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公主远嫁匈奴和亲后 她们为何很少能生下孩子
2021-05-14 10:09:47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和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引言

  古有“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红尘。”的绝唱,可见民族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汉人与匈奴的斗争与纷乱就延续了两千余年,由此产生了众多壮阔凄苦的边塞史诗。虽然汉胡战争的印象已经根植在我们脑海中,但是实际上,他们也有握手言和的时候,公主和亲便是对胡人“怀柔政策”的表现。奇怪的是,汉族公主和亲的事迹比比皆是,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哪个不是如雷贯耳,但为何很少听到她们怀孕生子的消息?一切,都要从“和亲”的开端史开始讲述……

image.png

  怀柔政策——“联姻”

  在古代,为了平衡各个王公贵族的矛盾、巩固皇权、牵制家族权力,高门大户的婚配生活不能自己,门当户对是基础,长久团结是目的。这种联姻,不仅在各大家族广为流传,充当权力润滑的媒介,更为处于僵持状态的国与国提供了和解的可能。

image.png

  国家之间的联姻在汉朝时期就开始了,汉高祖刘邦刚开始建立汉朝,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内忧外患、龙蛇虎斗,敌国虎视眈眈,内部争权夺势,被战乱洗礼过的经济和制度亟待恢复。

  刘邦刚开始并没有吧匈奴放在眼里,经历过汉末战争洗礼的他本以为朔方异族空有蛮力,不足为惧。但是公元前201年,韩王投敌,匈奴直逼晋城,皇帝御驾亲征,率领大军讨伐异族,结果被敌军围在白登,直到陈平利用冒顿单于的妻子施以妙计,刘邦才得以脱身,史称“白登之围”。

image.png

  在经历了这样一个“乌龙事件”后,刘邦再也不敢小瞧匈奴了,既然武力征伐难以为继,何不选择怀柔措施?“和亲”这一想法便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通过公主嫁到匈奴族中,实现矛盾的缓和权力的联合,避免战争,与此同时,如果嫁过去的公主能为单于生下孩子,还能够抢夺匈奴的统治权,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难有子嗣——“陋习”

  自汉高祖刘邦首开联姻之河,后朝后代得其便利,常用此道,汉朝一共送八位公主与匈奴和亲。到隋唐时期,和亲频次达到极致,有二十余个宗室皇亲远赴边疆,以自身幸福为代价换得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image.png

  无数中原贵女离开生活了十几年的家乡,带着家族的期待不远万里奔赴异族,实际上她们也怀揣着缓解冲突、发扬汉文化的任务。许多统治者期望通过大批量的和亲逐渐汉化匈奴,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但是中原和亲嫁过去那么多的公主,却很少怀有子嗣,拥有汉族血脉的子嗣都没有,何来“汉化”之说?

  有一种说法是“水土不服”,还没等到怀孕生子就郁郁而终。这倒很容易理解,公主们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又在后宫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身体素质自然没有草原上摸爬滚打的胡人那么好。旅途劳顿、水土不同、终日思虑、想念家乡,栖身之所也不同于以往的豪华宫殿,都为公主们的病亡埋下了伏笔。

image.png

  但是那些身体尚且健全的公主呢?据说在匈奴族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叫做“夫死从子、兄终弟及”,兄长和父亲死去之后,弟弟有权利继承他们的所有财富,包括妻妾,那些和亲的公主,不管之前地位是多么尊贵,也免不了被当作物品拱手让人的命运。

  家喻户晓的美女王昭君一开始嫁与呼韩邪单于,待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过后,又依匈奴收继婚制嫁给呼韩邪单于长子,如此生活十余年,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孙子,祖孙三代的婚配生活让她难以忍受,两年之后,王昭君因病过世。

image.png

  华夏之族从小接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从一而终”在当时是一种美德,更是每个姑娘从小被教授的道理,匈奴的嫁娶风俗让她们在精神和身体上都难以忍受,郁郁而终也就不足为奇了。并且匈奴人也知道需避免汉族公主生下子嗣,维护本族血脉,即使生下孩子,也不被允许长大,王昭君的儿子就这样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结语

  汉胡和亲,本是缓解民族矛盾,促进和平共处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朝廷来说,牺牲一个不受宠的女子换取国家几十年的太平是再划算不过的事情。但对于本在深闺、不谙尘世的和亲公主来说,远嫁他乡、颠沛流离却是一辈子的噩梦,将家国安康置于女子单薄的脊梁之上,太平时期是两国交好的象征,战争时期便是出头之鸟,可叹,可悲,可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