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江吟》的写作背景是什么?该怎么去理解呢?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image.png

  在讲这首诗之前,想讲一下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image.png

  这是壮美的钱塘涛。全诗只客观呈现,不主观抒情,把感受、感叹、感慨留给读者自己去抒发。听到潮声“吼地来”有什么感受?看到潮头“触山回”有什么感叹?发现潮水“须臾”“却入海”有什么感慨?发现潮水过后留下的沙堆“似堆雪”是怎样的惊奇?诗人只字不提。为什么?有一句话,叫作“让力量去证明力量”。诗人刘禹锡深谙此理。

  与刘禹锡笔下八月的钱塘涛的壮美相比,白居易笔下九月初三的暮江则是优美。

  已接近地平线的夕阳斜映在江面上,就像红色的丝绸铺展开来。细细观看,江面的这半边是深红,那边半边却是碧绿(“瑟瑟”指水碧绿色)。正沉浸于这新奇的景色,江水之中竟又缓缓升起一弯如弓的新月,缓过神来,发现周边的绿草尖上挂满了珍珠般晶莹透亮的露珠。

  自然实在是神奇啊!当你捕捉到了它的神奇,并用最妥贴的语言记录下来,那就是神奇的诗。

  像这首诗,诗人捕捉到了宏阔静穆与高远明洁的“暮江”的神奇,然后用“残阳铺水”“半江瑟瑟”“半江红”“露似真珠”“月似弓”这五种拆开来看很寻常,而统一于一体却极妥帖的寻常之语,完美地呈现出宏阔静穆、高远明洁的“暮江”神奇。

  难怪诗人要用“可怜”这样极直白的语言来抒胸臆了,九月初三的夜色真是可爱至极!在我的阅读感觉中,这“可怜”二字,是可与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提并论的。

  人们常说诗不宜直接抒情,但绝不是说抒情不好。诗其实也不怕直抒胸臆,恰当语境中的真情告白,是诗的重要组成;诗怕的是装腔作势,你装得越像,诗离你越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