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有儿子,他为何至死都不立太子?

  古代的王朝皇位(君位)传承方法,基本上自大禹建立夏朝之后就定型了——世袭相传,父死子立,立嫡立长。不过凡事也有例外,皇帝死后传位给弟弟的情况算不上很少见,比如南北朝时期的北齐王朝,就常常“兄终弟及”。不过,北齐的朝廷很混乱,历史也很短暂。

  说起历史上最有名的“兄终弟及”例子,莫过于宋太祖赵匡胤死后传位(存疑)给弟弟赵光义(宋太宗)。赵匡胤哥俩都是历史名人,他们一起给后人留下了“烛影斧声”的疑案,至今让许多史学家争论不休。赵匡胤是否死于弟弟之手,不太好说,但他确实至死没立太子。

  赵匡胤本人的身体素质是非常棒的,军旅出身,见惯刀枪,骑着烈马撞城门,居然还一点事没有。按道理说,赵匡胤应该有一大堆儿子,可他不但只有4个儿子,还早亡了2个,只剩次子赵德昭与四子赵德芳死得比他晚一些,也只有一些,赵德昭活28岁,赵德芳活22岁。

image.png

  赵匡胤是公元976年去世的,赵德昭仅仅晚3年,赵德芳仅仅晚5年。也就是说,兄弟俩都没能长寿,没能在叔叔继位后享受长远富贵。根据史书记载,赵德昭因为被赵光义训斥了一顿,自杀而死;赵德芳更奇怪,居然在睡梦中猝死了,更让人怀疑赵光义这叔叔继位的真相。

  赵光义和赵匡胤是一母所生,关系亲密。相传两人的母亲杜太后病重时,曾经把赵匡胤叫过去,告诉赵匡胤必须立弟弟做继承人,别让幼主接位,这样才能保大宋江山长久。赵匡胤流泪写下“协议书”,宰相赵普做见证人,签字盖章后,把这张“协议书”小心翼翼收藏起来。

  这个说法恰好反击了“烛影斧声”。不管谁真谁假,或者两个都是假的,总归反映了一点问题:那就是,赵光义的势力确实比较大,让他继位,对大宋朝的好处也比较多。赵德昭的哥哥早死,他就是赵匡胤的嫡长子,但父皇去世前,他只做到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能封王。

  封王,意味着离太子之位很近了。从那以后,就算皇帝自己不提,朝臣们也会嚷嚷着“为千秋万岁计,请皇上立某某王为储君”之类的话。然而,赵匡胤不立太子,真的是“偏心”赵光义吗?不见得,毕竟他称帝的时代、称帝的方式都非常特殊,还记得那两个典故吗?

image.png

  一个是“黄袍加身”、一个是“杯酒释兵权”。事实上,赵匡胤前面还有一个人也演过“黄袍加身”,此人就是赵匡胤原先效力的郭威后周开国皇帝。只是郭威的后周很短命,传给他义子柴荣后就迅速被赵匡胤取代了。既然如此,赵匡胤这个照搬照抄者,怎么会不吸取教训?

  乱世的皇位,都是谁有军权谁能拿到手,所以宋朝建立之前的五代十六国时期,皇帝更换的频率跟吃饭一样高,赵匡胤不敢冒险。宋朝是建立起来了,可他又没预算未来的能力,不知道宋朝能不能最终统一天下。要知道赵光义即位后,还在忙着南征北战呢。因此,赵匡胤为了宋朝的稳固,也不会轻易立太子,不会让自己失去对朝政的全盘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