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广宁门的人到底是谁 曹化淳真的是一个家贼吗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化淳开广宁门,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image.png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围攻北京,仅用两天时间就破城而入。有着两百余年的都城本就城高水深、坚固无比,缘何会在如此短时间内被攻破?俗话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再如何固若金汤的城池,也怕家贼开门迎敌,再次印证了“堡垒往往最先从内部攻破”这句名言。

  01曹化淳叛国通敌,打开了广宁门?

  京师城破始于广宁门,那么开广宁门的那个家贼是谁?查阅众多史料均指向一个人:太监曹化淳。那这个曹化淳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众口一致说是他?到底谁才是那个家贼?

  纵观曹化淳一生,其为人处世忠厚正直。因家境寒微,受“近君养亲”风气影响自幼入宫,在宫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得以陪伴侍奉五皇孙朱由检,颇受信任。魏忠贤得宠弄权后,作为司礼太监王安亲信的曹化淳受牵连被贬南京待罪。

image.png

  曹化淳影视形象

  朱由检继位后,曹化淳被委以重任,负责处理魏忠贤时的冤案,平反昭雪两千余件。因办事得力,深得崇祯皇帝的信任和倚重,累迁司礼秉笔太监、东厂提督,地位极为显赫。在人生巅峰之际,他却选择了激流勇退,于崇祯十一年连上三疏请求告老还乡,第二年才获准离开。

  按理说,这样的一个人实在很难与叛国通敌的家贼联系到一起。况且至崇祯十七年十月,曹化淳已经在家乡养老六年多了。甲申三月变故,他压根不在北京啊,正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02欺负老好人,曹化淳”背锅“并非偶然

  然而,这个锅选择曹化淳来背看似偶然,其实事出有因或许早有预谋。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北京城破的结果就是明朝灭亡,君王死社稷(崇祯自杀)。这是极其严重的后果,明朝君臣难辞其咎,崇祯已经以身殉国,这是口巨大的锅更多的理应自然是要这些臣子去背。堂堂京师不到两日就被破城亡国,即使有瘟疫的影响,也断不至此啊,文臣武将是多么的无能,这是有多丢人,试想这个谁敢负责,那是要遗臭万年啊!

  事实上,明朝即将灭亡的关头,满朝大臣没几个为国出力,以致沦为如此境地,崇祯帝怒斥”尔等皆是亡国之臣“一点也不为过。主导舆论话语权的文官集团为了遮羞,太监作为对立阵营且是无根无后之人,自然是最佳背锅者,尤其是无权无势的前朝太监。在文人的口诛笔伐下就有太监王相尧开德胜、阜成二门,王相尧开宣武门,太监张永裕开朝阳门等说法,但最流传最广的是曹化淳开广安门。

image.png

  崇祯以身殉国

  其次,甲申变故直接过失莫过于北京城破,而北京城破首要过失在于广宁门之启。李自成农民军正是从广宁门进入外城,而后破内城灭明,逼死崇祯帝。因此,这样一个锅得找一个不仅毫无权势,跟文官集团关系和睦(避免落人口实,质疑故意栽赃),还得是深受崇祯帝信任(这个用心委实险恶,就如同告诉大家,你看这可是崇祯帝最信任的人干的,我们也无能为了)的太监。很显然,符合这个条件的人不多,赋闲乡居多年与东林党交好且为人忠厚,没有其他恶迹的曹化淳算一个。

  再次,崇祯十七年十月,满清已经入主中原。曹化淳到北京上疏请求妥善处理崇祯帝后陵寝。这是导致曹化淳被指责开启广宁门的关键因素。崇祯帝身死社稷,乱离之际竟草草埋葬,曾为大明之主身后如此凄惨,岂不令人潸然泪下。想必作为崇祯帝深受信任的曹化淳定是悲恸万分,身前未能尽全忠,死后怎么也要给先帝一个像样的归宿之地吧。满清为收买人心(曹化淳何尝又不是利用了满清),批准了曹化淳请求,还委任他一起总理其事。

image.png

  清朝入主中原

  崇祯帝尸骨未寒,那些文人就急不可耐的极尽能力谄媚新主子,而致旧主子草草埋没荒野无人问津。曹化淳此举无疑是给了那些投降清朝的官员一记响亮的耳光,还把他们的丑恶嘴脸彻底撕了。恼羞成怒的文人分别上疏参告曹化淳“开门迎贼,贼入城,挺身侍从,今清入都,又复侍从,此卖国乱臣,虽万斩不足服万民心。”

  曹化淳赶紧上疏辩白,情真意切。所以满清也为之回复:“曹化淳无端抱屈,心迹已明,不必剖琛,该部知道。”但这依然无法阻止文人对其抹黑污蔑,后期各种野史广为流传。

  03孤臣忠胆,还原群回倡乱开门真相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被曾经同情和帮助过的文人倒打一耙,曹化淳终于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为了表明心迹和证明清白,他于去世前抄录整理崇祯朝资料成册,并作有《被诬遗嘱》及《感怀诗》四首,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

image.png

  广宁门

  若曹化淳是被诬陷的,那到底是谁开启的广宁门?据《崇祯遗录》记载,广宁门周围附近是回回聚集居住地区,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农民军攻打广宁门激烈,大批回回聚集城门,倡乱打开城门,导致外城陷落。

  《崇祯遗录》的作者是崇祯帝身边的锦衣卫王世德。王世德世袭锦衣卫指挥佥事之要职,频繁出入宫门,穿梭于宫廷皇族内臣之间,亲身目睹经历了明末崇祯帝在位期间朝中的诸多事件,起伏变故,以及王朝的最终灭亡。与一般的旁门闾巷稗官野史笔记相比较,其可信度较高。

image.png

  明朝锦衣卫

  王世德自称为草莽孤臣,对崇祯帝极为忠心,为了完成死前祭奠崇祯的愿望,八十高龄仍从江南动身北上,途至天津遗憾逝去,死前不忘嘱咐儿子王源代父赴思陵祭奠。由此可见,虽然身为宫廷内侍,但王世德应不会为宦官阉党开脱罪责,何况涉及人是深受崇祯信任的曹化淳。试想若是曹化淳叛国投敌开启广宁门,致大明亡国,逼死崇祯帝,王世德岂会为他开脱?于情于理都说不通,反过来证明了广宁门不是曹化淳开启的。

  明朝大小官吏的腐败与无能,才是明朝灭亡的罪魁祸首。而掌握笔杆子的文人却将责任推卸到殉国的崇祯帝和他身边的太监身上,可谓无耻之极。《崇祯遗录》记载,李自成军进攻北京时,京师漫无守备,失陷之罪,京营总督李国祯要负首要责任,本兵协理次要责任。还提到负责守城的太监监军等,是临时才紧急出动协助的。而现在文人急于为大臣回护,置本兵、总协、文武大僚不问,专责宦官,太监的实际起到的作用无足轻重,却要背所有的锅。但开启广宁门之人却非宦官,而是回回聚乱所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