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孙子兵法分析,李世民是如何收复失去的州的?

  说到李世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这两本书,在我们古代的战场上这两本书中的“计”谋,也是被用得最多的。在孙子这本书当中讲得最多的就是去计算一场战役中敌我差距,而后决定这场战役我们获胜的把握有多少。那么在《三十六计当中》讲得最多的就是使用计谋去迷惑敌方。虽然看起来好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且都是为了赢得战役的胜利。但我们深度的去理解《孙子兵法》中的“计”就会发现,只要把所有的东西都算好了,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度增加,且更有把握赢得胜利。

image.png

  那么在《孙子兵法》第四篇军形篇中第三段就有说道一句话:“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这段话的意思就是,真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即使打赢了了大胜仗,也不会显露出过人的智慧,更不会表现出勇武盖世的战功。而他们在打赢了胜仗的同时,也不会有任何的差错,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作战的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上,他们所战胜的是注定失败的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让自己处于一个不败之地,同时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打败敌人的机会。

  在这段中孙子就是要讲述了一个将领之道。而且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战乱时期,拥有一个好的将领是多么的不容易,往往很多时候的战争,都是由双方的将领来决定这场战役的胜败。那么在这其中,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呢?第一点就是要保证自己不被敌人所打败,这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重要因素。只要保持自己不被打败,那么你就可以寻找一个打败敌人的机会,一旦找到机会就给予致命一击。 这一点我们通过《三国演义》当中的诸葛亮军事指挥才能就能看出来。诸葛亮每战都是使自己处于一个不败之地,然后在此基础上克敌制胜,而且都是以最小的代价取胜,这也体现出来一个好的将领有一个好的谋略是多么的重要。

image.png

  在我们唐朝建立后,刘武周一直在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地盘,成为了一直重要的敌对武装。在619年的时候刘武周命令宋金刚攻下并州和晋州,随后直接占领了整个河东地区,已经威胁到了关中地区。当时的李渊被迫放弃了黄河以东的地区,退守关西,再从长计议。可李世民却十分的不乐意,因为自己就是在太原起兵的,是整个国家的根本所在,如果抛弃了,后果将不敢设想。李世民就向李渊调拨了三万精兵,去收复并汾、晋两州。

  后来的李世民带领精兵守在绛州,与宋金刚对峙,在此期间。部下的士兵都想让李世民攻击宋金刚军。但李世民却认为:宋金刚率军千里而来,精兵骁将都在队伍中,但是补给却十分的困难,他们的粮草很多都靠攻城所得。所以我们只要切断他们的补给,等没粮食吃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弱的时候,直接攻打我们便可战无不胜。之后与李世民对峙五个月之久的宋金刚军因粮草断绝,开始被迫撤退了,这个时候的李世民看准了时机,率领着自己的军队追击上上去,一直到追到打败宋金刚军,随后还攻克了刘武周的军队,至此收复了失去的州。

image.png

  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就极为巧妙的采用了孙子说的“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先是带兵镇守在绛州,然后对宋金刚的军队进行分析,就看出了宋金刚军队因为长期在外攻打州,所以粮草是个很大的问题。只要切断了他们的粮草,他们就没饭吃自然而然的就会开始想着撤退了。那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在乘胜追击的话,肯定是大获全胜的,这场战役也有着后发制人和疲敌制胜的意思。

  从这个战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你在干什么,或者你想去干什么,一定要这对件事进行分析,从而增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把握度,当你去做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得心应手的感觉,且自己也会感到非常的顺利。就跟李世民所做的一样,我知道你的弱点在哪里,那我就是跟你耗,耗到你弹尽粮绝了,那么我攻打你的时候就是轻而易举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