才能坐稳这个位置。所以,出于本能,太后们自然而然的要保护皇帝。就算“后权”与“皇权”产生争执,也只是内部争执,通常不会威胁到皇帝的位置。
最后,皇太后本身就有一股政治势力。
众所周知,古代女人一但被选做皇帝的妻子,那她的家族也就跟着沾了光。久而久之,在皇太后的身后就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即外戚集团。在古代,一个家族中男性成员是拥有这个家族的天然继承权的,皇族也不例外。比如,皇帝在选定一个儿子作为继承人而被封为皇太子后,其他的儿子会被封为王。在老皇帝看来,其子要么享有天下,要么就享有荣华富贵,可在新皇帝看来,其他的兄弟就是与自己争夺皇权最大的威胁。而外戚没有皇族的继承权,又是皇帝的亲戚。所以,皇太后也好、皇帝也好,更容易信任法理上无权自己争夺皇权的外戚。这就使得代理皇帝执政的皇太后有了与朝廷内其他政治势力斗争的基础,也使其有能力在特殊时期保护好皇帝的位置。
那么,皇太后干政时期的皇权到底是衰落还是皇权延续的无奈呢?
我认为,皇权衰落自然会导致外臣权力的做大。在臣权强于皇权的时代,皇帝说了都不算自然也不会有皇太后什么事了。
正是皇权对一个朝廷拥有绝对的掌控能力的时期,才会出现在皇权过渡期由太后“垂帘干政”的事情出现。这个时候,虽然执政的不是皇帝,但是皇太后本身就代表了皇帝也就是代表了皇权。这与辅政大臣不一样,辅政大臣权力再大也只是臣,也代表不了皇权,而皇太后本身就是君。所以,出现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年代,并不是皇权的衰落,而是维系皇权继续传承的过程中的无奈之举。
越是君主专制制度高度集中的年代越讲究“孝道”,皇太后的地位也就越高,出现皇太后理政的机会越大。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极盛的清代皇权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同时清朝也是皇帝们对皇太后表示孝顺例子最多的王朝。当然,皇太后干政也是频率最高的时期。从顺治朝开始的每一朝的皇太后都不同程度的对国家政务有过干预,清末的慈禧太后更是成为了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女人之一。
太后“垂帘听政”从一开始就是为了使皇权平稳过渡,而权力对人类走着难以抗拒的诱惑,皇太后也不例外。这才使得历史上多次上演了皇帝要亲政、皇太后不还政的大戏。可是,皇帝与皇太后在宫中再怎么斗,那也是他们自己家人的事,皇权从未因“垂帘听政”而旁落给外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在拿下第一个大城市永安后,洪秀全进行了一系列详情
吴三桂造反的时候,已经61岁了,这个年纪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已经是要安享晚详情
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不过他在位期间,昏庸无能,过分追求奢侈生活,每天只知详情
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炆登基了,也就是建文帝。建文帝刚刚做皇帝就开始削藩,最终详情
尚可喜是毛文龙的养孙,不过最后投降了满清,和吴三桂等人一样被封为了异姓王。投详情
武则天在李世民做皇帝时就入了宫,做了十来年的才人,武则天的地位并没有什么提高详情
刘伯温是历史上有名的“半仙”。在历史传说中,刘伯温不但通古识今,而且能够预知详情
蜀国灭亡的时候,关羽的后人被全家杀害,而张飞的后人得以封为列侯,并安享晚年,详情
明宣宗朱瞻基废掉了他第一个皇后胡善祥的皇后之位,后来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朱祁详情
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如果慈禧不支持,康有为这帮人还能闹这么久?慈禧虽然祸国详情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吴三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吴三桂详情
说起来,唐朝皇室真的有点奇怪。李世民为了太子之位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自己的详情
李自成攻进北京城的时候,其实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关外有虎视眈眈的满清军队,驻守详情
提到鲁班,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他发明锯子的故事。 说的是他有一次出外做工,在爬详情
历史上,只要是开国皇帝,都有迫害功臣的行为。当然了,“杀掉”肯定是最极端的做详情
刘备兵败夷陵道后,狼狈不堪的逃到白帝城,本想暂时驻守白帝城以备东吴乘胜追击,详情
秦琼之所以被人称之为秦二哥,是源自于贾家楼三十九结拜。在这个类似于黑社会性质详情
说起刘邦,可谓是传奇的一代帝王,从一个小小亭长手持三尺剑夺得天下,刘邦之所以详情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武将如云,谋士如雨。但说到绝世的谋臣,大家受三国演义的影详情
三国时期挺热闹,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最后三国归晋,笑到最后的是司马家,虽然是详情
终南山位于秦岭的中段,在长安的南面。终南山在中国古代的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符详情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详情
228年这一年对于三国时代的魏国来说算是一个流年。这一年,东线被吴国打败,西详情
参合陂之战是十六国后期,北魏在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一说在今山西阳高)大详情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详情
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趣历详情
