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为何没有听取沮授的建议,一定要发动官渡之战?

  每当一提起袁绍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公元200年,决定北方霸主命运的决战在黄河沿岸的一个渡口,在此以前谁都不会想到军事力量远弱于袁绍的曹操会赢得胜利,但是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么打脸,曹操胜了,而且是大获全胜,最终奠定了其北方霸主的地位。

  在官渡之战结束后,当时曹操军中俘虏了一个人,当曹操看到这个人的时候颇为可惜甚至想纳他为己用,可惜的是他拒绝了曹操的招降,事后甚至想要投降,曹操知道若放此人回去必是放虎归山,最终杀了他。

  而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沮授,袁绍帐下的首席谋士,他可以说就是袁绍的诸葛亮以及郭嘉,可袁绍本人又并非曹操和刘备,若是袁绍真能听进去他的话,那么便不会有后来的官渡惨败。

  袁绍之诸葛亮,助袁绍一统北方

image.png

  在乱世之中想要成就大事,一个好的战略规划是少不了的,而刘备在这之前居无定所就是因为他没有一个诸葛亮帮助他制定战略,所以只有到哪就打到哪。

  而袁绍在这点上就幸运多了,他的祖上是让人羡慕的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因此便有不少的谋士到他帐下帮助他出谋划策,其中沮授对他帮助最大。

  因为袁绍虽然祖上是四世三公的积累,可是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发家之地是在汝南而并非河北,河北对于袁绍来说完全是一片陌生的城市。

  在当时的河北之地,公孙瓒、韩蝮、张燕各自独霸一方,袁绍此时虽然空有盟军盟主的头衔,可是和这些地头蛇比起来还属于微不足道,而且这些地头蛇也绝对不会允许一个外来户威胁他们。

  然而冀州牧韩蝮简直堪称扶不起的阿斗,面对势单力孤的袁绍居然白白将这么一大片土地让给了袁绍,而袁绍因此在河北站稳脚跟,原本隶属于韩蝮的沮授就成为了袁绍的手下。

  沮授家族在河北也是世家,沮授本人又颇有才华,袁绍为此就向他请教,沮授就直接向袁绍展示了一幅广阔的蓝图:

  先是以冀州为根基稳固发展,冀州是天下的腹心之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以冀州之地可以直接封锁黄河,并且可以直接击垮张燕,击垮张燕之后尽占数州之地可以直接发兵向北扫平公孙瓒,并以此为基础向北扫平匈奴,这样就能以四洲之地拥百万之众到长安“挟天子以令诸侯”,试问天下谁人能挡?

  从这就可以看出,沮授的这幅战略是多么的高深莫测,在袁绍刚刚入主冀州的时候他就已经考虑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份眼光可以说不亚于三国任何一个谋士。

image.png

  而且后来的袁绍也确实是按照沮授为他制定的战略规划去发展的,最终袁绍独霸河北成为了汉末第一军阀。

  沮授的谋划,招招戳中曹操的软肋

  公元199年,袁绍平灭了公孙瓒统一了整个河北,至此河北的霸主诞生了,此时对于袁绍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中原之地的曹操,为此这场世纪对决就在官渡展开了。

  但是对于袁绍的急功近利沮授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袁绍急于速战速决,而沮授主张缓图,甚至提出了“三年疲曹”的战略,如果真的按照沮授的计谋来看的话,那么这场仗曹操必败无疑,甚至官渡惨败都不会发生,甚至曹操都为沮授感到惋惜。

  沮授的三年疲曹本质就在于一个字:拖,这是从当时实际形势出发而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曹操处于中原四战之地,其正面不但有袁绍这个庞然大物,背后也还有刘表孙策等人的威胁,而袁绍当时由于杀了公孙瓒赢得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尊重,因为公孙瓒当年杀刘虞导致尽失河北民心,而袁绍杀公孙瓒却帮助其挽回河北地区的稳固。

image.png

  其次那就是当时的河北本身就是产粮产财的大户,外加上已经统一基本上趋于稳定了,只要稳固发展绝对碾压曹操,而曹操当时还处于战乱之中,粮食财政本就是一个很要命的事。

  第三那就是河北的地势本就比中原之地险要,更何况袁绍比之还有一个特别的优势,骑兵,其快速打击能力绝对比之曹操强。

  故基于以上各点,袁绍做出了对曹操缓图不急于进攻的战略,利用骑兵快速打击能力以及防守薄弱、四战之地等弱电采取多点打击,让曹操顾此失彼,只需要三年就可以让曹操为此疲惫不堪。

  可惜的是袁绍这个人只要是正确的他都很难听进去,外加上当时他已经灭了公孙瓒,声望大增更是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沮授的话他一丝一毫都没听进去,最终的结果就是袁绍在官渡之战惨败,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