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垂青史的乞丐,除了朱元璋还有谁呢?

  听到乞丐这个词,在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衣衫破烂,脏兮兮的伸着手沿街乞讨的人们。虽然乞丐是最底层的职业,但是历史上不乏乞丐出身但是却能够有所成就的人,最出名的当属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在起兵抗元之前,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落发为僧。

  最后连寺庙都没饭吃了,只好挂着僧人的名头四处化缘,化缘是要饭的佛家称呼,说白了化缘的僧人其实就是在乞讨,与乞丐无异,当然也不乏那种道德高尚的僧人为了入世修行才这样去做。

image.png

  除了最出名的从乞丐到皇帝转变的朱元璋之外,还有一位乞丐,他一生都没有改变过乞丐的身份,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是只有圣人会做。这个人就是清朝的乞丐武训,看这位乞丐的经历一定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看。

  武训原名武七,是山东冠县人,武训的名字是清朝政府为了表彰武训兴办教育的功劳特地取自“垂训于世”,替他改名武训,算得上是皇帝赐名,是当时极大的荣耀。但是获取这些荣耀的武训的身份始终都只是一个乞丐。

  武训之所以能够凭借一个乞丐的身份获如此大的荣耀是因为他虽是乞丐,但是却热爱兴办教育。一般来讲兴办教育的人一般都要有钱,因为在古代读书是要脱岗的,在那个时代为了养活读书人一个中产之家以上才有可能。

  武训兴办教育的原因是在小时候给地主打工,因为自己不识字,被雇主欺凌,于是21岁的武训就立下了自己今后一辈子奋斗的目标,一定要让穷人识字,一定不要让在跟自己一样的贫苦大众因为没钱上学被欺负。

  从武训21岁开始到武训30岁,由于他把乞讨而来的财务都省吃俭用的积攒下来,到了三十岁的时候武训已经积攒出一大片家业。之后他一边买田收租,一边把手中的钱以三分的利息放给他人赚取钱财。

  到了武训四十九岁的时候,他已经积攒出230亩地和3800余吊钱财,这笔钱财在当时可以让武训过上很好的生活,当时一个地主衣食无忧,但是武训没有选择自己享受,在光绪十四年的时候,他拿出4000吊钱在他的老家兴建了第一所义学。

  并且取名“崇贤义塾”,并且学费全免,一切经费都从武训积攒下来的田地中支出。为了为学校聘请有学问的老师,武训到亲自到有学问的举人、秀才家跪请他们任教,并且到贫寒人家跪求他们送自己的孩子去上学。

  每次开学的第一天,武训都是先拜先生,再拜学生,拜先生认真教导,拜学生认真学习。并且每次自己花钱宴请学校的先生,武训都是请当地有名望的士绅相陪,而自己却只是站在门外伺候,等宴席罢去之后,才吃一点残羹剩饭。

  之后武训又在光绪十六年、光绪二十二年先后又创办两所义学,并且他的钱财都全部用于办学所用,就包括他的亲友为他借钱,他都是拒绝。武训在五十九岁那年,在自己所创办的学校里面,在学生朗朗的读书声中含笑逝世。

  在武训去世之时,堂邑、馆陶、临清三县的所有官员士绅全部出席送葬,各县乡民自发参加葬礼的有上万人,沿途围观者人山人海,师生哭声震天,路人无不落泪。在武训死后,朝廷为武训建造祠堂供奉,这都是武训应得的。

  武训一个从来没有读过书的贫苦大众,从二十岁开始一直到五十九岁去世的四十年中,先后用自己乞讨而来的钱财,先后办了三所学校。这样的举动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并且圣人还是读书人,武训还不是读书人,只是一个乞丐,他的所作所为比圣人更加高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