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能坚持百年,为什么南明不行?

  所谓南明,是指1644年崇祯皇帝在北京被李自成逼死后,残余的明朝势力在江南建立的流亡政府,包括弘光政权、隆武政权和永历政权等,一直绵延到1662年,这段时期的明朝政权被统称为南明。通常,人们常常会对比南明和南宋,因为这两个政权同样都是被少数民族入侵,同样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是南宋坚持了152年,而南明却只有短短的18年,为什么南明的寿命如此之短呢?后世在感慨南明迅速败亡的同时也在分析其中的原因。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到南明为何如此迅速败亡,就不得不提崇祯皇帝,他是南明迅速败亡的第一负责人。且不说他在位十七年将大明江山折腾得支离破碎,单就他对自己身后事的处理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崇祯最后选择以死殉国,固然值得尊敬,但是这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因为他的死,整个国家和人民都将深受其害。在李自成攻击北京之前,崇祯完全可以迁都南京,保住江南半壁,或者派太子到南京监国,一旦自己遇难,太子可以在江南登基,也不至于造成日后南明一盘散沙、藩王争立的局面。

image.png

  不过崇祯皇帝并非本文探讨的主要对象,除崇祯皇帝之外,还有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历史人物应该为南明短命负责,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北京政权覆亡之后,一直作为备份的南京朝廷开始发挥作用,而此时史可法是南京兵部尚书,是南京政权的最高长官,他的决定将会影响南明的历史走向。然而,史可法接手最高权力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搞砸了。

  崇祯皇帝死后,按照伦序应当由万历皇帝的孙子、崇祯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继位,但是东林党人却不同意,他们觉得朱由崧是个昏聩之人,不适合继承皇位,其实他们背后另有原因——东林党人在万历年间,曾经反对朱由崧的父亲、老福王朱常洵争立太子,由此结下了梁子,如今福王一系要继承皇位,东林党人害怕福王登基后会报复东林党人,于是他们提出选万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为新皇帝。史可法作为东林党人,自然不能反对,但是从伦理出发,他又觉得应该立万历皇帝的子孙,而不是侄子。于是,史可法和凤阳总督马士英讨论出了一个折中方案——选万历皇帝的另一个儿子、桂王朱常瀛为新的皇帝。

  但是,史可法却低估了福王朱由崧的能力,虽然朱由崧从小生长着藩王府中,也并非什么雄才大略之人,但是面对从天而降的皇位,他还是心动了,而且也行动了。朱由崧通过太监联系到了当时手握兵权的高杰、黄得功和刘良佐等江北三镇军阀,而马士英也迅速倒戈,表示支持福王,最终在武力的支持下,朱由崧到南京登基称帝,史称弘光皇帝

image.png

  虽然弘光皇帝登基后没有追究史可法,让史可法入阁办事,但是史可法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地位,最终被首辅马士英排挤出朝廷,“自愿”到江北守扬州了。史可法给南明带来了两个不好的基因:第一,藩王争立,史可法和东林党人模糊了继位的顺序,放弃“血缘亲疏”这个唯一且明确的判断标准,而采用“贤能”这个模糊的标准,导致日后南明藩王争立的局面,使得抗清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第二,军阀干政,由于史可法在拥立福王问题上的摇摆,导致福王寻求军阀的帮助,使得军阀势力得以渗透到朝廷之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朝政,形成了军阀尾大不掉、各自为战的局面,这是南明败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虽然,将南明短命的原因都归咎于史可法是不恰当的,但是南明与南宋差距如此之大,史可法难辞其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