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是从哪些方面慢慢考量的,最终才将都城迁至北平?

  中国封建王朝中历来选择南京、西安这样的中原核心区域来作为自己的国都,唯有从明朝开始打破了这一惯例。明朝将自己的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放弃了看起来比较成熟的原国都的城市发展,重新开辟一个新的国都。

  正是如此,才有了600年的紫禁城,紫禁城正是当时朱棣迁都北京建立起来的新都城。他的辉煌与伟大至今也是全世界为赞叹的世界奇迹。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朱棣迁都到北京,一直都是以“天子守国门”的理由来展示给世人。北京当时边境相距十分近,蒙古军队一直对明朝虎视眈眈

  为了能够快速获得前线战报,同时加强防御力量,明朝将都城迁至北京,以防御整个国家的安全。

  以上所述正是守国门的背景与原因,但是迁都一事,只是因为这一个理由吗?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原因才会最终决定迁都的。毕竟也曾经有几任皇帝对迁与不迁一直处于犹疑的态度。

  朱棣之位并非按理继承,为了平静舆论,选择迁都,符合阶级利益

  不像朱元璋的旧部都是淮西人那样,朱棣的旧部基本都来自朱棣在北平时的幕僚,所以朱元璋定都南方,而朱棣更倾向于北平,这个他曾经工作和奋斗过的地方。朱棣在北平做燕王时,根据地自然是在北平,所以从上到下,心之向往都是回北京。

  所以定都北平,最先也是因为朱棣个人的需要,这就在最开始会使得朱棣动了换首都的心思。随后朱棣也慢慢考量当时的情况,发现定都北平,也是从各方面考虑非常合适的选择。

image.png

  朱棣的皇帝毕竟不是顺理成章继承而来的,所以他也不愿意在朱元璋和朱允炆呆过的地方呆着,这里的舆论未必会对他有益处。

  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曾经伤死了许多朱允炆的旧部,这样的屠杀一定会造成许多被动的事情发生。

  所以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一方面可以回归自己的地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跟随自己多年的旧臣部下。

  蒙古虎视眈眈朱元璋开国之战,攻下元大都,元顺帝逃之夭夭,这一外族的侵扰自然是减少了。但是不可忽视的蒙古却在中国的北方一直威胁着明朝的疆土,如何镇守边疆,让国土安宁,迁都北京自然也是上策。

  这样决定更是为了大明王朝外来的发展考虑,只要有了稳定安全的政权,才能发展未来国内经济、文化。

image.png

  朱元璋当初是选择了一些诸侯镇守这里,就是为了能够安稳边境,而朱棣就是主力。朱棣夺了帝位之后,作为燕王出身的他,自己打破了这一守边国策,所以不得以为之,他也要亲自来镇守国门。

  朱棣常年征战,自然是懂得选择战略要地的要领是什么。北京三面环山,一面依海,地势雄伟,易守难攻。

  这里的地理优势决定了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所以说定都在此,不仅可以安稳边境,更是利于整个中国的发展。

image.png

  而南京只是依长江的屏障而据守,如果失了北方,那么南京也未必安稳。而北京恰恰可以镇守住整个北方。

  另一方面,北京的交通极为便利,以太行山为屏障,正面对入海口,中原也近在眼前,所以是有发展潜力的绝佳城市。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朱棣选择迁都北京是为了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对北京的熟悉,使得他在这里拥有更多的人脉。

  对于他自己的发展十分有好处,总好过呆在自己“不义”而来的皇帝曾经呆过的地方吧。另外就是他的属下与幕僚也多是出自北京,这种迁都也算是一种稳定民心的方法。

  而从客观的地理位置的角度来看,北京的确是十分适合做一国之都,他的战略位置十分明显,据守着太行山脉的天然屏障,时刻关注着长城之外的蒙古动向,出击迅速,战事自然也会占尽优势。

  再加上海运也方便,明朝时海运如此繁荣,那么海上贸易所带来的便利性也会让整个国家快速发展。

  所以朱棣选择迁都,是有他自己的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决定,“天子守国门”一说也是为了顺应民心而做的某种承诺。明朝200多年,持续定都北京,稳定了北方的发展,也稳定了边疆的和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