好水川之战是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四年(宋康定二年,1041年),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详情
导语:赵国在长平之战后一年的时间又经历了邯郸之战,在这两场战争中,赵国元气大详情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详情
玉璧之战,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对西魏发动的战役,旨在攻取战略要地玉璧城,详情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情
川陕是南宋的战略要地,南宋于1129年(金天会七年,南宋建炎三年)授命张浚担详情
关于播州之役,历来评价甚高。此役之胜,大大树立了明王朝在西南地区的威风,为2详情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详情
夏姬,接下来听听趣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夏姬,郑国公主,出身高贵,详情
张居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明王朝从详情
乾隆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随着《甄嬛详情
朱元璋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朱元璋,详情
据传说,西汉的著名飞将军李广曾在边疆驻守时经历过这么一段奇幻的故事,感兴趣的详情
对王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始皇完成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伯温,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详情
商玲珑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罢胡琴,掩秦详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赤霄剑,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详情
金朝,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何谓“风水详情
中书舍人,职官名,中书省的长官。西晋初设置,历代名称和职务不尽相同,南朝时掌详情
太子洗(xiǎn)马是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职,秦汉始置,作先马,后详情
翻开历史,我们就能清楚的知道,公元581年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历史上,自汉详情
为什么古代中国人不会烤面包?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如果详情
3世纪指公元201年至公元300年。该世纪处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最终西晋统一详情
4世纪指公元301年至公元400年。该世纪初的“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详情
唐朝有32位皇太子,列历朝之最,19位继承皇位,其他13位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详情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详情
西汉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汉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详情
汉文帝刘恒和淮南王刘长是吕后死后仅存的刘邦儿子,按照道理,兄弟八个就剩俩,刘详情
班固《汉书》中总结汉高祖儿子的结局: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详情
刘裕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他的做法比较奇特,不像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称详情
韩信从心里不信刘邦会对自己下手。一方面,刘邦对韩信确实是好,衣食住行各方面刘详情
《红楼梦》中有位这样的人物,那就是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她在林黛玉六岁时,就生了详情
贾敏是贾府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又是贾敏最疼爱的女儿,嫁给林如海时,嫁妆和陪嫁详情
红楼梦晴雯之死 晴雯十六岁,大观园内添了很多老婆子打理,芳官、藕官等女伶也详情
王夫人为什么赶走晴雯 王夫人表面上是一心向佛,但实际上还是正统的上层阶级。详情
晴雯的评价如何 晴雯个性要强,心气高,刀子嘴豆腐心之人,可惜命比纸薄啊! 详情
顾宪成(1550年-1612年),字叔时,号泾阳,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详情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1]),字至能,一字幼元详情
花袭人原名是什么 袭人,原名花蕊珠。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人物,是金陵十二详情
水浒传第三十一回主要内容: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 《水浒传》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