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驾崩后,他的心腹吴良辅的结局如何?
2021-03-23 14:43:46 禧妃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太监吴良辅的故事。

  秦朝末年,赵高大权在握,指鹿为马,开了宦官干政的先河。东汉唐朝末年、明朝末年,宦官都是朝堂上最强大的势力之一。然而,有清一朝,却极少有宦官干政的事情发生,究其原因,这和孝庄曾杀过一位太监有关,这位太监名叫吴良辅,曾是顺治皇帝的心腹。

image.png

  吴良辅,清朝顺治年间著名的宦官,在《清史稿》上屡有出现,颇得顺治信任,顺治十一年,吴良辅曾推动内务府改革,在朝堂上引起轰动。清军入关前,皇宫内宦官很少,宫内的事务均由内务府管理,而内务府总管大多是皇室成员。清军入关后,随着宦官数量增多,管理日渐不便,吴良辅为了争夺大权,建议顺治改革内务府,在宫中设置“十三衙门”专门来管理宦官,吴良辅自荐担任太监总管。

  其实,吴良辅的“十三衙门”是脱胎于明朝的“二十四衙门”。明朝时期,为了方便管理宫中的宦官,皇宫中设立了十二监、四司、八局,统称“二十四衙门”,司礼监、内官监、尚衣监等都是“二十四衙门”之一。明朝末年,“二十四衙门”的首领宦官们权势日益增大,干涉朝政,导致明朝官场畸形。宦官干政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吴良辅要效仿明朝的宦官管理模式,引起了朝野的反对。其中,包括孝庄皇太后在内,担心此举会扩大宦官权力,有可能会引起宦官干政,极力反对这个建议。但由于顺治当时已经亲政,大权独揽,一意孤行,孝庄也无力改变。但顺治也做出妥协,规定:若今后有宦官结交外臣,一律斩首示众。可没想到,仅仅过了4年,顺治就食言了。

  顺治十五年,朝中发生一件大案,大学士陈之遴、御史王秉乾、都督同知王之纲等人因结交宦官被曝光,顺治下令严查,结果他们结交的宦官竟然是吴良辅本人。顺治本来已经准备好了屠刀,但听说此案直指自己的心腹宦官吴良辅,最终改变主意了。顺治以“恐株连甚多,姑从宽,一概免究”为理由,仅仅将陈之遴等人充军,选择包庇吴良辅。吴良辅毫发无损,继续横行朝堂。

  顺治十八年,顺治帝驾崩前,吴良辅又一次被“委以重任”。当年正月初二,顺治帝已经病重,为了尽快恢复健康,顺治做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大赦天下,第二是派吴良辅替自己出家为僧。5天后,正月初七这天,顺治帝驾崩了。

  也就是说,顺治在去世的前五天,安排自己最信任的宦官剃发出家了。众所周知,顺治帝早有向佛之意,他安排吴良辅出家,有两种可能 ,第一,让这位心腹之人代自己完成心愿,别的人他不放心。第二,可能是在临终前给吴良辅安排一个较好的去处,以达到保护吴良辅的目的。

image.png

  但是,让顺治没想到的是,顺治驾崩刚刚一个月,吴良辅便被活捉送往京城,然后被诛杀全族。《清史稿·圣祖本纪》云:

  二月癸未,上释服。乙未,诛有罪内监吴良辅,罢内官。

  就是说,二月初,顺治一个月丧期刚过,康熙就下令诛杀吴良辅。注意,因为当时康熙仅仅只有8岁,实际上诛杀吴良辅的人乃是孝庄太皇太后。特别是最后三个字“罢内官”,这才是吴良辅真正被杀的原因。

  所谓的“罢内官”,也就是撤销了“十三衙门”,重新恢复内务府制度。孝庄太皇太后出生于内蒙古草原,嫁给皇太极后日渐成长,对关外的内务府制度非常了解,同时,他也知道明朝灭亡和宦官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顺治去世后,立即下令诛杀吴良辅全族。吴良辅本是出家之人,远离红尘,若不是有非杀不可的理由,孝庄估计不会趟这趟浑水。很明显,之所以要杀他,是想借吴良辅来以儆效尤,撤“十三衙门”,以警示后世。

  从结局上看,孝庄的做法是极其高明的,有清一朝,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宦官干政的情况。当然,清朝宦官不干政,除了孝庄的努力外,也有康熙、雍正乾隆等人的持续坚持的效果,但孝庄的这份功绩,不容忽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