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为何割据辽东的公孙氏能坚持五十年呢?
2021-03-30 09:58:41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经过东汉末年数十年的军阀割据兼并战争,袁绍公孙瓒袁术马腾等许多豪强军阀于历史舞台退场,逐渐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但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却能够历经公孙度、公孙康、公孙恭、公孙渊三世四主,统治这里长达50年(189年-238年)之久 ,这是为何呢?

  优越的地理位置

  和中原地区不同,东汉时期的辽东地区像是一块“孤悬一隅”的拼图。在陆路上,水量充沛的辽河流域河网密布,沼泽丛生,让这里车马难行;而辽东绝大部分地区则与幽州、冀州、青州隔海相望。这样一个“水则由海 ,陆则阻山,外连胡夷 ,绝远难制”的封闭地理环境虽然使辽东远离政治中心,但却为其提供了天然的地理屏障,十分有利于公孙氏进行割据自立。

  如曹操在白狼山大破乌桓后,袁熙袁尚率残部逃往辽东,许多部下就建议曹操发兵辽东,一举消灭袁绍残余势力及割据辽东的公孙康,彻底占有幽州地区。而曹操在权衡之下认为发兵辽东距离悬远且交通不便,费时耗力,遂打消了远征辽东的打算。曹魏建立后的很长时间内,受于国力不足,也一直对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采取容忍态度,直到魏明帝时才决意一举将其消灭。

  公孙度等人的励精图治

  公孙氏政权始于公孙度,他于董卓秉政时出任辽东太守后励精图治,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使辽东地区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得到长足发展。他的后人又继承其方略,将辽东地区治理的井井有条。

  首先是招徕流民,充实人口,发展经济。公孙度统领辽东后,虽然通过铁腕手段打击豪强巩固了统治,安定了环境,但却不能改变辽东地广人稀的天然缺陷。而此时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冀州、青州尤甚,不少人民为躲避战乱纷纷举家举族逃亡,距离较近又相对安定的辽东地区成了最佳选择。公孙度对这些流民是十分欢迎的,他积极招徕并安置这些中原流民,使辽东地区很快成为汉末人口的净迁入地,史载“汉末大乱,燕、齐、赵人往避地者数万口”。大量流民的迁入为辽东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极大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

image.png

  同时,公孙氏又积极利用特产资源发展互市贸易。辽东地区四周与少数民族相邻,不仅盛产中原地区稀少的美玉、裘皮、赤金等奢侈品,更是我国重要的产马地区。公孙渊时,便通过裘皮、马匹等资源与曹魏和东吴进行互市贸易,获取了大量的财富。这都为公孙氏政权割据辽东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其次是广纳贤才,大兴文教,发展文化。除流民外,安定的辽东地区同样吸引了大量的中原士子前来避乱,如名士管宁、邴原等人就是因为公孙度“令行海外”慕名而来。公孙度也对管宁等人极为礼遇“虚馆以侯之”,表达出广纳贤才之意。在管宁等人的带动下,许多中原士子纷纷前来,“一年中往归原居者数百家”如王烈、国渊、太史慈等人就举家前来避乱。

  这些名士在辽东地区纷纷开馆讲学,兴办教育,公孙度都予以大力支持,使文化相对落后的辽东地区大兴“讲述礼乐 , 吟咏诗书”之风,极大淳化了当地的社会风气,达到“度安其贤,民化其德”的效果,而这又为公孙氏提供了大量的政治人才。

  然后是用兵胡夷,开疆拓土,增强军力。公孙度手里最初只有一个辽东郡,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多,公孙度将辽东郡分为辽西和中辽两郡,配置官员施行有效管理。不久公孙度又将其出生地玄菟郡和朝鲜半岛西北部的乐浪郡纳于治下,甚至一度浮海至青州,“越海收东莱诸县 ,置营州刺史。”公孙度因此自称辽东侯、平州牧,正式割据一方。

  其子公孙康又进一步向朝鲜半岛拓展领土。东汉末年,许多人民为躲避战乱而流入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地区。建安中期,公孙康以收集中原遗民为由,多次发兵半岛南部,并在乐浪郡南部的荒地新设了带方郡,进一步拓展了公孙氏的领土。公孙度父子的举动引起了辽东周边高句丽、乌丸等胡夷的戒心,为此公孙度父子“东伐高句骊,西击乌丸,威行海外”可见其军力之强盛。到公孙渊时期,辽东的军事实力已经达到了“控弦十万,奔走足用,信能右折燕齐 ,左振扶桑 ,凌轢沙漠,南面称王”的程度,成为东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力量。

  外交上的巧妙平衡

  辽东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公孙度的政治野心,但他很清楚自己的实力难敌中原豪强,尤其是袁绍、曹操。虽然公孙度出行仿照汉天子礼仪,但也仅限于“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即只限于自守辽东,不参与中原混战,和各方势力保持平衡,这一原则被其后世所继承。

  公孙度之子公孙康虽然“恃远不服”,但面对已经统一华北地区的曹操,也很明智的选择交出袁熙和袁尚,不同曹操敌对,并接受朝廷左将军的任命。公孙康死后,其弟公孙恭执掌辽东。曹魏建立后,为稳定东北局势,曹丕派使者册封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面对日益强大的曹魏,公孙恭只能恭敬接受,向其称臣。228年,公孙康之子公孙渊夺取了叔父公孙恭的位子,执掌辽东。刚刚登基的曹睿为稳定局势,册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意欲安抚。

  公孙氏政权的覆亡

  公孙氏政权和曹魏出于各自的考虑巧妙维持着平衡,但随着曹魏国力的增长这种平衡是迟早会被打破的。公孙渊对此心知肚明,不过他不想坐以待毙,而是通过联结东吴来增强实力,维持辽东、曹魏、东吴之间的三足鼎立。

image.png

  公孙渊这样做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要建立在同东吴建立稳定牢固关系的基础之上。称帝后的孙权对于强化同公孙渊的关系十分积极,并派遣大规模的使节团浮海至辽东,册封其为燕王。但公孙渊面对孙权如此厚待担心会激怒曹魏,于是出尔反尔,截杀了东吴使节团,将使臣首级献与曹魏。

  曹睿很清楚公孙渊此举的用意,对其蛇鼠两端的行为极为震怒,并开始谋划消灭公孙渊的军事行动。237年,曹睿遣幽州刺史毌丘俭征召公孙渊前往洛阳述职,公孙渊起兵抵抗,毌丘俭激战未果退兵。同年,自知无路可走的公孙渊自封燕王,建元置百官,并遣使向东吴称臣求援,正式同曹魏宣战。238年,曹睿调司马懿率兵出征辽东,司马懿擒杀公孙渊于襄平,割据辽东50年之久的公孙氏政权就此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