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立太子为何不选择唯才是举制 这个制度真的不行吗

  还不知道:古代皇帝立太子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来,在古代皇位继承制度中,“唯才是举”肯定是最好的。毕竟选择最有能力的人来接班,能够把国家治理得更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就可以确保江山永固,这也是皇帝们都希望的。可是,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中,有“嫡长子制”,有“幼子守灶制”,有“秘密建储制”等等,为何偏偏就没有“唯才是举制”呢?守着最好的制度不用,这是怎么回事呢?

image.png

  (咸丰剧照)

  一、“唯才是举”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

  有才就有才,为什么说无法判断呢?

  其一,皇子们无法展示才干。要展示才干,需要实践。但事实上,皇帝是不可能让皇子们都参与治国实践的。且别说在朝堂上实践,就是在地方政府中实践,都不太可能。因为只要把皇子们放到地方上去实践,皇子们就可能拉帮结派。毕竟哪个官员都想巴结潜力股,好让自己将来有个好前途。有一些迫不及待的官员,还会撺掇皇子们造反。这样肯定就会造成国家动荡。所以,比如明朝汉朝等朝代,虽然分封了藩王,却都对藩王做了严格的规定,不准他们随便动作。这样一来,皇子也无法得到锻炼了。

  其二,皇帝无从得知皇子的才干。为什么说皇帝无从得知呢?因为皇帝不可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皇子见皇帝的时候,都是经过精心包装的,他的言行,都是他身边的人给他出谋划策的。最有名的就是,咸丰明明没什么水平,但因为包装得好,却被道光皇帝认为是“仁孝”的人,有“尧舜之德”。司马衷明明是个白痴,晋武帝出题考他,却又采用开卷考试,结果都是贾南风作弊给他填上去的。晋武帝还以为这孩子不是白痴呢。

image.png

  (晋武帝剧照)

  二、“唯才是举”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多。

  储位太重要了,只要某个皇子被立为皇位继承人,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人,都会鸡犬升天。储君的母亲将会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人物。储君身边的小太监会成为后宫的总管。储君潜邸旧臣都是将来朝堂上的高官重臣。所以,怎么着,也要想办法把这个皇子捧到储位上去。

  因此,妃子们会吹枕头风,说自己的儿子是最有才干的。太监们在给皇帝穿衣梳头的时候,会恰如其分地给皇帝说一句话。大臣们会穷尽办法包装皇子,把最好的(当然也可能是最假的)一面,拿给皇帝看。

  人都是有感情的,皇帝和妃子温存时,可能随口就同意了。太监让皇帝触景生情,也说不定就答应了。大臣都是有智慧的,他的包装,更能够欺骗皇帝。同时,皇帝本身也可能不明。如果皇帝又不明,又带有自己的喜好,这样一来,“唯才是举”就变成了“唯情是举”,就变成了“唯好是举”。

image.png

  (胤礽剧照)

  三、“唯才是举”会引起皇子争斗残杀。

  历史上几乎没有过“唯才是举”的先例,仅有的情况,也就是皇帝确立的继承人太弱,皇帝对他不满意,因此引得皇子们跃跃欲试,想要皇帝废了现有太子,改立自己为太子。

  最有名的就是康熙皇帝选太子。康熙其实很早就确立了胤礽为太子。但是,因为太子的做法不让康熙满意,同时,康熙又常常把一些事情交给皇子们做,对他们加以培养。这样一来,皇子们就心动了,以为康熙皇帝是想采用“唯才是举”的办法落实太子。因此,都在极力表现自己,同时互相之间争斗不休,勾结残杀,阴谋诡计,层出不穷。如此一来,皇子之间淳朴的亲情,就完全变味了。

  除了康熙选太子外,李世民选太子和曹操选世子,也都曾发生过这样的悲剧。

  因此,“唯才是举”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选太子的方式,但是由于没有明确的标准,选择的裁判又仅限于皇帝一人,因此,这种制度其实根本就无法实施。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