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是古代的一种官名,它在各朝各代有着怎样的变化?
2021-04-03 11:47:15 邹衍 郑旦 秦襄公 秦庄公

  中国古代博士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博士在古文中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秦代至汉代,博士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图书,通古今,以备顾问。秦始皇时,有博士70人。汉代博士为太常属官,官秩为六百石,员额多至十人。汉代武帝采用公孙弘建议,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

image.png

  到了唐代,设置国子、太学、四门等博士。另有律学博士、书写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之称,均为教授官,而非中央官学传授儒经学官的专称。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官衔,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硕士这一名称始于五代,《新五代史·宦官列传》中云:“前后左右者益亲,则忠臣硕士益疏。”当时,不过是对德高望重、博学多闻之人的一种尊称,既非官衔,更非学位。

  学士称谓,最早出现在周朝,是指在学读书的贵族子弟。同时,也是对文人学者、饱学之士的一种泛称。《周礼·春官》中就有“诏及彻,帅学士而歌彻”的记载,当时专指读书的文学之士。魏晋南北朝以后,学士逐渐变成了一种官职,且掌管的事情各有不同。其中以文学、技艺而授予学士职位的居多,品位也不高。

image.png

  唐宋分别设置了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其职责是为皇帝侍讲、侍读。唐太宗时设置文学馆,以房玄龄杜如晦等十八人为学士,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并开始参与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为学士之首,均为皇帝信任的顾问和秘书官,负责为皇帝草拟诏诰,参与军国机密,故有“内相”之称。还有集贤殿学士,为文学著作之官。

  由于“伴君”的缘故,自宋朝开始,一经授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明朝初年,以学士充任皇帝顾问,后来还把资望特高的学士冠以大学士明成祖永乐年间,凡入阁参与机务的,皆由学士升为大学士。明朝中叶以后,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实际执行宰相之职。清朝未设宰相,仍然沿袭明制,以大学士为内阁长官,殿、阁大学士即为宰相,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是文官之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