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人生中最大的败笔 康熙为何会陷入继承人的困境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晚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康熙皇帝是中国最有为的帝王之一,他的一生可圈可点,其功绩自不必细说,说他是千古一帝也不显过分,然人无完人,康熙帝终其一生也留了最大的败笔,那就是皇位接班问题。

image.png

  在选接班人的问题上,康熙帝为什么会陷入难堪的境地?大致看来,其原因有五个:

  第一,忽视德育。

  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的教育上,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康熙帝对皇太子的教育极为重视,亲自安排,亲自抽查,安排大清国一流的大儒作为皇太子的老师。而皇太子也孺子可教,学啥会啥,经多年的精心培养,太子精通汉、满两种文字,且娴熟骑射文艺。

  但遗憾的是,康熙帝忽略了太子的德育教育,从而酿成了不可收拾的重大隐患。没有限制的权力是致命的腐蚀剂。太子自两岁起就养尊处优,他是皇帝之下第一人,皇帝老大,太子老二,谁敢管他?

  所有的人都惧怕太子,让着他,宠着他。他眼中的世界是一个扭曲的世界,在他看来,除皇帝外,其他人都是他的奴仆,所有的物都是他的财产。

image.png

  在财货上,他广收贿赂,私用库帑;在生活上,他贪得无厌,予取予求;在待人上,他野蛮凶狠,肆恶虐众。他视人为牲畜,可以任意打骂凌辱。即使贵如王公大臣,他也不当一回事,照打不误。甚至毒打过平郡王纳尔赛、贝勒海普、一等公普奇等王公贵族。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环境的熏染,皇太子逐渐从一个纯真的稚童蜕变成一个畸形的怪人,有点像个变态的冷血动物。忽视德育,在太子身上酿成恶果。

  第二,皇子御政。

  康熙帝立志学习汉族帝王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但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封建的皇权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对皇子和太子都有具体的要求:

image.png

  对皇子的要求是皇子不得御政,即不参与政治活动,皇子如果参与政治,肯定会形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形成个人的政治力量,也就是形成自己的党,这对太子肯定构成威胁,这是太子不能容忍的。

  对太子的要求也是,也是不能御政,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因为太子参加政治活动后,会形成太子党。这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会构成威胁,这是皇帝不能允许的。

  而康熙帝的皇子和太子一样,一律参与政治活动。在活动中,无形中就形成了自己的党,党与党之间,不可能不冲突。朝廷高层,一股是太子党,一股是皇子党,康熙帝的皇帝党,至高无上,决定政局。

  但是这几个势力之间分别又包含着激烈的矛盾,三股政治势力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难分伯仲。皇子御政,这就是康熙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过程中一个严重失误。

image.png

  第三,是皇子过多。

  康熙帝拥有35位皇子,其中长大成人的有20位。这20位皇子,除了皇太子外,其余19位都是太子的竞争对手,他们形成了反太子党。反太子党之中,又有各种联合,各种斗争。虽说儿子多不能算是康熙的过错,但没能权衡利弊合理安排皇子,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第四,是立储过早。

  嫡长子继承制,过早地册立皇太子,弊端无穷,难以收拾。皇子胤礽2岁时被立为皇太子的,他的成长成本过高,他未来的变数过大,难以把握,难以承受。皇太子本人也难以经受长时间的考验。

  第五,是待储过长。胤礽2岁立储,39岁被废,担任了37年的储君。在待储阶段,没有个人自由,胤礽曾发牢骚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

image.png

  归根结底,是因为康熙帝的公开立储,再归根结底,是由于最高的皇权非常诱人,值得冒险一搏,哪怕是拿性命作为赌注。在康熙朝晚期,康熙帝已经不能把控皇子们的夺嫡行为了,而实际上,如果康熙明着立那一位皇子为太子,其结果都是第二个胤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