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中为何没有以韩为国号的政权?真相是什么
2021-02-13 16:27:31 穆姜 东施 秦开 盗跖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同样是战国七雄,为何后世却再没有一个政权以韩为国号?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春秋战国,一直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取得一个大进步的时期。春秋时期是在经济和文化上进行发展,战国时期由于战国七雄的出现,使得军事和政治都取得了不错的发展。

  而战国七雄,则被后世的诸多朝代,认为是继承了周朝正统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楚、燕、韩、赵、魏、齐。

image.png

  所以在历朝历代之中,许多政权的创立者,都会以这些国号立国。只是在这之中,却唯独没有韩国

  这其实是让不少人比较诧异的地方,虽然韩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弱的一个诸侯国,但相较于宋国郑国这些地区小国来说,它还算得上是一个中上等的国家。

  就连两个小国,后世都有以它为国号的政权出现。难道仅仅是因为韩国是战国七雄里实力最弱的,所以后世政权都看不起它吗?

  这其实是不正确的看法!

  韩国虽然地处中原,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而且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但韩昭侯在位期间,韩国国力强盛,国治兵强。

  包括韩国著名的兵器——弩,也让诸国畏惧三分。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可见韩国弩的威名。

  除此之外,韩昭侯大胆用郑国人申不害,对韩国进行了自下而上的变法改革。申不害非常明白,要处理上层建筑的问题,那必须先立好经济基础。

  在经济建设方面,申不害着重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角度进行。

  农业上,向全国推广铁质农具,教农民学会牛耕技术和深耕细作的耕作方式。除此之外,还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韩国的百姓进行开荒。

  几年之后,韩国的农业就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

image.png

  手工业上,韩国本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再加上宜阳又拥有当时最大的铁矿,这就促使韩国拥有了最先进的冶铁锻造技术,发展出了先进的兵器制造业。

  商业上,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飞速进步,也带动商业发展了起来。而且韩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整个中原地区正中央,韩国商人穿梭往来各国之间,就变得非常便利。

  同时,韩国的各大城市也成为了商旅云集的地方。

  而在三大产业同时发展起来之后,韩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一个长足进步,这时申不害就开始解决上层建筑的问题。

  他先是通过打击三大传统贵族的势力,直接削掉了贵族们的特权,不再允许无能的贵族们入朝为官。

  之后建立一系列的选拔制度,挑出有能力有实力的人做官。一时间,韩国的官场生机勃勃。

  接着,申不害又对军队做了进一步调整,他把贵族的亲兵收归国有,整编成为了一支军队。通过残酷的军事训练,再搭配上韩国当时最强劲的弓弩,韩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在经济、军事一并发展起来之后,韩国又通过与魏国的几场战争,奠定了自己在七雄中的地位,并得到了魏王的认同,被尊称为王。

  到公元前325年为止,韩国的势力范围达到了900余里,坐拥数十万的精兵强将,是各个大国争相拉拢的对象。

  至于韩国后面在外交政策上的各种作死,那是后话。起码在这之前,证明了韩国的实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弱。

  所以说,国力的强弱跟后世立国号的根源没有太大关系。因此,还是要从各朝各代立国号的依据上来寻找。

  纵观我国古代的历史,许多朝代的国号来源有着很多种说法。将所有来源综合起来再进行分类,大概有三种:

image.png

  以原来部落的名称或者是发源地的名称为国号,比如商朝和周朝。

  以政权创立者的“荣誉称号”为国号,比如秦朝唐朝

  创立者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立的国号。比如清朝,就是为了表明自己是周王朝受命的象征,以展现自己正统地位而有的国号。

  而韩国之所以没有被后世政权以它为国号,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第一种。

  韩国创立者,起初只是晋国的卿大夫之一韩氏。在与赵氏魏氏三分晋国之后,与赵、魏一起以姓氏作为了自己的国号,周王室也在随后承认它们为诸侯国。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韩国虽然是真正的四战之国。但与它位置最接近,同时对抗意味也是最明显的,则是位于其北方的魏国。

  而对于中原地区整体面积的划分上,大多数都会把两国划到了一个区域内,皆处于中心地段。

  后世在此区域首次建立政权的,则是被封为魏王的曹操

  《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

  魏国的控制范围,几乎占据了整个华北地区,自然也将韩国当初的势力范围,包含在内。

  即便是后世面积较小的政权,北魏和西魏,它们的势力范围同样也包含了韩国。所以说,在原来的土地上没有新政权建立,自然也就不会有继续用韩国名号的政权了。

  除了地缘造成的结果之外,还有一点跟韩国当初吞并郑国也离不开关系。韩国刚建立的时候,定下的国都在如今河南禹县。

  政权创立之初,韩国历代的掌权者就想要把隔壁郑国收入囊中,而这一想法是从三家分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了。

image.png

  《战国策》中就有记载,当初在分地的时候,辅佐韩王的著名谋士段规说:“分地必取成皋。”

  就是劝说让韩王必须拿到成皋这块地,韩王有些不理解,这块地连水流都没有,拿到它毫无用处。

  段规表示,这块地虽然非常贫瘠,但它的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有着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只要能够掌握这一里大小的地方,就能够控制千里之地的得失。

  果然,后来韩国吞并郑国的时候,就是从成皋这块地方首先发动的。

  在吞并了郑国之后,韩国迎来了强盛的十几年。在这期间,韩国将国都从禹县搬到了如今的新郑。也正是因为这一迁都,让韩国失去了最后一丝被后世用到国号的希望。

  因为地理政治因素,后世诸多历史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都会把郑韩合流于一。而唯一一个出现的相关政权,则是隋朝末年由王世充建立的郑。而即便是如此,跟韩国也没有关系。

  总的来说,之所以后世没有出现以韩为国号的政权,包含了各个方面的原因,不能武断地将原因归结为韩国国力最弱。

  其实说到底,立国号这种事情,还是存在着很多偶然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