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对招安前后转变为何那么大?真相是什么

  每当一提起武松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武松与宋江第一次见面是在柴进庄上。他们一见如故,结为异性兄弟。宋江对武松是关怀备至。正是因为宋江对武松好,武松才没有乱打柴进庄客,与柴进相处也是越来越融洽。也许宋江把武松当弟弟看待,让武松想起了他的亲哥哥武大。于是武松拜别宋江,回清河县看望亲哥哥去了。

image.png

  这一别,宋江跟武松彼此都经历了很多事情。宋江只是离开柴进庄上,到白虎山去找他的两个徒弟孔明孔亮去了。武松的人生经历可就丰富多了,天下得好事,倒霉事都让他遇到了。武松在路过景阳冈时,因打死一只老虎,被阳谷知县参做步兵都头。到任不久,就与搬来阳谷县的哥嫂相认。这可把武松乐坏了。但是好景不长,兄长被害,武松为兄报仇后,他自己被发配孟州。在孟州又因参合施恩的事,被蒋门神等人陷害,发配恩州。武松气不过,自己把蒋门神等人结果了,最终开始了他的逃亡之路。武松是由人上人沦为阶下之囚。

  在寻找希望的路上,武松与宋江在孔家庄不期而遇。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都颇多感概。他们俨然像两个世界的人。宋江让武松跟他一起去投奔花荣,这时武松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便是哥哥与兄弟同死同生,也须累及了花荣山寨不好。只是由兄弟投二龙山去罢了。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不招安,武松回不到宋江的世界,同时这也说明武松有招安的意愿。

image.png

  听了武松上面的话,读者是不是以为武松跟宋江一样日夜盼着招安呢。在金圣叹看来,宋江虽奸诈,做过很多心口不一的事,但他对招安的态度是始终如一,从没今天说招安,明天又说不招安了。

  武松就不同了,在重阳节菊花会上,当武松听到乐和唱“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时,武松当场就发作了,向宋江说到这会寒了弟兄们的心。武松是很少在这样的场合跟宋江唱反调的。

  武松为什么说话会前后矛盾?能解释清楚的就是武松对招安的态度改变了。这也没什么好惊讶的,毕竟人对事情的看法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有的会随着对事情的深入了解而改变之前原有的看法。固执己见,还会被认为是一根筋,或死脑筋。

  究竟什么原因使得武松对招安有了新认识,从而不想招安呢?

  是招安不好么,或者知道即使招了安也不会有好下场么?招安才是梁山最好的出路,这是梁山所有人的共识。武松也想朝廷早日招安。当然招安肯定不会一帆风顺。每件事都是有风险的,可我们不能因为有风险就放弃呀。正如一个寓言故事所讲,种稻子有风险,但还是要种的。不种可不会有收货。梁山不招安,子孙就会永远抬不起头做人,永远活在黑暗中。

  其实武松之所以后来不愿招安,跟孙二娘张青所做的一件事有关。这件事不仅改变了武松对招安的看法、态度,而且还改变了武松的人生方向。

image.png

  这件事就是武松在鸳鸯楼泄愤之后,从城里跑出来,再次被张青、孙二娘夫妻所救。武松在孙二娘家养伤,可外面却正在搜查武松的下落。孙二娘救人救到底,就给了武松一套僧人衣服,让武松扮头陀。这跟鲁智深出家一样,都是为了避祸。

  鲁智深一开始不喜欢,更不认同他僧人的新身份。可这个身份随他久了,他不但接受,而且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僧人,开始参禅悟道,最后功德圆满。

  武松最初也不习惯穿头陀的衣服。当他穿久了,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头陀。正如他对宋江说的“且我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住。”武松没把自己当成尘世中人。在他心里,他就是个头陀,一心向佛,修善果。

  孙二娘的一套衣服让武松用心去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意义。每天悟一点,武松的生命心慢慢把功名心挤走了。为了更好的修行,武松干脆在六和寺出家。到此,武松脱胎换骨,我们完全看不到那个凶狠的武松,功名利禄成了身外之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和安静的武松。

  在水浒里,招安问题上,武松先一心想招安,后一提招安就发怒,造成前后矛盾的原因是孙二娘把武松打扮成头陀这一举动,让武松去思考生命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