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八年的夏天究竟有多热?乾隆是如何应对这样的困境的?
2021-05-08 12:11:35 刘墉 乾隆 纪昀 和珅

  乾隆八年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夏天,这可真是一个令人又爱又恨的季节,爱是因为可以穿凉爽的衣服,享受清凉的感觉。恨也因为,夏天实在是太热了,相信我们也经常会说热死了吧?但是即便在我们如今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有着各式各样的避暑工具,但哪怕是这样,依然有人会被热死。

  但说起古代的夏天,大家都了解多少呢?古代的条件可是比现在艰苦多了啊,那时候可没有空调、电扇等避暑工具。在更多的时候,人们就只能用自己坚强的意志来和这酷暑对抗。而且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就连交通工具也是远远落后于现在,如果有人在那个时候中暑了,基本上是得不到有效的救治的。

image.png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在古代遇到了特别炎热的夏季,那么一定会有不少人因为中暑而被热死。在乾隆八年的时候,也是非常有名的一年,因为那年的夏天被很多人都称为“中国历史上最热夏天”。可能我们会觉得这说得有些夸张了,最热倒还不至于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那年的夏天对当时的清朝百姓来说的的确确是一场灾难。

  当年夏天来临的时候,华北的大部分地区都经历了这场炎热酷暑所带来的浩劫。根据后来气候专家的换算,当时的气温已经达到了40摄氏度以上了,这样的高温一天我们都嫌热,在那时居然持续了好长时间。

  就以当时的北京城为例,北京城当时受这高温天气的影响十分严重,有万余人都因为酷暑而被热死了,而且这还仅仅是统计到的,再加上那些没有统计到的,死亡的人数有多少大家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因为有着大量的人死亡,再加上高温天气,很容易产生瘟疫等疾病,那么一来全城的人都要跟着倒霉,这也就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高温有多么恐怖了。

  而这次的高温完成大量民众的伤亡在史料中也是有着记载的。根据《浮山县志》记载:"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可能仅仅是这样大家还不能体会到那时的酷暑有多么的恐怖。那我们就来看一下当时的乾隆皇帝又是怎么来应对这困境的吧。

  如果大家看过《清史稿》的话,可能会知道这样一句话,"丙辰,以旱求言"。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大臣向乾隆提供建议,希望他能够关注下各地的旱情。事实则恰恰相反,因为这句话是乾隆下旨对众位大臣说的,之所以让百官注意下各地的旱情,其实就是因为乾隆已经感到了担忧。

image.png

  连续的高温酷暑天气,也是让这位皇帝的神经敏感了起来,能让乾隆如此担忧恰恰就说明了持续高温的严重性。长久下去,一定会对民众形成困扰,而且如果自己处理不好的话,弄不好就会成为一场社会动荡,作为一个统治者,是绝对不想让这样的情景出现的。

  而且乾隆的担心还真不是多余的,各地的高温还在持续,旱灾频发,多数地区的粮食已经绝收了,为了不引起饥荒,乾隆也是下旨调了大批的粮食去赈灾。直接便拿出了40万石粮食派往各地,但40万石粮食虽然很多,但是也无法做到普及每一个地方。他也是只能把重心放在了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其他地区的灾情依然很严重,面对着天灾,乾隆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嗯因为粮库里边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再加上那时的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发下去的粮食经过层层克扣也是少了不少。虽然说酷暑带来的影响对农作物的生长很是严重。但这炎热天气对人体的伤害则是更加严重的。在那个处处充满着燥热的夏天,室内室外都是燥热无比的。只要是一些金属物品稍微碰一下就会让人觉得烫手,土地也都是干裂了,又在那上边就像是踩在了火炭上一样。

image.png

  因为庄家基本上是绝收了,有的农民就想去干一些体力活来赚些钱。哪怕有些人家的庄稼不是颗粒无收的,又因为这炎热的天气使得他们在庄稼上面要花的劳动成本和时间成本要比平时高不少,出勤率只高不少。而且这炎热的天气对人体的负荷也是一个挑战,只要出去干活,就有着中暑死亡的风险。

  在外干活会被热死,在家歇着没有粮食没有钱也会被饿死,这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了,而且伴随着旱灾的发生,导致了水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乾隆作为皇帝,他的处境自然是要好得多了。因为故宫里边有着冰窖,冰箱的当然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冰箱。若是乾隆皇帝酷热难忍,可以吃冰或者呆冰窖来消暑,避暑。冰箱或许大家都不会感到太稀奇,毕竟如今故宫博物院中还有掐丝珐琅冰箱。

  而冰窖其实就在明代初期就已经有了,早在康熙年间的时候,康熙就已经对冰窖进行了完善,到了乾隆时期虽然冰窖的数量不算太多,但是也是足够皇室中人使用了。再看看那些平民百姓和穷苦人家,别说进冰窖了就连日常喝水都已经是一个问题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那些自己手里的扇子乞求老天爷能够下下雨。

  虽然乾隆自身生活的很好,但是百姓们依然在受苦,这炎热的天气如果还不结束,那么灾民一定会越来越多的。灾民一多,就有可能引发暴动,那样乾隆的统治就会产生大危机。因为古代都有迷信这一说,所以乾隆就派官员向民众解释高温的原因,他自己也是前往了庙堂为百姓求雨。在安抚、迷信、科学三者合一的情况下,民众的情绪也是逐渐冷静了下来。

  后来华北普降大雨,当年秋天粮食丰收,旱灾这才算结束。

  结语:面对自然灾害,我们没有什么办法,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我们的国家,要记得我们身后的祖国永远都是我们最为坚强的后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