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哪一幅作品,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

  《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蜀素帖》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即为当时的游记和送行之作。其艺术风格则以和谐变化为准则,天真自然为旨归,通体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创作背景

  米芾生性常喜欢到太湖之畔游山玩水,吟诗赏石。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的九月,应湖州(浙江吴兴)郡守林希之邀请,赴太湖近郊的苕溪游览。正值时宜,米芾遣兴抒怀之余赋诗数首。临行前,林希取出珍藏二十多年的蜀素一卷,请他题写诗文。米芾信手而成此《蜀素帖》。

  用笔

  米芾用笔“八面出锋”,于变化中显沉着笔力,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其“刷”字之风。《蜀素帖》通篇用笔纵横挥洒,动荡摇曳,骏急痛快。在正侧、偃仰、向背、转折、顿挫中形成刚柔相济的姿态、痛快淋漓的气势与沉着痛快的风格。

  此书作中,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如“初”字,形成悬崖勒马之势,其八面出锋之感尽显淋漓尽致。然下笔的着重点有时在起笔,如“便”字;有时在落笔,如“醉”字;有时却在一笔的中间,如“年”字,这实则是米字富于变化的魅力之所在。

  结体

  《蜀素帖》其结体方面特色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image.png

  其一,表现为笔划粗细的对比。通篇结体奇险率意、变换灵动,字的笔划粗细对比极其鲜明。如“种”“诗”“郡楼”等字,笔画以粗细、长短、斜正相倚。粗细变化甚大,粗处如苍天古树,细处如绣花针般,相得益彰地增强了单字的节奏感和视觉冲击力。

  其二,表现为空间疏密的对比。此作字的笔划空间疏密节奏变化灵动,可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或紧凑或疏朗的点画与字结构本身形成强烈的对比,疏密有度的线条与富有气势的笔态相生相济。

  章法

  《蜀素帖》自起笔到落笔“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从容处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跌宕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掩卷则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慨叹。

  从总体看,《蜀素帖》整体的精神团聚和局部的欹正错落交互补衬,浓淡枯润、疏密虚实,此起彼伏,形成了完美的“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之态。在章法上,紧凑的点画与大段的空白强烈对比,粗重的笔画与轻柔的线条交互出现,流利的笔势与涩滞的笔触相生相济,风樯阵马的动态与沉稳雍容的静意完美结合,形成了《蜀素帖》独具一格的章法特色。

  地位

  《蜀素帖》被后人誉为“中华第一美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人称“天下第八行书”。

  价值

  此卷《蜀素帖》的最大的价值是,它作为米芾传世真迹而存在,而且因为丝织品吸水性弱,而米芾用笔又快,所以线条显得枯渴自然,最能体现米芾“刷”字的意味。这使得在现当代的书法作品研究中,它能作为区别真伪的权威参考,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这位“米颠”当年的风格与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