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曹操如何利用优势以少胜多的?
2021-04-04 14:35:37 曹彰 袁绍 甄宓 曹植 曹丕 曹操

  说到曹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孙子兵法》这本书中的计谋,一直被我们历史上很多战役所使用,这本书主要讲诉的就是,不管你在开战前还是开战中,都要很好的分析当下的局势。且要有一个好的将领统领好自己手下的士兵,还要能计算出自己对这场战役的胜利和把握。只有做到了这样你每次打仗的时候才会有信心,而不是盲目的去进攻,让自己手底下的士兵前去送死一样。所以不管是将领也好还是士兵也罢,将领要做到能看懂当下的局势,士兵就按照将领的命令去做就行了,只有这样统一目标看清局势和管理好自己的士兵,在战役中你取得胜利的天平就会偏向你。

image.png

  那么说到士兵和将领在《孙子兵法》兵势篇中就很好地讲述了,一个好的将领应该怎么样去对待士兵,且自己要怎么去创造对自己军队有利的“势”。原文中就有这么一段话:“。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擅长打仗的人都是自己去追求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已形成的“势”。而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跟转动木头和石头一样,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就静止不动,在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造就的“势”就想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动下来一般,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所以在这篇文章中,孙子就要求作战的军队要有“势”,就跟瀑布冲击而下形成的势能,要有排山倒海的气势。对于“势”的形成,一方面就是对自己手底下的士兵,训练有素、教育得当、赏罚分明。另一方面就是将领创造的“势”那就是要引诱敌人,把敌人引诱到事先设计好的情形之内,如此一来打仗就可以完胜了。

image.png

  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不成,班师前留张辽李典乐进于七千多人防守合肥。后来当曹操出征张鲁的时候,便派人给合肥那边送去了一封信。封面写着贼至乃发,意思就是贼到了才打开。没过多久孙权就知道曹操不在汉中了,便起兵带十万人出征合肥,张辽就马上打开了曹操给自己的那封信。信中说到:“若孙权来了,张、李两个人出去迎战,乐将军守城不要出战。因敌我实力悬殊。”这时的张辽就说了:“曹公要我们在敌军集结完毕前,先挫敌方的气势,以此安定军心,随后在回到城内守城”。

  李典认同张辽的观点,于是就开始集结自己的队伍共八百人。在天刚刚亮的时候,张辽就带领几百人冲击孙权旗下的营地,宋谦、徐盛不敢应战,随后就被追杀是了,他们手底下的士兵,都不敢再战了。孙权看见这种情况无所适从,就下令登山自守。张辽让孙权下来迎战,孙权看见张辽人数甚少,便把张辽团团围住。张辽突击冲出包围,打开缺口,自己手底下的人却被围住了。张辽又一次冲进包围,救出其他人,便回去了,也因此安定了曹军众人之心。之后孙权围合肥十多日都没有攻下,便命令大军班师。张辽看到孙权撤退后,乘机率军追击,孙军顿时混乱,孙权被围。当时孙权身边的牙将被谷利在马后,便叫孙权抓住马鞍,松开缰绳,谷利在后面加鞭,以助马势孙权顺利跃马过河。

image.png

  在这次战役中,曹操正史运用了《孙子兵法》中的“泽人而任势”利用了张辽、李典、乐进三人各自的特点,在给予他们奇计,所以使得战争胜利。不得不说,曹操是个非常有谋略的人,利用这三人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最大,把握住了“势”,才可以以少胜多。其实这个在我们生活中也可以经常用到,通俗的来说就是,你看到了一个人的优点,那你就把他的有点发挥到最大化,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也叫做用“势”。所以经常有的时候我们被领导叫去干一些自己很熟练的东西,是因为只有你才会或者所,只有你做的才能达到我的要求。相信要是有这么一个领导的话,大家在工作中也会做得非常的开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