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的悼亡诗有何打动人之处?质朴无华却充满悲伤之情

  梅尧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拥有“满清第一词人”的美誉,落拓无羁、超逸脱俗的纳兰性德无论在生前还是身后都得到了极高的赞扬。他的名传千古不只是因为才高八斗,还因为他情深意切。

  在1677年,他的妻子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一首悼亡诗平地而起,成为《饮水词》中一座穿云的高峰,不仅后人无法超越,甚至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image.png

  但其实有一人,他在痴情之上堪比纳兰性德,那就是宋朝的梅尧臣。要问具体如何,且听细细道来:

  《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菩萨蛮》(清)纳兰性德乌丝画作回纹纸,香煤暗蚀藏头字。筝雁十三双,输他作一行。相看仍似客,但道休相忆。索性不还家,落残红杏花。

  这两首词都是纳兰性德怀念亡妻的卓越之作,第一首词被认为是可以与苏轼的《江城子》相提并论的佳作。

  词中,作者感受着西风萧瑟地吹拂,看着窗外日渐干瘦的树叶,不禁在残阳中回想往日温情。

  春天的早上,为了不惊醒头天晚上醉酒的自己,妻子蹑手蹑脚地下床。那时的两个人琴瑟和鸣,就像李清照与赵明诚那般快意温馨,还傻傻地以为,这份美好能够永久保留。

  第二首词中,作者以回忆起笔。当年与妻子比赛写回文诗,也曾用香炉灰涂掉诗句第一个字来互相考较。有谁能想到现在如此凄凉,都比不过在古筝上立着的十三双筝柱。不想不念,免得心伤,索性不回家,不去看院里孤独飘零的杏花。

image.png

  纳兰的词胜在今昔对比,两相比较之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纳兰生前时,他的词作京城之内争相传诵,有人感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与之相比,梅尧臣的作品更加质朴无华,但悲痛哀伤之情却一点不差。

  《悼亡三首》(宋)梅尧臣(其一)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这首组诗是作者梅尧臣在其妻子死去同年所作。历代学者均感此诗质朴而情真,毫无金钱富贵之气,工整俨肃,堪称古诗中描写夫妇之情的绝品。

  第一首

  作为组诗,这三首诗前后衔接,俨然一个整体。第一首诗是三首诗的开端,作者回忆了与亡妻共度的仅有的十七个年头,不禁悲叹,厮守一生都嫌不够,何况是早早分别,阴阳两隔!

  作者悲哀绝望之意涌上心头,哀叹着:我这白发斑斑之体,离死亡怕也不远了吧!马上就要与你同穴长眠,但在死前,我的泪水还是无法停止。

  (其二)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image.png

  第二首

  接着第一首诗,第二首诗中作者叙述了妻子死后自己的状况。每次出行都像是梦游一般,与人相逢只能强打精神勉强交流,一整天失魂落魄,勉勉强强挨到一天结束。

  可是回到家里,心痛更加彻骨,整夜难眠,飞虫孤雁的声音都是如此清晰。承受了人世间如此深切的痛苦,我的精神大概会从此消沉吧。

  (其三)从来有修短,岂敢问苍天?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第三首

  第三首描写了作者内心的悲恸。天下众生寿命本就彼此不同,我哪里能质问上天为何那么早夺走了你的性命。

  我只是无法理解,天地间那么多女子,没有一个像你这般温柔贤惠,为什么要让你的寿命如此短暂?上天嫉妒你的美好,我实在不忍心就这样让你这连城的珍宝就此沉埋在九泉之下啊!

  综观三首诗,作者的描写从妻子死后的怀念,再到日常生活的失魂落魄,最后深入自己悲痛的内心,由浅入深,由外而内,在质问苍天时达到了顶峰。

image.png

  全诗除了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与不舍外,对往日的回忆、金钱、地位等一概没有,仿佛整个世界已经被妻子的死去完全占据。整个世界里除了亡妻的死亡再无其他,非亲历者无法想象。

  整颗心都沉浸在丧妻的苦水里,这等悲痛与怀念比之纳兰性德更加厚重深沉,没有灵动之姿反而更显纯粹。

  就以此悼亡组诗来说,梅尧臣的痴情堪比纳兰性德,这一说法绝不为过。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这样质朴无华的叙述更加撼人肺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