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实施海禁后,其他国家的朝贡有着怎样的变化?
2021-04-22 15:48:35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说到清朝海禁,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清朝虽然入主了中原,取代了明朝,但是明朝的残余势力、遗民等等因为躲避战乱,流亡于南洋各地,为了更好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减少人口的流失,也为了应对郑成功的反攻以及大量洋人贸易带来的混乱,清朝初期,实行了海禁的政策。

  需求增加,借助朝贡

  在清朝的初期,欧洲各国开始文艺复兴结束,资本主义诞生,与此同时的是世界各国间贸易需求大量增加,而自古以来,丝绸、瓷器、茶叶等等一直都是外国供不应求的商品,为了能够增加贸易,当时的欧洲各国来到大清又只能借助于“朝贡”的名义,然后朝廷在回赐远超贡品价值的物品,这样以此来达到贸易的目的。

image.png

  当然在那个自诩为天朝的时代,洋人想要见到皇帝不是那么简单的。洋人朝贡之时,将携带的朝贡物品、国书等物品交给礼部,然后再由礼部转呈给皇帝,这时候才能得到是否可以得到皇帝的接见,以及觐见之时的相关事宜。洋人觐见皇帝时最重要的礼仪就是要实行三跪九叩,来彰显天朝的威严,否则想见到皇帝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些洋人来说,此行的目的与见到皇帝相当重要,只有见到皇帝才能借此机会扩大贸易的市场。

  在清朝早期,前来贸易进贡的洋人有荷兰、西班牙、俄国、英吉利等国家的使者和商人,没有例外的是他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希望能跟大清扩大贸易的交流范围,由于清朝初期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皇帝给这些国家规定了“朝贡”期限,只有在规定的时间才能得到好不容易的一次贸易。

  极尽可能,缩短朝贡时间

  据《清史稿》记载:“十三年,赍表来请贡……诏改八年一贡,以示柔远。”

image.png

  荷兰人在台湾被郑成功击败后,能够支持荷兰人贸易的商品大幅度骤减,无奈的荷兰只能向清政府示弱示好,希望能跟清朝建立贸易关系,当然所谓的贸易也是朝贡时的交换。在顺治帝接到荷兰人的请求之后,当时给出的回复时“准许荷兰八年一贡”,如此久远的时间根本无法满足资本主义那庞大的胃口。

  朝贡贸易的时间以及次数远远达不到荷兰人的正常需要,为了能够增加贸易次数,博取清朝的好感,荷兰专门派遣船舰军队帮助清军围剿海逆,后来上书请功的时候,一下救获得了清政府的认可,由原来的八年一贡改成了两年一贡。尝到甜头的荷兰人自然不会放过能讨好清政府的机会,在清军攻克厦门时,荷兰再次出兵相助围剿,面对这么通晓事理的荷兰,清政府当时是不吝赏赐,使得其他在清朝贸易的国家眼红。

  赢了面子,输了经济

  但是其他的国家在大清没有像样的根据地,兵力不够怎么办,那就在礼仪上下功夫。公元1720年西班牙的使者来到了大清,康熙帝接见了他,当时的礼节是“退,行三跪九叩礼……出左门,于陛下复行三跪九叩礼”,总而言之就是礼节相当隆重。隆重的礼节当然换来的是高昂的回报。

image.png

  朝贡贸易满足了皇帝八方来朝的精神需求,古往今来封建王朝中皇帝最喜欢的一句话可能就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了,因此对其来朝贡贸易的国家赏赐也是远远超出贡品的价值,像是乾隆时期英吉利来的使者所进贡的贡品有二十九种,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气魄与威严,乾隆皇帝回馈给英吉利的礼品多达一百种,而这种赢了面子输了经济的贸易关系一直进行了好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