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妃子走路时,为什么要宫女搀扶着?

  溥仪曾经回忆,那个扶着主子的太监,是标准的配备。

  即便溥仪当时很年轻,动辄撒丫子跑的没影子,这个太监也是要存在的。

  萨沙把原文翻出来:如果是坐轿,两边各有一名御前小太监扶着轿杆随行,以便随时照料应呼;如果是步行,就由他们搀扶而行。在这后面,还有一名太监举着一把大罗伞,伞后几步,是一大群拿着各样物件和徒手的太监:有捧马扎以便随时休息的,有捧衣服以便随时换用的,有拿着雨伞旱伞的;在这些御前太监后面是御茶房太监,捧着装着各样点心茶食的若干食盒,当然还有热水壶、茶具等等;更后面是御药房的太监,挑着担子,内装各类常备小药和急救药;在最后面,是带大小便器的太监。这个杂七夹八的好几十人的尾巴,走起来倒也肃静安详,井然有序。

  看看,其实很清楚了,这个太监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真的用于搀扶的。

image.png

  溥仪虽年轻,但皇帝、太后,太妃之流则未必年轻。

  尤其是太后太妃,往往都是七老八十

  谁都知道,老人最怕跌跤。即便是今天医学这么发达,老人一旦骨折以后无法很快恢复,很容易活不了多久就去世了。

  而古代只有接骨术,不能应付复杂的骨折。

  而老年人骨头脆,一旦跌倒很容易粉碎性骨折,这在那时候就是直接残疾了。

  所以,有两个太监用于搀扶主子,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

  即便是老年人,只要有人搀扶了,跌倒的可能性就很低。

  第二,摆架势的。

  陈恭澍曾经回忆自己见到汪精卫老婆陈璧君的情景。

  陈璧君当时并不算很老,腿脚也没问题,出来见他的时候仍然让一个丫鬟扶着。

  陈恭澍认为,这完全是摆架子,把自己装作贵妇人,到哪里都要人伺候。

  其实,这两个太监也是跟班的一部分,就像仪仗队一样是摆架子的。

  溥仪明明不需要这两个太监,为什么也要设置呢?

  主要就是用于摆架势,壮声势。不要说皇家,就算王爷、大官甚至地主家庭,也有事这样的配备。

  大家看《红楼梦》就知道,贾母的身体其实不错,自己能一天走完大半个花园。

  但无论贾母到哪里,都有鸳鸯跟着随时搀扶,主要就是摆架子。

  第三,旗人妇女专用。

  皇宫内每当有大事的时候,太后、皇后、妃子之内都要盛装。

  而盛装除了那个巨大沉重的发髻以外,最要命的就是花盆底的鞋子。

  这个鞋子其实就类似于高跷,底部是一块高高的木头,最高可能有25厘米。

  穿着这种鞋子走路,当然是不稳的,万一遇到比较滑的路,立即就是一个大马趴。

image.png

  但这是旗人的规定,不穿是不行的,所以即便年轻妇女也只能找太监宫女搀扶着,防止摔倒后出洋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