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崇祯帝,为何没有背负骂名还在历史上赢得了好名声?

  亡国之君崇祯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明王朝的统治长达近三百年,最终亡于崇祯帝之手。然而,让人觉得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崇祯并没有像历史上众多亡国之君那样,被世人大加挞伐,反而有很多人非常同情他,连取代他的清朝统治者(比如康熙)都为他说好话,帮他开脱亡国之罪。

  放眼中国历史,死后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亡国之君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善于作秀让崇祯赢得了臣民的理解

  从主观方面而言,崇祯在位时体现出了“重名轻实”的风格,这正是儒家思想中存在的一大致命缺陷。那么,崇祯的“重名轻实”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治理国家政事十七年中,往往首先考虑自己的名声,所做的事往往不切实际,只是一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他这种爱作秀的搞法确实会让一些不明就里的臣民觉得不同凡响,但是又怎么可能真正对国家人民有利呢?

  崇祯“重名轻实”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最突出的当然是他疯狂颁布“罪己诏”的做法。

image.png

  历史上,汉武帝是“罪己诏”的首创者。在大臣们劝他在轮台戍兵备战时,他力排众议,发布诏书反省自己过往过分注重武备之罪,提出止兵养民的主张,从而完成了施政纲领的重大转变。这是历来为史家所称颂的。

  然而崇祯似乎完全把罪己诏当成了一种博取臣民点赞的作秀工具,三天两头就反省一下自己。如果那个年代有微信朋友圈,相信崇祯的很多条朋友圈里主题只有三个字“我错了!”

  比如说,1635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在凤阳大肆破坏皇陵。崇祯却发布罪己诏说,皇陵被毁的责任主要还是在自己这边,如果不是我用人不当,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心,他还通过降低办公、居住和伙食等各项标准,不准宫中搞娱乐活动等方式惩罚自己。有一段时间,甚至连肉都不吃了,以表诚意。这还不算,他又号召朝中百官一起来反省各自过失,再加上埋头苦干,来感动老天、拯救万民。

  1640年春,全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了很多老百姓。崇祯觉得这时候又露两手了,于是连发两道罪己诏,认为这是老天爷在警告在我们,要么是国家政事出了很多差错,要么就是贪官奸臣在兴风作浪。为了让老天爷回心转意,他认为自己应该每天吃斋祷告、清心寡欲,并且要求大小官吏全部要深刻、沉痛地反省自己,更以往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结果呢,大饥荒根本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饿死的百姓越来越多。

  两年后,崇祯再次发诏,痛心疾首地唾骂自己缺德,表示一定要好好赎罪。可是,发完这些夺人眼球的朋友圈后,他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恤民措施,该加征的赋税一点也没减少,只不过说了一句要求各级官吏好好抚谕的空话屁话。

  类似这样的搞法层出不穷,对国家对人民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唯一的好处是,他博得了天下臣民的同情和理解,相当于朋友圈里满屏点赞,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好名声。

  二、铲除魏忠贤集团让崇祯获得士大夫阶层的支持

  从客观方面来看,特殊的历史条件也有助于他获得人们的支持和同情。比如说,在当时和后世,崇祯被肯定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打击了魏忠贤集团,这成为评价其政治生涯的主要加分项。

  他即位不久,就盯上了极为猖獗的魏忠贤和他背后的阉党集团。在经过多次调查和试探之后,他不动声色,以颇具铁腕手段的方式,一举铲除了这颗硕大的帝国毒瘤。黑暗了很久的明朝政坛或多或少有了一些面貌一新之感,这当然赢得了臣民们对“圣明之君”的热烈歌颂。

  此举除了能够将整个国家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受益者群体就是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士大夫阶层。要知道东林党人长期被魏忠贤集团进行政治迫害。崇祯大发神威,杀了魏忠贤,端掉了他背后的阉党集团之后,当然帮助东林党人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image.png

  即便是在明亡以后,仍有一批东林党人以及他们的同情者,活跃在政坛或民间,而且他们在整个社会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江山虽然易主了,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崇祯曾经带给他们的“恩泽”,就算是有一些人并不认同崇祯的总体施政纲领和某些具体措施,但整体而言,他们对其始终抱有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这些人又把他们的声音辐射到更大的范围,在社会舆论和历史评价方面都对崇祯的政治声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敌视满清的民族心理让崇祯获得持续同情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清朝取而代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满清代表的一个异族政权。要知道,汉族人尤其是士大夫群体自古以来都有一种优越感,对少数民族政权一律视为“夷狄”,汉族统治者也特别注重内政外交上的“夷夏之防”。

  在这样一个深刻的大背景下,士大夫群体始终明里暗里对清政权采取一种排斥、反对的态度。明亡后,这种敌视心理又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故国和旧主的深深怀念。民间也把这种情绪传承、扩散开来,有清朝初年经常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了大大小小的多次起义、起事。这种氛围就为同情崇祯帝的观点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四、满清统治者的背书让崇祯的名声没被搞臭

image.png

  最有意思的是,清朝统治者不但没有攻击甚至诋毁崇祯,搞臭他的名声,反而为他说好话。造成这种现象,与当时复杂、特殊的政治局面是密不可分的。

  在崇祯自杀之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北京。他们焚太庙、毁宫殿、辱崇祯、拷掠明臣、敲诈勒索,甚至趁火打劫,殃及大量无辜百姓,给北京带来了深重灾难。

  清军把起义军赶出了北京,他们充分运用了李自成等人可比的政治手腕:大张旗鼓地宣称国家政权是从李自成他们这些草寇流贼手中夺来的,而不是取之于崇祯之手,甚至打出了要为崇祯复仇雪耻的口号。满清政权还为崇祯风光大葬、大修陵墓,在道德伦理层面获得了众多明朝官员的认可和支持。

  康熙皇帝出于政治需要,也多次有意给崇祯作死后的背书,为其开脱罪责。他把崇祯端掉魏忠贤集团的作用,与自己铲除鳌拜相提并论。他还经常以大V的身份,点评前朝得失,认为明朝灭亡崇祯并非罪魁祸首,根本原因在于朋党纷争互相倾轧。

  当然了,他为崇祯说那么多好话,并不一定出自真心,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收买人民,让明朝遗民心甘情愿地归附、顺从他。既然当今皇上都为崇祯站台,那些遗老遗少们自然也应声附和。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由此产生:崇祯明明是一个亲手葬送明朝江山的“亡国之君”,在他在位时老百姓也的确苦难深重,但他偏偏赢得了后世的好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