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灭楚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与秦始皇有关吗?
2021-04-08 15:29:27 李信 李牧

  说到李信,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即位之后,势如破竹横扫六国,军事上可谓神挡杀神,天下几乎无一合之敌,然而在攻灭楚国之时,秦始皇却迎来人生第一次惨败。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攻楚失败,楚军“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收复了以楚国前首都郢陈为中心的失地,更趁势西进深入至原韩国境内,反秦势力大涨。获得前线大败消息之后,秦始皇大为惊恐,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请求王翦复出。

  那么,秦始皇攻灭楚国失败,到底是李信军事能力不足,还是另有客观原因?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北发现一批秦简,里面提到一个关键人物,或许揭开了秦始皇第一次惨败原因,学者感慨此人隐藏太深,连司马迁都没有发现他的作用。

  秦国横扫六国,势如破竹,先后灭亡韩、赵、魏三国,并数次击败楚军。燕王喜逃亡被灭之后,秦王政打算攻灭楚国,尽快完成统一霸业。

  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於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image.png

  李信攻楚之初,“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但很快“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结果遭遇一场空前惨败,让秦始皇迎来人生第一次惨败。

  然而,对于李信为何惨败,司马迁在《史记》中语焉不详,只留下“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的记载。更为重要的是,李信与王翦对兵力的不同要求,勾勒出李信年轻气盛、不自量力、轻敌妄为的形象,成为历史上的一个笑柄。那么,李信之败,真的全是指挥问题吗?其实不然!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考古专家出土一批秦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在这一批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有两段记载非常重要,或许揭开了李信之败的真相。

  1,云梦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韩王安死,昌平君被贬罢相居住在韩王的所在,有死士属。公元前230,秦始皇灭了韩国之后,将韩王安转移到为秦国攻占的前楚国首都郢陈,而韩国旧地新郑反秦,是韩国灭亡的余波。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陈,是利用其楚国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抚当地楚人,稳定当地局势。

  2,11号与6号简牍是二封秦军家书,二弟黑夫和三弟惊写给大哥衷,希望家里救助一些衣物和钱财,11号木牍记“直佐淮阳,攻反城”、6号木牍记“以惊反城故”等。这里的“淮阳”,是河南的淮阳,如今是周口市淮阳区,战国时期这里曾是楚国首都郢陈,所谓“直佐淮阳,攻反城”之类,其实就是楚国旧都郢陈反叛,黑夫与弟弟惊参与进攻叛乱城市,这是史书没有直接记载的内容。

image.png

  新郑反秦之后,秦始皇高度重视,为了防止楚地叛乱,甚至派昌平君坐镇郢陈,为何郢陈等地还会发生叛乱?叛乱之后,昌平君又有什么结局?

  所谓昌平君,司马迁对他记载极少,只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大约有百余字记载。

  九年,王知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嫪毐)。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於郢。二十三年,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与秦始皇爷爷是老表关系。或许因为这一层关系,昌平君成为秦国相国,公元前238年昌平君平定之乱。公元前226年,新郑韩地反叛,昌平君受命来到郢陈,以稳定当地局势。公元前225年,李信攻楚,昌平君态度未知,司马迁没有记载。公元前224年,王翦俘虏楚王之后,项燕立昌平君为楚王,继续在淮南反秦。公元前223年,王翦平定楚地,昌平君死,项燕自杀。

  从司马迁记载来看,王翦俘虏楚王之后,昌平君成为新一代楚王,反秦的旗帜,但昌平君是主动反秦,还是被项燕逼迫反秦,司马迁均未记载。同时,昌平君与李信之败到底有没有关系,司马迁还是没有记载。

  然而,尽管司马迁没有记载昌平君在李信攻楚时的举动,但结合云梦睡虎地秦简与《史记》记载,却可以推断出昌平君必然反了。

      1,睡虎地秦简与《史记》,都提到昌平君于公元前226年来到郢陈,但第二年以郢陈为中心的楚国旧地就发生反叛。睡虎地秦简中还提到,昌平君来到郢陈时,有死士属,有一定的武力。因此,说昌平君与楚地叛乱无关,可能不太现实。

image.png

  2,郢陈是楚国旧都,大小贵族众多,能鼓动楚国旧都贵族叛变,可见这个楚人的身份必定非同一般。而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身份极为尊贵,他站出来举旗反秦,的确能够一呼百应。反叛之初,楚王还未被俘,等到楚王被俘之后,昌平君立即成为新的楚王。因此,无论是为了楚国,还是为了个人,或者为了解救楚地百姓于暴秦,昌平君都有理由叛秦。

  3,按理说,即便楚地突然反叛,但以秦国虎狼之师,应该也很难被一群“乌合之众”击败。因此,楚军大破秦军,想必昌平君居功至伟,原因很简单,昌平君曾是秦国相国,对秦国、秦军自然非常了解,了解秦军布局和弱点所在,因此项燕突袭才能一举大破李信。

  历史学家田余庆结合史料与考古发现分析指出:李信与蒙恬大败楚军,准备一举攻克楚都寿春、灭亡楚国之时,身在郢陈的昌平君突然联合楚国残余力量起兵反秦,切断李信大军的后路,使攻楚的秦军陷于前后受敌的苦境,于是,李信军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师反攻郢陈等地,结果被楚军前后夹击,大败而归。

  总而言之,李信攻楚之战的失败,项燕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末代楚王昌平君应该才是一个关键先生,可惜司马迁并没有重视他,只在《史记》中一笔带过。

  与此同时,因为昌平君突然反叛,李信猝不及防而兵败,其中李信固然难辞其咎,但秦始皇也并非没有责任,毕竟对昌平君的任用是秦始皇决定的,或许正因如此,所以秦始皇没有彻底废掉李信,此后又重用李信攻灭齐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