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手的诸葛亮死后 司马懿为何没有趁机攻打蜀汉

  对诸葛亮死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先把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事迹翻出来,看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是什么关系。

  如果说司马懿和诸葛亮是军事上的对手,政治上的同盟,是不是有点怪呢?不奇怪,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为什么诸葛亮活着、死后司马懿都没有灭蜀。

  《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志》为原本,编撰出的一部历史小说,其中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叫“空城计”。司马懿夺下街亭就准备攻城,此时,诸葛亮就在城上弹琴给司马懿听:

  为迎客,我在城楼亮琴音,你司马懿也算是个明白人。我赌你不会领兵杀进城,因为那飞鸟尽而良弓藏,狡兔死而走狗烹的道理,你懂的。你莫要胡思乱想心不定,你快找个城里有伏兵的理由,快退兵。不然那魏主曹睿起疑心,一定会要你司马家族的小命。

  表面上看,这些都是小说和戏说,却是有些许道理在其中。一场“空城计”道出了司马懿与诸葛亮互为知音的大戏。可以说三国时期,是司马懿激发并衬托了诸葛亮的智慧,也是诸葛亮成就了司马懿。

  如果没有诸葛亮,也就没有了司马懿在曹魏集团中的政治、军事地位。

image.png

  司马懿所处的环境

  一、政治环境

  司马懿在曹魏集团中,不过是曹营中人才济济中的一员。曹操时期,谋臣就有荀彧郭嘉贾诩程昱等。

  而司马懿则被曹操疑视为“鹰视狼顾”,有才高震主之隐患。曹操时时提防他,此时的司马懿毫不张扬,忍隐才智,不涉足军事默默地等待时机,蓄势待发。终于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临死前,他被任命为四大顾命大臣之一。

  曹丕时期,曹丕对他也是时时想起父亲的遗言。此时的司马懿仍然是如履薄冰,在夹缝中求保职。终于他的忍隐让他转成了曹丕智囊团中心人物之一,经常独留许昌,独断国政大事。

  如此使他得到了驰骋朝政的机会,为日后专揽朝政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得到了曹丕的信任,又一次成为二大顾命大臣之一。

  曹睿即位后对司马懿也是有所防范的,不到危机时分,是不会把兵权交给司马懿的,而且是打完仗便立马收回司马懿的兵权。

  所以司马懿明白功高不仅震主,更会引起同僚的嫉妒。他不能锋芒过露,但又不能太大智若愚地无足轻重。这个分寸却被司马懿拿捏得十分准确,同时,诸葛亮也非常懂司马懿的处境。

  所以《三国演义》中就有了“空城计”这一说,它是符合三国时期司马懿的处境,和诸葛亮的懂得。而且世世代代的人都喜闻乐见,愿意相信。因为这其中蕴含着一个双赢的道理,乱世英雄是相互辅助而产生的。

  二、司马懿的军事环境

  曹操集团的武将有夏候淳、张辽徐晃张郃等。而司马懿的“鹰视狼顾”,使得曹操并不敢重用他。

  虽然司马懿知道曹魏的最大对手是蜀汉,但从长远来看,司马懿并不急于和诸葛亮决战。他知道不能太过辉煌,招来主子的猜疑。此时的司马懿赢不能大赢,输不能大输。攻不宜太攻,守不宜太守。

  由此可见,司马懿得比任何人都谨慎,心机也比任何人都要深。他在等待中谋求一个抢夺天下的时机。

  直到魏少帝曹芳时期,司马懿才站到了权力的顶峰。却又遭到了曹爽集团的排斥,将他明升太傅,实夺实权。这个时期的司马懿只好装病继续忍隐。

image.png

  司马懿的谋略

  一、政治谋略

  司马懿的“鹰视狼顾”、“高平陵之变”,一直被讥讽为司马父子狐媚取天下,被认定为司马氏弑君篡政。有悖于儒家之道的忠君报国,实属小人之道。

  而司马懿的“鹰视”则是高瞻远瞩,胸有全局的军事战略家。“狼顾”则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统筹兼顾,放眼未来。在生死较量的政治博弈中,往往不择手段。

  为消灭政敌,司马懿尽情采用权术、谋略绝不手软的政治谋略。在与曹爽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懿开始装病“尸余气,形神已离”。使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从而成功地消灭了曹爽集团。

  其智,胸藏韬略;其勇,杀伐决断,心狠手毒。具有驾驭全局的高超艺术和卓越才能。

image.png

  二、卓越的军事才能

  1、用兵如神,出其不意

  司马懿的一生有许多军事天才故事,最精彩的当属平叛孟达战役。如果细想想,这又是一次司马懿和诸葛亮神交的精彩合作。

  首先诸葛亮劝诱孟达归蜀,同时又派间谍将其谋泄露给司马懿,好假曹魏之手除掉孟达,解决了蜀汉来自东州集团的威胁。

  而司马懿在平定孟达反叛过程中,诡计叠出并用兵神速,为了防备吴蜀两国接应孟达,派人守住要道。上庸距宛城有一千二里路,司马懿命将士们日行八十多里,挥军奇袭擒斩孟达。

  连孟达都惊叹:

  吾举事,八日而至城下,何其神速也!《晋书

  2、识人用人

  228年,司马懿与诸葛亮街亭较量。当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高兴的说:“马谡徒有虚名,乃庸才耳!”看!司马懿比诸葛亮更识人吧。邓艾寒门出身,被司马懿征辟,而邓艾也不负司马懿,屡立战功。他在地方任长官时,继续贯彻司马懿的“足食足兵”的方针,出现了“荒野开辟,军民并丰”的局面,完全是司马懿的忠实死党。

  3、坚壁不战,以逸待劳

  在对蜀汉战争中,司马懿“坚壁不战”。就算是被诸葛亮侮辱,被手下误解,他仍坚定意志坚持不战。使得蜀汉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食耗尽,掳掠则无有所获。

  有一个词叫“应运而生”,有句话叫“时势造英雄”,无论是“运”还是“势”都是可遇不可求。而司马懿的成功则在于,他在时刻准备蓄势待发,即时把握时代的脉搏,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成就了他在政坛上辉煌的一生。

image.png

  总结

  回答问题,综上所述,司马懿在诸葛亮死后,为何终生不伐蜀。

  1、不能伐蜀,也没有权利伐蜀

  虽然司马懿知道蜀汉才是心头大患,灭了蜀汉一统天下大业也就基本完成。但曹魏集团上下都认为主要对手是孙吴。所以曹睿几次下诏,不许司马懿发兵攻蜀。

  同时,司马懿深深懂得他与蜀汉相依相存的关系。蜀汉在,司马懿尚有用武之地。蜀汉亡,司马懿将走狗烹。

  2、没时间伐蜀

  司马懿在曹魏集团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处处需要小心谨慎地进行政治斗争。诸葛亮死后的17年里,司马懿为骗曹爽,装病就装了10年,10年里司马懿在紧密筹划如何夺取曹魏政权。

  待到司马氏晋取代曹魏后,刚刚一年司马懿也就死了。

  3、司马懿要一个司马氏晋王朝的一统天下。

  司马懿做梦都想灭蜀。但是,他不想要曹魏灭蜀,他想要的是司马氏晋王朝灭蜀,完成晋王朝的一统天下大业。

  不管怎么说,司马懿、诸葛亮、周瑜,他们之间的关系在军事上是对手,在政治上相辅相成,在精神领域中,他们又惺惺相惜。无论是三足鼎立,还是一统归晋,是他们推动了历史潮流,为华夏民族一次又一次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